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自忠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始終秉承“澄心教育”的辦學理念,澄心清意,積極構建貫穿學校教育全程的“澄心立美”課程體系。澄心立美,澄心引導課程在水平方向不斷向前,不斷貼近兒童;立美引導課程在垂直方向不斷向上,不斷向美。
兒童是需要美的,美喚醒兒童生命中至高至善的情感。教育需要美,美豐富教育的內涵。教育的美,歸根結底就是兒童的美,兒童的美讓教育綻放生命的本真,美帶來創造。沒有美就不會有教育,更不會有教育的創新。“澄心立美”,澄心者,清心凝思,是對教育內在品質的追求;立美則是“澄心教育”對外在展示的體現,澄心以育美,澄心以立美。以美豐富學校教育內涵,提升教育品質。
“澄心立美”課程關注兒童的感受,讓美擁有兒童的偏好、兒童的理解,用兒童自己的句子去表達他們感受到的美。在課程實踐中,充分解讀兒童的“句子”,找尋兒童感受“美”的原點。以一種尊重的姿態,一種呵護的意識來描述、保存這份美,在學習課程中,兒童的天性在天真、活潑、真誠中綻放。
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對塑造美好心靈有著重要的作用。美育的核心是創造,因此,“澄心立美”課程應突破一個個整齊劃一的“復制”與“粘貼”,培養兒童的審美素養,培根鑄魂。遠離功利心的驅使,從美出發,走向未來。
“澄心立美”課程立足于審美知識,為兒童審美素養夯實基礎,美育不等同于藝術教育。因此,審美知識的學習也絕不等同于學科知識的學習,課程從兒童審美的感知體驗出發,重視在實踐中讓兒童感知“美”。
審美能力是“澄心立美”課程的核心,具體是通過感受、理解、實踐的形式對兒童的審美感受力、理解力及表現力進行培養。回歸兒童真實的生活,在生活的土壤中深深扎根,“澄心立美”,要從“小”美育走向“大”美育。“澄心立美”,是培養兒童“藝術”的生活,而不僅僅是培養“藝術家”,是讓兒童過詩一樣的生活,而不是讓每個兒童成為詩人,讓生活流淌舒坦的音樂、優雅的舞姿,而不是讓每個兒童成為音樂家、舞蹈家。
“澄心立美”課程的核心在規范兒童的審美意識。鑄魂育人是做好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根本指南,規范兒童的審美意識影響著兒童人生志向的建立,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因此,“澄心立美”課程內容廣泛甄選高質量、有內涵的作品,為兒童審美奠定第一步,從“美”出發,引導學生的審美趣味趨向高雅,審美觀念符合核心價值觀,從“美”升華,對兒童的一生起到正確的價值導向作用。
美+學科強調了每一門學科都承擔美育的任務,每一門學科都很美,語文學科的文字之美,英語學科的異域之美,美術學科的色彩之美,音樂學科的韻律之美,每一門學科都有其獨特之美,每一門學科都能豐富兒童的審美體驗,提升兒童的審美能力。同時,我們以美育統領學科,以主題單元的形式找到美育與各學科間的共通點,以項目式學習的形式,把各學科的教學內容整合融通,以真實問題為引領,以任務項目為驅動,開展跨學科美育活動,在研究性學習中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全面發展,讓兒童在研究性學習中發現美、創造美。
浸潤美的教室“小課堂”。教室是塑造兒童美的重要載體,兒童在課程學習中感知美,在課程活動中體驗美,在課程實踐中創造美。“澄心立美”開發專題審美課程群,如“色彩漫步”藝術主題課程,通過水粉畫、油畫、裝飾畫等方式,以色彩的溫度、色彩的語言等,讓學生深度了解世界的各種色彩及色彩的各種意象。
流淌美的學校“中課堂”。美麗課程也要美麗校園,通過校園文化、環境之美的建設,讓兒童在校園內發現美,引導兒童邁開雙腳,打開教室走進校園,并通過科技節、創造節、藝術節等形式,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發現美、創造美。
創造美的社會“大課堂”。引導兒童從知到行。走出校門,將美育從校內延伸到校外,依托中國傳統佳節開展“佳節賞析”課程,讓兒童觀察節日中各地習俗的異同等,傳承中華文脈。
技術為課程賦能,技術是美育與未來之間的橋梁,未來的教育環境,未來的教學方式,未來的教學結構,也影響著美育的效能。有效利用技術服務于美育,突破了傳統的美育僅限于學校的弊端,讓社會資源盡可能融入,打破時空的界限,實現課內課外、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