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東舒

一、情景呈現
賀蘭山又稱阿拉善山,位于中國寧夏西北部與內蒙古交界處,是中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也是游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分界線。山脈呈南北走向,南北長約220千米,東西寬約20到40千米,主峰海拔3556米。賀蘭山作為一山之隔,東西兩側風光迥異。西側是廣袤的戈壁和荒漠,東側為豐饒的草場和農耕區,且有庫不齊沙漠、毛烏素沙地鑲嵌其中,東西兩側的沙漠面積較大。賀蘭山東側的寧夏雖有黃河提供生產生活用水,但當地水資源稟賦差,時空分布不均,再加上治理沙地需新增大量水源,用水總量趨于上限,未來水資源供需緊張態勢凸顯。故有學者曾大膽提出“賀蘭山空中水塔工程”設想:用鋼鐵框架結構把賀蘭山整體“包裝”起來,增加賀蘭山的整體高度,提高山體的水汽轉化為降水的效率,進而緩解當地水資源短缺的局面。
二、原創設計
賀蘭山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東側為我國重要的灌溉農業區,具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當地計劃建設現代化生態灌區,提高目前低下的水資源利用率,同時論證其他超級工程,力爭緩解水資源不足局面。結合以下圖表信息,完成以下問題。
(1)賀蘭山是我國? ? ? ? ? 區和? ? ? ? ? 區的分界線。賀蘭山以西的西北干旱區,? ? ? ? ? (景觀)廣布,東側由于? ? ? ? ? (河流)經過,形成了被譽為“塞上江南”的? ? ? ? ? 平原,為其灌溉農業提供重要? ? ? ? ? 。
(2)由圖2可知,銀川的氣候類型是? ? ? ? ? ? 氣候,其降水特征為全年? ? ? ? ? ? ? ? ? ? ? ,夏季氣溫高,光照強,蒸發量? ? ? ? ? ? ? ? ? ? ? ? ,水資源不足。
(3)結合材料和圖文信息,分析寧夏用水緊張的社會原因。
(4)有科學家提出“賀蘭山空中水塔”工程,作為世界產鋼大國,可用鋼鐵整體“包裝”賀蘭山,增加山體高度,提高降水量。請你從氣候、環境、成本等方面論證空中水塔工程是否可行。
三、答案解析
(1)答案 季風區;非季風區;沙漠;黃河;寧夏;灌溉水源
解析 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是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由材料1的圖1可知,賀蘭山西側是廣袤的騰格里沙漠,故以沙漠景觀為主,東側有黃河干流經過,河流沖積形成寧夏平原。
(2)答案 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大
解析 由圖2可知,銀川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降水較少。夏季氣溫高,蒸發量大,水資源匱乏。
(3)答案 農業、工業用水量大,生態建設用水量增加;水資源浪費嚴重(水資源利用效率低);水污染嚴重,加劇水資源的緊缺。
解析 寧夏農業上用水量大,利用率較低。近年來隨著荒漠化治理的深入推進,生態建設用水量增加,再加上水污染嚴重,加劇了當地的用水緊張。
(4)答案 可行。理由:①中國鋼鐵產量有保障、資金充裕,能確保工程順利進行;②寧夏位于季風區向非季風區過渡的區域,該工程能夠提高對季風的利用效率。③增加當地水資源能緩解當地用水緊張的局面。
不可行。理由:①整體包裝山體會破壞賀蘭山的生態環境,對當地動植物產生不利影響。②寧夏粗放型的農業和耗水量大的工業生產模式加劇了當地的水資源緊缺,應該從節水、減少水污染等環節入手解決問題。
解析 本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可以從“可行”和“不可行”的角度進行分析,需有理有據。認為“可行”的可從當地中國鋼鐵產量、對夏季風的利用以及緩解當地水資源緊缺等角度分析;認為“不可行”的可從保護賀蘭山的生態環境、當前粗放型用水形式和水污染情況等角度論證。
四、試題解析
本題組以寧夏回族自治區水資源緊缺的現實問題作為切入點,對賀蘭山的地理意義、寧夏的氣候特征、當地用水緊張的原因以及建設“賀蘭山空中水塔”工程是否可行等多個知識點進行考查。4道小題緊扣情景,由淺入深,層層設問,環環相扣。先利用圖文信息考查賀蘭山的地理意義和寧夏的干旱自然環境特征,再通過詳實的數據圖表考查當地缺水的原因,最后通過開放式的問題探究論證“賀蘭山空中水塔”工程是否可行,從區域的角度引導學生了解某地區的水資源特點,考查了學生圖文分析能力,鍛煉了學生的開放性地理思維,落實保護與節約水資源的環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