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出,要新增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以上。什么是高標準農田建設?補貼標準是多少?本文將為廣大讀者一一解讀。
高標準農田建設就是在一定時期內,通過土地整治的方式,建設形成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的農田,高標準農田是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農田,同時也包括經過整治的原有基本農田和經整治后劃入的基本農田。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應遵循幾個原則:
1.堅持規劃引導,統籌安排,規模整治,優先在基本農田范圍內建設。2.堅持因地制宜,實行差別化整治,采取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措施。3.堅持數量、質量、生態并重;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維護土地權利人合法權益,鼓勵農民采取多種形式參與工程建設。4.以土地整治專項資金為引導,聚合相關涉農資金,集中投入,引導和規范社會力量參與。
高標準農田建設每個地區的補貼標準是不一樣的,而且并不是每個地區都這項補貼。根據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的通知要求,國家對項目高標準農田建設補貼金額以省份為單位加權平均計算,畝均財政資金投入為1500元以內。
按照規定,北京、天津、上海、大連、青島等地根據實際情況可拿到相對更高的財政補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廣東省農墾總局,畝均財政資金投入不超過1100元。
可以看出,每個地方的高標準農田采摘資金補貼不一樣,具體詳情需要咨詢所在地區的政府工作人員。
農業農村部統籌考慮各方面因素,落實了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在落實推進中,以下4類情況將得到實惠。
國家種子基地。將大力支持“口糧田”建設,優先在符合條件的國家種子基地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力爭率先實現國家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建設全覆蓋。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積極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高標準農田,支持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
小農戶。將重點建設小農戶急需的通田到地末級灌溉渠道、機耕生產道路等設施,在有條件的村組,在農民自愿前提下,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土地集中制。
貧困地區群體。將優先支持貧困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建設高標準農田。
專家視點
建設高標準農田從四個方面發力
農業農村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廣德福:
農田建設需要各級各部門形成合力,同時還要積極調動項目區群眾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效益。主要從四個方面發力: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要完善省級政府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直接負責的工作機制,抓好統籌規劃、任務落實、資金保障、監督評價和建后管護等工作。要加快任務分解,層層壓實責任。
二是進一步強化農田建設項目的定期調度。根據氣候條件、農業生產和工程建設周期,嚴格落實定期調度制度,及時分析研判建設進度,采取通報、約談、現場督導等方式,推動年度任務完成。
三是嚴格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激勵措施。結合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對任務完成、資金投入、建后管護等內容開展綜合評價,實行獎優罰劣。
四是做好協調統籌,推動形成合力。農業農村部門要全面履行好農田建設集中統一管理職責,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水利、人民銀行、銀保監等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同時,要發揮好媒體作用,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