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氣溫提升較慢,有時會出現反常天氣“倒春寒”,而熬過寒冬的禽畜,往往體質消瘦,免疫力和抗病力下降,所以每年春天動物容易發生疾病或死亡。值此之際,豬、牛、羊養殖戶更應做好防護工作。
保溫是環境控制的重中之重。豬喜歡干燥的環境,尤其是仔豬,體溫調節機能尚未發育完全,皮下沉積脂肪少,御寒能力較差,所以要“春捂”?!按何妗本褪且股釡鼐徛^渡,以減少豬群冷、暖落差過大帶來的應激。產房和保育室,舍溫都應該保持在20℃以上,保溫箱25℃以上,斷奶仔豬轉入保育舍的第一周溫度還應提高2℃,即27℃,而后逐漸下降至23℃左右。
在保溫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通風換氣,以減少氨氣、硫化氫等有毒氣體對呼吸道等黏膜的刺激。
保持欄舍干燥衛生。勤用掃把和鏟,少用水沖洗,即使清潔糞便,也應選擇在陽光明媚的中午進行。
春季病毒、細菌生長繁殖抬頭,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通過嚴格執行“全出全進”制度,減少棟與棟、階段與階段及群與群之間病原體交叉傳播和蔓延,通過消毒降低包括空氣在內的環境中病原微生物總量,使豬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少得病,甚至不得病。
1.做好各項防范工作。如遇強降雪天氣,奶牛場要增加棚舍頂積雪的清掃次數,保證屋頂沒有積雪。除及時清理糞便以外,定期在牛床上鋪墊干的鋸末和墊草。夜間溫度較低,地面如果不能保證相對干燥,很容易結冰,要防止奶牛摔倒。
2.牛舍防寒保暖。惡劣氣候來臨前,要做好牛舍防寒保溫工作,牛舍的迎風面選擇卷簾、充氣膜保溫墻、塑鋼窗用來防風保溫,通風則以自然通風為主。北方地區半開式或帶運動場的牛舍,不僅要用塑料薄膜進行封閉,而且需要在晚間掛上草簾或棉被,白天掀簾、敞開薄膜,以防止冷風侵襲。
3.精心護理,提高飼養效果。精飼料每天要比正常飼養標準增加10%-15%,并要注意飼養中脂肪的添加,提高牛的防寒能力。有條件者可適量加喂白酒糟,增強牛的御寒能力,每頭每天可喂5千克。注意喂給優質干草或青貯玉米飼料,每頭每天喂25千克。此外,提倡奶牛飲用溫水,采取飲水池中電加熱方式或設置保溫水槽來給奶牛喂飲溫水,水溫保持在17℃左右,每天早、中、晚各供1次。
4.搞好環境衛生及消毒工作。牛場門前要建消毒池或撒生石灰,搞好消毒工作,并謝絕外人參觀。另外,氣溫低,微生物繁殖慢,但是不能放松對場區和設備的消毒工作,尤其是犢牛舍和產房。
1.抓好懷孕母羊的飼養管理。母羊臨產前一個月就要開始給每只羊每日補精料(玉米)100克,棉籽油渣100克,以增強母羊營養,保住母羊膘度,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只有母羊膘度好,羔羊才能體質好。
2.預防接種及藥物預防。羔羊瀉病的防治,應貫徹“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方針,用疫苗免疫母羊和羔羊,以獲得對羔羊腹瀉的免疫力。
3.加強羔羊的飼養管理。羔羊腹瀉病原體,都是些條件病原體,產羔期間遇到惡劣的氣候、不良的衛生條件、不良的飼養管理,都會影響羔羊腹瀉發病流行。
要做好產房保暖和衛生工作。產羔時產房要保暖防寒,防雨防雪,避免潮濕,每日圈舍墊糞、干土或爐灰一次,保持產房干燥。產房溫度應保持相對穩定,避免忽高忽低,以溫度5℃,濕度70%為宜。每群建母子欄15-20個,以保證初生羔羊的母子相認。
要做好羔羊的合理哺乳。一般要在羔羊出生后1小時左右吃上初乳,防止過饑過飽,以免造成消化機能紊亂。
產圈在產前要大清除。產羔期間每日打掃,清除污物、糞尿,并用來蘇爾水或草木灰、石灰水消毒棚圈。
產房要通風,以保證空氣新鮮。發生羔羊夜瀉時要隔離治療,防止病原菌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