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山區鄉村旅游地數量越來越多,分布區域越來越廣泛,模式越來越多樣化。然而,越來越多的問題也開始出現。山區鄉村旅游該如何發展呢?
山區鄉村旅游與近郊型鄉村旅游相比,“鄉村”的優勢更明顯,在開發中,應盡可能還原質樸天然的鄉村面貌。鄉土情結是引發鄉村旅游的根本動力,其發生地是“鄉村”,必然有區別于城市或城鎮的本質屬性。城市化的喧囂和忙碌是游客特意逃避的,因此,區別于城市性的鄉村印象是山區鄉村旅游的基本動力,也是山區鄉村旅游的中心和獨特的賣點。近郊型的鄉村旅游地出現的首要問題是城市化的傾向,而這點恰好是山區鄉村可以彌補的。山區鄉村清晨安詳,夜晚寧靜,這種傳統的鄉村印象最符合游客對于“鄉村”的心理感受,故在山區鄉村旅游開發中,要盡量還原農村本色,展現農家風情。讓游客的腳步在山區鄉村空間里旅行,精神在山區鄉村概念中旅行,將山區鄉村的本土面貌完整地展現于游客面前。
隨著我國對節假日的進一步調整,短時間的假期越來越多,再加上平日的雙休日,城市居民的休閑習慣也隨之改變,越來越多的游客傾向于“短距離、長時間”的休閑方式。
城郊型的鄉村旅游地距城市中心區近,交通發達,大部分游客的逗留時間為半天到一天,但山區一般距中心城市有一定的距離,一天或半天之內的旅途會讓游客疲憊,因此在發展鄉村旅游時,可將其距離上的劣勢變為開發的優勢,通過開展生態觀光游、青山綠水休閑游、綠色生態考察游、原始森林探險游等多主題的旅游活動,有效延長旅游時間,打造旅游度假花費不高,適合2-3天的短期度假,讓游客在悠閑的鄉村環境中度過長短適中的假期,帶動鄉村旅游,實現從觀光到度假旅游方式的升級。
山區鄉村最大的優勢是尚未受到太多外界的影響而保留了相對傳統的鄉村生活方式,以及與此相關的鄉土氣息濃厚的鄉村旅游商品。
山區鄉村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東西,如田間地頭的水果,現摘的毛豆等帶著露水和泥土氣息的農作物對看慣了超市里商品的游客來說,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還有些具有地域、民俗特色的商品,特別是民俗原生態產品,均是近郊型鄉村旅游地所缺乏的。鄉村旅游本身是一種大規模的城鄉交流活動,內在價值及附加值都經由交流的過程表現出來。因此,將原生態的文化和產物在交流展現給游客,是山區鄉村旅游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石。
游客對山區鄉村旅游地的期望是要有優美的風景、保持完好的山體自然生態、村莊與自然構成一種和諧關系和有機的整體,從而能夠達到休閑、身心放松、娛樂、健身等目的,這種期望體現出游客對于山區鄉村旅游的需求。
首先,它必須是鄉村的環境,是具有鄉土特點的“田園”。其次,它應該是能夠讓游客感到賞心悅目和快樂的“樂園”。再次,它還應該是生態環境良好、鳥語花香的“花園”。最后,它應該是可以讓游客放下一切煩惱,放松心情的“家園”。這“四園”的氛圍是山區鄉村提供給游客的精神產品,也是目前追求自然和生態旅游的旅游者希望在鄉村旅游中達到的高質量體驗。
因此,山區鄉村旅游應圍繞“四園”環境,營造“家”的氛圍,為城市居民打造第二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