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商總會上,馬云與總會企業家討論如何應對國際變局,探索新的生存發展方式,并就許多共同話題深入交流,以下為討論要點。
觀察成功企業的成長軌跡可以發現,好企業也會犯錯誤,關鍵取決于對錯誤的態度。當企業把失利的責任推給形勢、政策的時候,基本上很難爬起來。犯過錯誤的企業,認識到錯在哪里,去思考如何改進,就仍有“回歸”可能。災難中倒下去的企業,80%以上是自己犯錯。
任何一次災難來臨,都有信號。提醒大家,做實事,做好事,做開心的事。大家坐在一起,能夠發現很多信息。困難來臨之前,一定有信號,只是很多人過于樂觀,樂觀以后變成自負,忽視了這些信號。
我們看待任何事情,最好從未來看今天,從全球來看中國,從全局看局部。而我們絕大部分人只能做到從今天看未來,從中國看世界,從局部看全局,倒過來看的人,才能對形勢做出合理分析,真正把問題看透。
從今天開始永遠準備三年的資金,這是生存的基礎。假如三年內,企業一分錢不賺,也要保證活著。做高難度動作,腰上首先要有一根保險帶。我們走到今天為止,不斷地創新,但那根保險帶永遠都在。
培養下一代,不代表我們可以輕易“放棄”。訓練接班人是一種機制,上一代開始變,下一代才會變。年輕人總會犯錯誤,要敢于讓他們去嘗試,因為我們也是從無數錯誤中闖過來。所以,無論是培養企業接班人,還是培養職業經理人,都得花心思,不是甩手,也不是簡單“交班”,而是逐步培養。
現在是流量經濟的時代,為什么流量貴?業余選手太多。流量經濟正在迅速走向數據經濟,流量依然會值錢,但不再那么重要。假如我們認為流量就是銷量,就還活在傳統經濟,盡管我們確實在使用互聯網。打高爾夫球最怕的是業余選手太多,球亂飛。但盡管互聯網業余選手非常之多,風險大,也必須下場去打,因為在岸上永遠打不出好球。
很多人把戰略單獨化,認為局部好就夠了。實際上有戰略、戰役和戰術之分,戰略是領導者的能力,是對未來的判斷,戰役能力是組織能力,是干部的訓練,戰術是員工的能力,對員工的訓練極其關鍵。如何提升我們的能力,建設干部和員工的訓練體系,還有很多問題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