(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湖北 武漢 430064)
淡水閉式循環管網能有效解決冷卻管網腐蝕[1]和海生物污損問題[2],但是其水力特性計算和水力平衡是管網設計的重點和難點。而大型船舶淡水閉式循環冷卻管網冷卻用戶數量多、布置分散,用戶冷卻水需求跨度大、隨工況波動范圍大、設備故障頻率高,管網的水力特性更加復雜。因此,開展系統設計前的管網水力特性計算。
冷卻水源為1臺淡水循環泵,水泵的參數為:流量110 m3/h,揚程65 mH2O。整個系統為閉式系統,冷卻工質為水,用戶數量為12組:設備1、4、7、9流量需求為8 m3/h,設備2、3、10、11流量需求為10 m3/h,,設備5、6流量需求為6 m3/h,設備8、12流量需求為12 m3/h。系統主管管徑DN125,支管管徑與用戶冷卻水需求量相匹配。
根據管網設計要求,分別設計兩套淡水閉式循環管網。
1)第一套是12組設備串聯在一起,稱之為“串聯系統”,見圖1。

圖1 典型淡水閉式循環冷卻串聯管網原理示意
2)第二套是將設備4、5、6、7與設備8、9、10、11、12根據其位置關系串聯再并聯起來,稱之為“并聯系統”,見圖2。

圖2 典型淡水閉式循環冷卻并聯管網原理示意
采用FLOWMASTER數值仿真軟件詳細分析整個冷卻系統中流量的分布[4],為淡水閉式循環冷卻系統的優化設計提供理論依據,完善冷卻管網的設計。
采用流量調節閥對各設備冷卻水流量進行調節,串聯管網各設備流量分配對比見表1。

表1 串聯管網各設備流量分配對比
從表1中可見,未設置調節閥時,管網流量分配嚴重失衡。各設備流量分配過大,普遍超過所需流量50%以上。冷卻水超流將嚴重影響各設備正常工作和降低系統運行的經濟性。
通過流量調節閥對系統管網進行優化,各設備流量基本維持在需求量附近,相對誤差在2%以內。并且各設備閥門開度都在合理范圍之內,主閥門開度為0.20,其余各設備流量調節閥開度在0.25~0.65之間,留有較大余量,這樣便于根據突發情況再次調整閥門,使各設備安全運行。
在設備運行時,可能會遇到單個或者多組設備發生故障需要關閉的情況。
當發生單一設備故障、多設備故障時,通過仿真計算串聯管網內各設備的流量值,分析串聯系統管網的設備故障響應特性,檢驗串聯系管網的可靠性。
從表2可以看出,單一設備故障模式下,關閉故障設備進出口的閥門,系統管網通過流量再平衡的方式,可以實現正常運行。單獨關閉設備1、2、3、5、6、7時,對系統整體水力特性影響不是很大。除被關閉設備外,系統管網中其他設備流量變化比例未超過需求值的10%,各設備可以正常運行。但是,單獨關閉處于冷卻系統末端的設備8、9、10、11、12時,都會對這5個設備中的其他4個產生較大影響,流量值波動超過需求值的10%,影響設備正常運行。此時需要通過優化系統管網中的流量調節閥,對系統流量進行重新分配調節。
從表3可以看出,多設備故障模式下,各設備流量波動較大,嚴重影響了設備的正常運行,因此需要對串聯管網系統進行優化調節。系統管網優化調節的手段還是通過調節各設備進出口的流量調節閥,使得管網流量重新分配。

表2 串聯管網單一設備故障模式下各設備流量變化比例值對比 %

表3 串聯管網多設備故障模式下各設備流量變化比例值對比表
在串聯系統管網優化前,當設備1、2同時故障時,管網內剩余各設備流量都發生了12%以上的波動,且變化幅度幾乎一致。通過調節閥門對系統管網進行優化后,使剩余各設備流量恢復到正常值。通過將調節閥門開度增加,各設備流量值波動處于3%的幅度以內。
通過數值仿真優化設計,串聯系統管網各設備流量均達到了流量需求值。
通過仿真,還可以編制各種突發情況處理表,當設備出現故障時,只需要按照表格對相關閥門調節。例如,當設備1、2、3、4、5、6、7其中之一發生故障需要關閉時,直接關閉故障設備閥門即可;但是當設備8、9、10、11、12發生故障時,必須調節相關閥門;當設備1、2同時發生故障時,只需要將調節閥門開度增加即可保證其他設備正常運行。
根據并聯管網的特點,設備1、2、3靠在一起,與泵相鄰,故將其串聯在主路上,然后分為上下兩個支路,分別供應設備4、5、6、7和設備8、9、10、11、12。
優化設計后的并聯系統管網各設備流量分布見表4。從表4可以看出,對于并聯系統管網,采用流量調節閥對各設備的流量進行調節優化后,各設備的流量基本維持在需求量附近,相對誤差在3%以內。并且各設備閥門開度都在合理范圍之內,主控閥門開度為0.2,下支管控制閥門開度為0.26,其余各設備流量調節閥開度在0.25~0.50之間,留有較大余量,這樣便于根據突發情況再次調整閥門,使各設備安全運行。

表4 并聯管網優化后各設備流量分配表
當發生單一設備故障時,通過仿真計算并聯管網內各設備的流量值,分析并聯系統管網的設備故障響應特性,檢驗并聯系管網的可靠性。
從表5可以看出,采用并聯系統管網,當發生單一設備故障時,會出現部分設備冷卻水流量大幅降低的情況,影響設備的正常使用。
當只有設備1、2、3、5、6單獨發生故障,關閉設備供回水閥門時,不影響其他設備的正常使用,即冷卻水流量變化幅度≤10%。

表5 并聯管網單一設備故障模式下各設備流量變化比例值對比表 %
但是,當設備4、7、8、9單獨發生故障,關閉設備供回水閥門時,會對部分設備冷卻水流量產生較大的影響,冷卻水流量變化幅度≥10%,需要相應調整這些設備的流量調節閥,對設備冷卻水流量進行優化。
當設備10、11、12單獨發生故障,關閉設備供回水閥門時,對該支路上的設備會產生較大影響,需要通過在該支管上設置支管控制閥門來優化系統管網流量分配。
仿真結果說明,并聯系統管網設備在此時不具備設備故障自適應的特性。如果要維持整個系統管網流量的合理分配,需要重新調整相應設備的流量調節閥門,以保證系統穩定運行。
進一步的仿真表明,當設備11單獨發生故障,關閉設備供回水閥門時,可以通過調節支管控制閥門的開度,由原0.26的開度,調整為0.20的開度來保證系統整體正常運行。
從表6可以看出,在調整支管控制閥門開度后,整個管網的流量分配更加均衡,各設備冷卻水流量變化幅度≤10%,能夠正常使用。
通過數值仿真優化設計,并聯系統管網各設備流量均達到了流量需求值。
其次,當單個或者多個設備發生故障時,為保證各設備的穩定運行,系統需要對流量控制閥做出調整,維持管網流量的合理分配。但是,“并聯系統”管網具有一定的冗余特性。當一條之路上設備故障時,僅會對該支路上的設備產生影響,而不會影響到其他支路上的設備。

表6 關閉設備11并優化后各設備流量對比
1)“串聯系統”和“并聯系統”的設計方式,均能使得各設備流量均達到流量需求值,保證設備的正常使用。
2)通過在閉式循環冷卻總管、支管和各設備進出口設置流量調節閥,可以有效調節系統管網的流量分配,使得管網的水力特性和運行經濟性得到提升。
3)優化后的管路系統,預留了足夠的流量控制手段,確保當發生設備故障時,其他設備依舊正常運行。
4)當發生單一設備故障時,“串聯系統”和“并聯系統”對比,前者的設備故障響應特性更優,對管網內剩余設備的流量值影響較小。
5)綜合而論,采用“串聯系統”布設管道相對簡單,管道總長度也較小;而“并聯系統”具備一定的冗余特性,也就是一條支路主管道故障時,不會影響到太多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