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帆 金昌浩
摘 要:陶瓷是中國工藝美術的重要代表之一,蘊含著中國人獨有的藝術價值和審美觀念。發展至今,陶瓷制品依舊在日常生活中被大眾廣泛使用。現代生活中手工制作與裝飾的生活陶瓷餐具因其新奇的器物造型和精妙的手工技藝以及豐富的文化內涵而得到了現代人的喜愛。本文結合現代的生活需求和傳統文化的傳承,研究現代生活陶瓷餐具的手工制作與裝飾藝術特征,探索實踐傳統手工制瓷工藝的有效傳承,以此來促進現代生活陶瓷餐具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現代;手工制作;裝飾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陶瓷產品已無處不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可謂是密不可分。現代生活陶瓷更加注重手工制作與裝飾的美觀性,大批量生產流水線化的日用餐具機械化的涌現,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們對陶瓷藝術的獨特追求,人們更希望能夠在生活實用性能的基礎上呈現出有內涵的美感。因此手工制作的現代生活餐具逐漸變得備受追捧,手工制作的餐具其藝術價值是普通批量生產的日用餐具很難與其媲美的。手工制作的餐具可以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通過有溫度的雙手,根據個人的喜好對釉色、造型、燒制方式上進行選擇,每件作品都蘊含著創作者熱愛生活的情感。
一、技藝與文化的傳承
我國是文明古國,有著千年的陶瓷歷史文化,陶瓷的發展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就有其身影,從泥土的開采到燒制成型,每個制作工序都歷經千年歲月,經過漫長的積淀和發展,涌現出許多美輪美奐的陶瓷藝術品。回望歷史,不難發覺,我國有許多的傳統制作技藝慢慢在時間的長河里漸漸被淹沒,逐漸被新事物新科技所替代,從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情況不單單是一種技藝的消亡,更是傳統技藝背后文化精神的傳承缺失,因此對于傳統的制作技藝我們要努力繼續傳承下去。我國傳統陶瓷工藝的制作往往都是家族傳承或師徒傳承,每個制作工序的步驟都是世世代代經驗的積累,這些制作工藝經歷時間的磨煉,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因在此基礎上傳承之下再得以創新,保留優秀的傳統文化技藝,少走彎路,穩固發展,同時我國現代生活陶瓷餐具手工制作在繼承傳統技藝之余,更是對陶瓷技藝文化精神的傳承,繼承并發展中國優秀的陶瓷手工制作與裝飾技藝,會使我國傳承了千年的陶瓷工藝得以更好地延續,也會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得以更好的傳承。
二、人性化的現代創新設計理念
創新現代生活陶瓷餐具是時代發展所賦予的要求,從單純地只滿足實用功能的器物演變成現如今追求設計的人性化和具有裝飾性的現代生活陶瓷餐具工藝作品,離不開人們對陶瓷藝術的不斷追求和對生活品味要求的提升。國人對陶瓷總是有著不同一般的感情,熱愛陶瓷文化,在對這種文化認同感的基礎上,結合時代需求,注入現代創新設計理念,在傳統優秀手工制作與裝飾技藝和文化精神中汲取養分創作符合現代人審美需求的陶瓷餐具作品。從傳統的制作工藝到現代的多元化的設計元素,從單純的實用器物到美化生活提高品位的生活陶瓷,均是現代陶瓷餐具前進發展的趨勢。現代生活陶瓷餐具從外觀造型設計上人們開始追求舒適的手感,使生理與心理都達到一種舒適和愉悅,就不離開人體工程學的運用。人體工程學運用到現代生活陶瓷餐具手工制作設計中主要利用人體心理和生理機能等方法探索人接觸陶瓷餐具的舒適性、觀賞性等方面與人本身的合理協調關系,讓使用者身心愉悅,獲得最好的使用感。比如手工拉坯的圓形杯子,會在杯體中間位置上用手輕按兩個凹進的弧形,方便把握的時候不易滑落,使用感更加舒適。還有餐盤造型大小的設計,能否與餐桌匹配;還有為了防止湯勺掉入湯盆,會在把手末端設計弧形掛鉤,以及在餐具收納時,考慮如何節省空間等等。因此將人體工程學的原理被廣泛運用到在現代生活陶瓷餐具設計中,方能符合人性化的現代生活需求。
三、裝飾藝術的創新
在欣賞一件的現代生活陶瓷餐具的時候,除了觀察其造型的外觀設計,就是欣賞其裝飾內容。因此決定一件陶瓷餐具作品的好壞,裝飾藝術的呈現尤為重要。手工制作的現代生活陶瓷餐具對裝飾內容的要求非常高,無論是從裝飾技法,顏色搭配還是審美能力,都需要有能力豐富經驗的創作者來完成的。創作者可以將個人情感及對生活的熱愛,通過不同的表現技法,雕刻,彩繪,刻畫等來豐富陶瓷餐具作品,將裝飾藝術展示到陶瓷作品上,使手工制作的陶瓷餐具作品附有濃厚的人文氣息,貼近生活,具有人性的溫度,也更加符合現代人們的審美追求。消費者在選購陶瓷餐具商品時,首先也會先考慮裝飾內容是否吸引,然后選購符合自身審美的餐具。從古至今的傳統陶瓷裝飾藝術發展中,每個歷史時期都有其獨特主流的裝飾藝術特點,唐代的唐三彩,色彩濃艷豐富;宋代的汝瓷內斂儒雅;元代的青花瓷明艷典雅等,不同時代的審美,影響著陶瓷藝術的發展。正因如此,現代生活陶瓷餐具的手工制作的裝飾藝術要不斷創新,才能融入時代流行文化的主流,才能迎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結語:
現代生活陶瓷餐具的出現,無疑給現代家庭的生活方式帶來了藝術上的視覺及精神享受。現代生活陶瓷餐具在兼具實用功能的同時,更加注重創作理念和視覺效果的呈現,突顯其美觀性與藝術性,并且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即不像純藝術的陶藝作品那樣令人難以琢磨,也不像工廠批量化生產的日用瓷餐具那樣機械無趣,在現實生活中既實用又美觀的手工陶瓷餐具的藝術化是最容易被人們所接納的。在現代社會中,生活陶瓷餐具雖然已經比比皆是,但仍需要保留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優秀傳統技藝和文化內涵。盡管受國外設計思潮的影響,我國優秀的設計師和創作者們,也應始終尋求思索既有代表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感又有現代設計感的作品。在傳承傳統技藝與文化的同時,融入符合現代創新設計理念,進一步的提升我國現代餐具文化內涵。
參考文獻:
[1] 鞏文妍.現代陶瓷餐具新中式設計探索.西部皮革.2021年第1期.
[2] 沈海霞.從審美角度談日用陶瓷設計.陶瓷研究.2018年第10期.
[3] 魏麗芳;王藝儒.中國山水畫在陶瓷餐具設計中的運用.藝術品鑒.2017年第10期.
作者簡介:
汪 帆(1989-11),女,江西景德鎮人,玉林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教師。
金昌浩(1979-11),男,吉林松原人,玉林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
項目基金:2019年度四川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川菜發展研究中心”科研項目《“道器合一”——中國傳統造物美學思想在現代餐具設計中的延續與發展研究》項目成果,項目編號:CC19W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