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永寶
教育要實現引領和指導社會的功能,自身就必須具有超越性。當前,無論從培養人的角度,還是從促進社會發展的角度看,教育應盡可能實現以下四個方面的“超越”。
超越知識不是不要知識,而是以知識作為重要載體,挖掘知識蘊含的教育價值。也就是說,在知識的教學中,要重視將知識活化。如何活化?筆者認為要注重三個溝通:
一是與歷史溝通,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在知識教學中要注重滲透知識的發現和形成過程的教學,克服“就知識教知識”的簡單化做法,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二是與現實生活溝通,注重聯系實際進行教學。學生學習的知識大多是前人的發明和創造,是經過概括和抽象的產物,知識教育只有與現實生活建立聯系,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獲得對知識的意義感。
三是與兒童心理溝通,注重適應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要。按照建構主義心理學的觀點,學習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學習。要調動兒童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知識教學就必須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符合兒童的心理需要,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
首先,確立教育理想。追求理想是人的一種本性,也是人之超越性的重要體現。當前,我們要把立德樹人,提升公民素質,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教育的理想,并用理想引領方向,用理想激發熱情。
其次,擁有教育情懷。情懷是一種強大的力量,有了教育情懷就會“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用一顆真誠之心辦教育,就會遠離功利、腳踏實地、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地從事教育教學。
再次,開展教育反思。教育者要不斷追問和反思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教育的意義何在?教師究竟該怎么上好每一節課?在追問和反思中,提升教育理性,增進教育情感,感受教育意義。
最后,增強教育定力。教育工作者要自覺抵制各種誘惑,牢記教育使命,恪守教育本真。同時,要積極作為,主動同違背教育規律和人的成長規律的教育行為作斗爭。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如何面向未來?
面向未來,教育目標應具有超越性。教育目標一方面要注重立足實際培養符合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要超越現實,高屋建瓴,從未來的視角,從提升整個中華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的高度確定教育目標,特別要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面向未來,要著眼于品格培養。要堅持育人為本,強化道德教育。要注重發揮各學科內容和教育教學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價值,創新德育內容、載體、方式和方法,增強德育的思辨、體驗與踐行環節,以提高教育實效。
面向未來,要著眼于能力培養。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獲取和掌握信息的能力比學習學科知識更有價值??鐚W科能力、創造和分析能力、創業能力、領導能力、數字和技術技能,是學生需要為未來準備的重要能力。教育應該從重視知識體系轉向重視能力體系。
面向未來,尤其要關心學生的未來發展。我們不能為了追求考試成績忽略兒童的可持續發展,不能為了升學而忽視學生的身心健康,不能用學生可以量化的成績作為其升學的唯一指標,而放棄對其發展潛能的評估。
(一)走出自我,對外開放
一是學習他人,更新自我。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而人是世界上最為復雜的存在。辦教育需要積極借鑒和學習他人的經驗、思想和思維方式,不斷實現自我更新。對于教育行業來說,一方面要保持教育的獨立性、獨特性,同時要走出自我,積極借鑒其他行業的發展成果和經驗,積極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來服務教育。
二是尊重兒童,走進童心。對于教育者來說,兒童是教育的對象,應走進兒童的世界,了解兒童的身心特點。教育者只有站在兒童的立場,學會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大腦去思考,用兒童的興趣去探尋,用兒童的情感去熱愛,才能有效實施對兒童的教育。
三是成就他人,升華自我。“自我”與“他人”并非一定矛盾,“自我”的彰顯,在很多時候體現在“他人”的成就上。對于教師來說,學生的發展是自我發展的重要體現和重要維度,“桃李滿天下”是對教師自我發展的肯定。
(二)不斷發展自我,實現自我
從職業要求來說,教育工作是最需要不斷發展自我的職業。一方面,“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規定,教師要達到“學高”和“身正”,需要不斷學習,不斷修煉。另一方面,現代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只有終身學習、持續發展,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滿足人們和社會對教育不斷提升的需求。
從人的發展來說,發展自我,是人之為人的重要使命。教師一方面肩負著發展自我、超越自我的責任,另一方面擔當培養具有不斷進取、樂于創造、勇于挑戰各種艱難險阻的學生的責任,教師應該以自我的超越性來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超越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