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CNBC網站1月1日文章,原題:網絡直播正在中國增長,為普通中國人帶來名利雙收的希望去年“雙十一”購物節期間,網絡主播“辛巴”在短短5分鐘內賣出了4250萬件韓國某品牌護膚品,銷售額超過4億元。
對許多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夜暴富的夢想,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流動性。對全球品牌來說,這些網紅,或者說“關鍵意見領袖(KOL)”,正在成為直抵中國數億顧客的最有效途徑。中國社交平臺陌陌援引官方數據稱,截至去年年中,中國各地的網絡直播用戶超過4.25億,而且蛋糕仍在變大。
日漸升高的門檻——雖然一些不太知名的品牌會尋求KOL的幫助,該行業仍然由重量級企業主導,而且越來越需要專業化。大約一年前,一名網絡直播用戶的視頻很容易獲得關注,但如今需要整個團隊支持。“(對主播個人來說)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北京某業內人士如是說,如今制作一段優質短視頻的成本不亞于一部網絡電影。
行業分析企業TopKlout去年3月發布的報告稱,中國至少有5000家被稱為“多渠道網絡”(MCN)的中介機構——它們為KOL和品牌牽線搭橋,有時也協助制作內容。奧緯咨詢的零售業合伙人葉俊楠表示,中間人能獲得10%至25%的傭金,而KOL獲得的比例更低,其“收入隨著市場人氣的變化而變化”。
網絡直播是長久之計嗎?——即使對那些備受關注的網絡主播們來說,這種職業生涯也極具不確定性。跟拍幾名網絡主播5年后,紀錄片導演吳皓(音)表示,他們的收入與以前相差無幾。隨著抖音等新的視頻平臺開始吸引眼球,網絡主播的粉絲群體增長已陷入停滯。“他們都在嘗試找一條后路”,他說,“但這些人通常沒上過大學,沒有任何社會資源,他們不知道如何在現實中經營企業。他們有的嘗試開餐廳或酒吧,但都以失敗告終。”▲
(作者Eve?lynCheng,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