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偲佳 楊珊珊
(1.上海市青浦區排水管理所,上海 201707;2.上海汀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1707)
為進一步加強對城鎮排水的監督管理,保障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安全穩定運行,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國家和地方均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條例辦法,指導排水許可證的辦理、檢查、監督和處罰工作。在現有文獻研究中目前多側重于行政管理和制度解讀,對核查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的報道較少。本文選取2019年核查的上海市青浦區1000家排水戶數據為研究基數,對排水許可核查工作中遇到的各類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以供相關行業管理部門及同行參考。
經調查,全國各城市開展排水許可核查工作的責任主體、核查要求略有不同,對排水戶規范管理的進度和所取得的成果也不盡相同。上海市水務局2019年1月發布了《上海市排水許可核查工作規程》,對核查要求、核查內容、核查流程和報告編制均進行了標準化指導,各區鎮安排專員或第三方技術服務單位核查人員開展相應工作[1-2]。
排水許可核查一般可分為4種類型,分別是:現場核查,針對新辦證或續辦證排水戶;中期核查,針對排水許可證在有效期內的存量排水戶;臨排核查,針對在建項目臨時排水監管;應急核查,針對排污投訴情況。每種核查類型的側重點和最后的成果形式有所不同,但核查思路大體一致,均為:收集資料→現場核查→找出問題→形成結論→開具整改單→復核閉環。第三方核查人員作為技術服務人員,對排水戶現場情況進行核查,如實記錄問題并反饋給區鎮排水專員,由排水專員開具整改單,第三方核查人員協助復核閉環。
對排水戶的核查首先需要對其基礎信息進行摸底,主要包括相關證照、排水量、排水性質、生產工藝及產污(水)環節、雨污管網平面圖、雨污排放方向等。由于排水戶基礎信息不全或錯誤的情況比較普遍,需核查人員現場進行核對、甄別。核對依據大多以環評報告、環保驗收資料、環境評估報告、水費單為主,少數排水戶因建設年代較早、工藝變更等因素,沒有環評報告或未及時更新,核查人員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判斷。
本次研究的青浦區1000家核查排水戶中,僅排放生活污水的有764家,占比約76%;排放生活污水及產業廢水的有236家,占比約24%。根據排水性質,排水量分為生活污水排放量和產業廢水排放量,排水量的計算應結合排水戶生產工藝、用水定額、排水戶人數、水平衡圖(報告)等因素。由排水戶人數乘以當地生活用水定額和排放系數,得到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大致范圍,再根據水費單、水平衡就可得到產業廢水的排放范圍。對排水量的仔細分析,有助于判斷排水戶是否存在偷排漏排以及判斷預處理設施的處理能力是否滿足排放要求。
在實際的核查工作中發現,除了新建管網的排水戶,多數排水戶提交的雨污管網平面圖均存在錯誤,占比約70%,主要表現為:污水管線與現場不符、未標注預處理設施或排水檢測井、雨水管線與現場不符,排水戶或核查人員對存在此類問題的雨污管網平面圖進行了修改完善。
為了確保排水能達到規定的水質要求,排水戶需配套相應的預處理設施,如廚房需設置隔油池、生產廢水需設置小型處理站。不同的產業廢水其處理工藝和設施不同,對運行管理的要求也不同。在現場核查時,對預處理設施的符合性判定依據包括環評報告、設計資料、同類廢水水質特點及處理參數,這就要求核查人員需掌握比較強的污水處理專業技能,結合實際排水量、運行臺賬、現場運行狀況等作出判斷。經核查,在236家排放產業廢水的排水戶中,有110家存在不同程度的廢水處理設施問題。
現場核查應與水質監測相結合,對現場核查時發現的有問題排水戶,需進行采樣監測,采樣位置不局限于雨、污水排放口,對排污異常的點位也進行采樣,同步采集影像資料,形成水質檢測報告,為后期執法提供依據。在2019年的核查工作中,采樣超標的點位共203個,超標率較高的指標為硫化物和氨氮。
雨污混接是核查工作中最常發現的問題之一,占比約42%,具體表現形式有雨水排入污水管道、冷凝水排入雨水管道、污水排入雨水管道、雨污管道內部混接。對于外部明顯存在混接的情況,可直接對其判斷定性;對內部混接的情況,需要采用QV、CCTV等手段進行檢測,檢測結果應圖文并茂,并提出專業性整改建議。
對于存在產業廢水的排水戶應特別關注,需要了解廢水產生環節及排放路線,重點排查生產車間周邊雨水管網,調查是否存在廢水接入雨水管的情況,杜絕產業廢水未經預處理而直接排放的現象。
排水檢測井的規范設置是辦理排水許可證的必要條件之一,現場核查時需要確保每個污水排放口處均設置排水檢測井。2019年核查時發現未設置排水檢測井的占比約22%。上海市行業管理部門編制了標準化排水檢測井圖集,對尺寸、規格、材質、強度等提出了規范要求,核查中檢測井設置不規范的占比約49%。圖集要求格柵為不銹鋼材質、間距不大于15mm、傾角55°~75°;要求產業廢水排水檢測井內配置不銹鋼暗桿閥門,以上兩項為針對檢測井內部的主要檢查點。
除此之外,對排水檢測井的檢查還要注意以下三點:?確保排水戶排放的所有污水最終均通過排水檢測井排放,即排水檢測井應設置在污水排放管線的最末端;?確保排水檢測井具備良好的蓄水能力,能為管理部門的定期水質監測提供水樣,要求排水戶定期清理檢測井內雜物,避免井內淤積;?排水檢測井作為一個排水構筑物,應確保過水通暢,檢測井的建設高程應合理。
對排水許可的核查應不局限于排水戶的排水情況,同時要關注固廢(含危廢)的存放和處置情況,若固廢存放或運輸不當,可能污染雨污水管網以及地表水,核查中發現此類問題的占比約5%。含金屬渣、油污的固廢存放點應遠離雨污水檢查井,建議設置室內倉庫。產生危廢的排水戶,應檢查其危廢處理合同的有效性、轉運聯單和轉運臺賬的連貫性、危廢倉庫的設置是否獨立密閉且帶警示標識。在以往核查過程中發現有機油、乳化液、切削液等排入雨污管網的情況。
在對排水戶開展現場核查時,針對發現的問題執法專員會當場開具整改告知單,寫明存在的問題、整改要求、整改時限,最后由排水戶簽字確認。整改時限期滿時,需再次現場復核,檢查整改情況,若整改完成,出具報告,該項目閉環結束。從時效性和經濟性考慮,一個項目整改復核不超過3次,若拒不整改的可轉交執法介入,應盡量避免出現查而不改的情況,勿使核查工作成為無用功。
作為常態工作,核查資料的整理錄入和定期總結不容忽視,一方面能及時更新老舊信息,對已拆遷、關停排水戶進行篩查,便于行業部門的動態監管;另一方面可隨時檢索核查排水戶的相關信息,當出現某一河道污染或泵站水質受到沖擊時能及時鎖定排水戶范圍。借助大數據信息技術,將核查資料集中上傳到同一平臺,增加了項目各方溝通協調的便利性,體現當今互聯網大數據的優勢。
本文列出的難點主要是指行政管理、管網養護中容易忽視的問題,同時也體現了采用第三方現場核查的必要性。
a.老舊城區管網復雜。老舊城區市政道路上的雨污管網資料較全,有專門的市政養護單位進行養護巡查,但排水戶內部管網圖紙資料多有遺失,有的管網建于20世紀80年代,因市政建設等因素造成雨污窨井被埋地下,基本無人養護,形成盲區,這對整個城市的排水系統構成一定的隱患。核查人員需要根據排水戶現場地形和周邊市政管網情況,采用綜合手段,必要時破路開挖,確定管網走向。
b.排水戶相關意識缺乏。在核查中發現部分排水戶對排水法律法規不了解,存在部分應該辦證而無證排水的情況(占比約6%),加上環境意識薄弱,向管網內亂扔雜物、雨污混接等情況較為普遍。為進一步加強區域排水管理,核查人員在核查工作過程中應建議應辦證排水戶盡快辦證。建議后期管理中采用微信公眾號宣傳、印發宣傳冊等方式普及排水相關法律法規。
c.排水管道的內部管養。對于大多數排水戶來說,排水系統的養護包括清理化糞池、清理隔油池、清理排水檢測井,但是對管道內部管養極少,而管道內部的情況對排水功能至關重要,需引起高度重視。排水管道位于地下,管道內部出現問題難以發現,第三方核查人員在現場核查時需借助專用儀器,窺視檢測管道是否存在變形、破裂、錯位、坍塌以及沉積等情況,根據問題級別提出整改建議。
d.租賃關系戶的排水管理。現有的排水核查工作規定:“集中管理的建筑或者單位內有多個排水戶的,可由產權單位或者其委托的物業服務企業統一申請領取排水許可證,并由領證單位對排水戶的排水行為負責。”在現場核查時發現,工業園區一證多戶情況較為普遍,信息平臺通常只錄入持證排水戶情況,對共享排水證的其他排水戶信息容易遺漏,而這類排水戶中存在排放產業廢水、無環評、現場與環評不符的情況。建議對存在租賃關系的排水戶,現場核查時全面核對租戶信息,有產業廢水排放的應錄入系統平臺;對不從事生產的房東,建議直接由租戶申辦排水許可證。
e.應急事件的響應。核查人員需隨時做好水污染事件的應急響應,這對第三方核查單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如若排水戶偷排,其排污時間一般較短,為機動行為,為了避免證據消失,核查人員需在短時間內到達現場,追溯上游污染源;如若泵站水質出現異常波動,需對上游若干關鍵節點污水井連續采樣,分析排水規律,排查異常排水戶;如進博會、“創全”等重大活動事件的環境保障,需要多組聯動,積極響應。
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國家對城鎮排水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第三方核查形式因其具有專業性和高效性而逐步受到主管部門青睞。除了政府出臺的工作規程,第三方核查單位也應根據自身條件編制標準化工作流程,明確工作開展的要點與注意事項,協助主管部門開展現場核查工作,助力提升城鄉整體生態環境,保障城鎮污水管網運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