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文
(黑龍江省綏濱縣290農場農業科,黑龍江 綏濱 156202)
水稻倒伏后影響產量和品質,不利于機械收獲,本試驗在水稻拔節期噴施調節劑,縮短水稻節間長度,提高莖稈的機械強度,選擇最佳調節劑,確定用量,在不影響水稻產量的同時,增強水稻的抗倒性。
墾香稻08-196,主莖12片葉;
50%矮壯素水劑、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
試驗共設2個處理,不設重復,每處理面積不小于200㎡。

表1 試驗藥劑及用量
施藥時期:水稻拔節前噴施;
施藥方法:莖葉噴霧。

表2 倒伏相關參數表
注:倒伏指數=倒伏時期級別×倒伏程度級別×倒伏面積級別
通過2018年氣象資料表3數據顯示,水稻插秧后5月份氣溫相對穩定,降雨量適宜且光照充足,適宜水稻生長,因此表現為今年水稻返青期較往年相對較早,一般為5~6d;6~7月份氣溫表現相對平穩,降雨量也較上一年有所減少,且日照時數有所增加,有利于水稻前期生長;8~9月份,2018年平均氣溫表現低于2017年,8月下旬為水稻成熟期,今年氣溫表現的高于上年,有利于促進水稻提早成熟,但因今年霜凍較往年有所推遲,雨量增加,導致田間水稻含水量過高,影響了水稻收獲,使得今年水稻收獲時期有所延遲。
蠟熟期水稻空殼率調查結果顯示,施用化控藥劑處理的空殼率較對照相比,空殼率有所降低,但效果不明顯,兩處理間空殼率差僅為0.3%。

表3 水稻蠟熟末期空殼率調查表
通過在成熟期對水稻基部節間調查,結果顯示:噴施化控藥劑可較對照處理降低水稻株高1.3cm,基本第一節間較對照縮短0.33cm,第二節間較對照縮短2.45cm,從基部節間干物質積累來看,噴施化控藥劑的處理表現好于對照處理。

表4 水稻成熟期節間長度調查表
化控試驗倒伏情況調查結果:對照處理的倒伏指數較高,為12,噴施藥劑處理1的也出現了倒伏現象,但倒伏指數低于對照為6。調查結果說明噴施化控藥劑可以提高水稻的抗倒性,但對于抗倒性較差的墾香稻08-169品種來說,抗倒效果達不到100%。
化控抗倒伏技術試驗產量調查結果:因試驗化控藥劑于水稻拔節期噴施,此時期水稻的分蘗數已相對穩定,故產量調查構成中不進行平方米穗數進行對比。每穗粒數調查結果顯示對照處理2對照的最高,每穗79.6粒;結實率表現為化控藥劑處理的結實率均高于對照;千粒重表現相對穩定,兩個處理間相差0.2g。施用化控藥劑處理與對照相比增產幅度為增11.25kg/667m2,增產率為1.68%。
(1)利用化控抗倒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稻的空殼率,處理間差異不大;
(2)試驗結果表明施用化控藥劑可以有效的降低水稻基部節間長度,增加基部節間的粗度及厚度;
(3)施用化控藥劑不但可以縮短水稻節間長度,增加水稻的抗倒性,還在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稻的產量,每畝較對照增產1.68%。
(4)通過多年種植墾香稻08-169品種總結為該品種的抗倒性差,試驗各年份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倒伏。試驗結果表明:利用化控藥劑可降低該品種的倒伏系數,實現提高水稻的抗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