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紋豪
摘 要: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各地的美術工作者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投身于新中國的文化建設中,為新中國奉獻了一大批優秀的美術作品。革命藝術家沈堯伊先生用自己的藝術語言表達對長征的熱愛以及對中華民族長征精神的傳承,本文通過簡述沈堯伊先生的創作歷程來說明沈堯伊先生的藝術精神。
關鍵詞:沈堯伊;長征;美術;革命理想高于天;連環畫;地球的紅飄帶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各地的美術工作者積極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投身于新中國文化建設中,為新中國奉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美術工作者們創作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革命歷史題材的美術作品,為新中國留下寶貴的財富。其中革命藝術家沈堯伊用自己一生的熱愛來表現了革命精神,用自己的藝術語言影響著人民。
沈堯伊先生是一個正直,刻苦,執著,淳樸同時也是一個具有強烈的歷史責任感的人民藝術家。沈堯伊先生一生熱衷于表現長征題材的繪畫,包括連環畫,油畫等。。沈堯伊先生在學生年代,正是我國處于輝煌的革命歷史歌功頌德的特殊年代,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沈堯伊先生深深的熱愛中國革命時代,熱愛長征革命精神,同時沈堯伊先生在校期間也學到了堅實的繪畫基礎,加上與生俱來的造型天分,這些都對沈堯伊先生進行革命繪畫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為了能夠更好的體驗長征精神,沈堯伊先生親身到長征路上體驗長征精神,“這是源頭。”沈堯伊在展廳中指著那張地圖說。1975年的一天,沈堯伊在天津美術出版社遇見了該社前社長郭鈞。他問沈堯伊:“你想畫什么?”“長征。”沈堯伊說。只有親身走一遍,才能真正體會到長征軍人路上的艱辛困苦,以及長征軍人在艱難困苦下如何戰勝苦難并取得成功的,正是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新中國青年。沈堯伊先生就是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決定自己親身體驗,并決定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繼續影響著中國下一代以及下下代的中國人。“這一年的5月到8月,我第一次奔赴長征路,從北京到江西、湖南、云南、四川、甘肅至延安,邊行邊畫了3個月。”
回來之后,沈堯伊先生在同一時期畫了兩幅巨作《而今邁步從頭越》和《革命理想高于天》,還畫了水粉連環畫《跟隨毛主席長征》。“我們知道,20世紀上半夜的時候,中國還處于相當貧困,愚昧和盲目的狀態,老百姓也沒有太多的覺悟,五四以后有一批文人思想活躍,但是真正代表中華民族覺醒的事情其實是長征。改革開放以后,經濟上去了,但是藝術對老百姓的關注不應該缺失。比如我們現在幾年長征勝利80周年,你可知道,但也可以不知道,當然我們現在很自由,你可以關注,你也可以選擇忽視它。但是有些事情我們是必須知道的,就像長征,我們要不忘初心的。”沈堯伊先生在16年接受采訪的時候這樣說的。現在國家富強了,人民生活富裕了,但是依然不能忘記長征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偉大的中國民族精神,沈堯伊先生堅持畫長征主題也是為此。同樣在這次的采訪中,沈堯伊先生還說到“藝術不是那么直接服務與政治的,而是通過它的規律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大家。藝術是以心換心,我首先感動了,并希望我的畫去感動別人。比如我關注長征,是因為那批人代表了中華民族奮起的精神,他們有信仰,有紀律,有團隊精神和奮斗不息的勇氣,這樣一批人對中國來說了不得了。”沈堯伊先生堅持用自己對長征的熱愛去進行創作,并用自己的繪畫語言去影響和感動中國人民。
沈堯伊先生創作了十余幅長征主題的繪畫作品,這一切是沈堯伊先生默默的堅持和感動,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無意中影響了《地球的紅帶飄》長篇連環畫的誕生。1988年春節期間,中國連環畫出版社社長姜維樸了解到魏巍寫的《地球的紅帶飄》以后,由他夫人親自改編,并找來沈堯伊先生來繪制創作。當時的連環畫市場并不景氣,更別說革命歷史題材的連環畫,很多人都質疑連環畫出版社社長,覺得這是個失敗的決定,在這種情況下,沈堯伊先生卻堅持為這本連環畫進行創作,因為姜維樸先生也是個老革命,他有著信仰,同樣對長征歷史題材有著很深的感情,沈堯伊先生決定要做,而且要用心去做。在長征的艱難困苦時代,并沒有什么影像資料的留存,留下來的照片也是寥寥無幾,要繪制創作長征歷史題材的連環畫,塑造歷史形象,這無疑對沈堯伊先生造成了巨大的困難,可就是這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才要堅持創作,克服困難,這才是中華民族的長征精神!沈堯伊先生靠著僅存的歷史資料,和寥寥無幾的照片和自己對長征歷史的把握,實地考察了長征途中紅軍到陜北的地理環境,人物特征,服裝等因素一步一步完成自己的創作。沈堯伊先生始終堅持創作不是鬧著玩,《地球的紅飄帶》中每個建筑,每個人物,每個動作,姿勢都要嚴謹,包括武器,裝備都下了不少功夫。“連環畫一天就得畫一張,要不然完不成任務。當時很緊張,任何細節都不能瞎編,都要找資料。”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沈堯伊先生依然認為自己畫了900多張圖,但是看得上的卻不到三分之一。
埃德加·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中說:“總有一天,有人會寫出一部這樣驚心動魄的遠征的全部史詩。”“從造型審美去表現長征,就是我的愿望。”沈堯伊說,“‘總有一天’和這幅地圖,從此,沒有離開過我的人生之路。”沈堯伊先生用自己一生的時間把對長征的熱愛表現出來,表達了中華民族的長征精神,他自己親身走過長征道路,感受先輩們留下的寶貴精神,用自己的繪畫語言和行動繼續影響著一批又一批的新時代青年,沈堯伊先生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努力奮斗的精神正是藝術的“長征精神”,也是藝術的“革命精神”。作為新時代的藝術青年,我們應當在順應時代的潮流中不忘初心,繼續延續這種寶貴的長征精神,實現我們的藝術理想。
參考文獻:
[1]李文秋.論沈堯伊先生的革命歷史畫創作[J].油畫藝術,2018,(04):65-69.
[2]陳池瑜.“十七年”時期美術創作的時代特征[J].中國文藝評論,2019,(12):65-74.DOI:10.19324/j.cnki.zgwypl.2019.12.009
[3]錢曉鳴.永恒的旗幟[N].2016-10-31(021).
[4]緱夢媛.設身處地 以心喚心——沈堯伊談主題性美術創作[J].美術觀察,2017,(01):6-8.
[5]本報記者 張亞萌.沈堯伊:一位藝術家的長征[N].2016-09-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