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遠
摘 要: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給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帶來了一定的壓力,環境惡化、資源破壞,時刻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面對當前的形勢,強化建筑設計的生態性具有非常大的現實意義。本文先對生態建筑設計要點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建筑設計的生態化發展趨勢,談一下個人的觀點和認識。
關鍵詞:生態建筑;建筑設計;生態化趨勢;研究
一、生態建筑的設計原則
(一)實現建筑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生態建筑設計的主要理念是堅持建筑與自然相結合,使人的行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開始要做到的就是施工前建筑師要堅持生態這個概念,這可以更好的實現建筑和自然環境的有機結合,因為這兩者不是矛盾的,建筑的一些部分是屬于自然環境的,所以在建立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和保護自然環境的狀況。
(二)實現可再生資源的高效利用
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資源在建設方面可以使用的成分越來越少。為了有效地開發有限的土地資源,不可避免地就是在建筑的空間上進行擴展增加,合理的施工能夠使自然環境和建筑很好的結合在一起,使用完美的建筑生態技術來構建城市的框架,實現有限的土地資源空間的效率。此外還可以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把握建筑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密切的結合,實現平衡的生態建設,減少資源的浪費和材料的不必要的損失。
(三)生態建設需要體現地方色彩
任何地區的建設是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做為依據的,因此需要顯示當地生態建筑設計的特性和進行詳細深入的分析來了解當地的氣候、地理、文化的,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建筑設計。要在當地的可持續性能源分布上進行考慮,考慮當地的建筑材料和其他各種限制性因素。
(四)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原則
生態建筑設計必須考慮的未來的發展空間,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要順應未來的發展于此進行結合應用,以便他們能很好地適應未來的需求和發展,同時需要建筑設計的靈活的。
二、 生態建筑設計要點分析
生態建筑中的“生態” 絕一詞,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綠化,它是一種不僅對周圍環境無害,而且還有利于人們生活和工作的一種標志理念。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生態建筑所涉及到的能源系統、水環境系統、光環境系統、聲環境系統、 熱環境系統、廢棄物管理處置系統、綠化系統以及色建材系統等。生態建筑設計過程中要注意技術策略的使用,尤其是住宅區的物理環境 (包括聲、光以及熱環境)和能源系統的設計上,比如建筑規劃、單體設計以及建筑能源系統設計等;需要注意的是生態建筑設計與綠化、建材選擇彌補可分,但它也是生態建筑設計過程中最最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作為生態建筑設計的要點,應當加以重視。
三、生態建筑的設計方法與理念
(一)以人為本,滿足使用者生理和心理需求
根據生理和心理需求,要以不降低生活質量為前提進行高效的節約,讓人們的生活更加健康和舒適。生態建設應該優先考慮住戶的需求,努力創造美麗與和諧的外部空間環境,完善建筑的室內舒適度,改善室內環境質量,滿足人們生理和心理的要求,要有干凈的空氣、水和土壤,不能進行任何的自然環境的破壞,這樣也不會出錯遭受自然災害的威脅。
(二)與環境相協調
以人為本,創建一個健康、無害、舒適的環境,滿足住戶的需求。充分利用自然條件,保護自然環境,節約能源,有效利用水資源、建筑材料和其他資源,也就是說,使能源和能源消耗降到最少,比如在設計生態建筑的時候,我們應該考慮太陽的季節性特點,根據太陽能能源來使用它來溫度,在冬天的時候就可以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取暖需求。讓陽光可以照射進房間,冬天的太陽照射在地板和墻壁的時候可以被轉化為熱能,在室內溫度下降時進行釋放,這種生態建筑的設計方法就做到了建筑與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三)節約建筑材料能源
設計生態建筑住房的時候,在材料選擇方面應該考慮使用當地的材料,不是選擇從很遠的地方運送過來的材料。因為材料也包含了額外的能量,在生產、成型、加工和裝運的同時都會產生能源的消耗。我們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可以追溯到材料來源,材料的供應、制造、加工、運輸的增加也會照成能源的浪費。對材料的使用周期進行衡量,可以確保材料對環境的影響達到最小,并積極利用其他工業和農業的廢棄物,促進資源的綜合利用。
(四)建筑工程設計
對建筑進行定位,材料的形狀和室內空間布局進行衡量,減少了表面積與體積的比率的建筑,就可以減少能源的能耗。使建筑走向合理化的發展,建筑物內的房間設置和大小的適當安排,不僅可以改善生活的舒適度,又能達到節能的作用。在設計窗口的位置可以考增加自然光的使用,也可以讓房子有一個很好的采光。也可以在屋頂天窗設置采光窗,從內部收集太陽光。
四、建筑設計的生態化趨勢
(一)建筑原材料節約
一般而言,建筑用材主要包括結構型用材、通訊設備器材、水暖電以及裝修裝飾用材,以結構型用材上的節約為例進行闡述。隨著材料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磚石結構建筑已經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高效輕質的墻體、拉索結構、輕鋼結構以及薄殼屋蓋等,這樣就大大的減輕了建筑結構自重, 并擴大了建筑結構的室內使用空間。近年來,比較流行的大空間膜結構可謂是節約結構用材一大典范,其是預應力空門整體結構,并將結構和建筑圍欄的部分融為一體,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示材料承載力,并創造出自然形態之美的外觀效果,飄逸中帶有剛勁之力。節約建筑原材料,最重要的就是節能、輕質和靈動之美,只有這樣才符合建筑設計生態化的本質要求。
(二)節約能源
建筑施工中的能源節約,應當始終貫穿于該建筑的生命周期全過程。因此,選擇能耗比較少的建材成為建筑節能的重要方面,而且建筑節能過程中的能耗潛力非常的大,它主要是依靠再生能源予以彌補。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出,通過建筑設計與構造處理,可實現采光、自然通風、隔熱遮陽和利用太陽能,可以有效的減少相關設備配置及能耗,同時這也是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種節能方式。
(三)建筑的再利用
據調查顯示,人類的浪費是巨大的,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大約只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的資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其余非但沒有被有效的利用,反而可能成為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罪魁禍首。通過這一分析可知,實際上我們在建筑資源的再利用上還有很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從實踐來看,目前尚沒有一個一勞永逸的方式來解決建筑中的耗能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未來的建筑設計中應當考慮到該建筑結構的全生命周期,在其生命周期中多與生態環境相協調,并在此基礎上多考慮建筑材料的二次重復利用。
五、結束語
生態建筑設計是一種新型是設計觀念,它可以順應環境生態化的發展趨勢,可以實現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