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上網課,“90后”在線理財,除了云辦公,互聯網在線的“無接觸”理財也火了。
2020年,深受疫情影響的前兩個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新增就業108萬人。即便“90后”,眼里有世界,可是奈何坐吃山空,在無法復工復產的日子里,老本都要被吃光了,只能自謀生路,試圖讓“錢生錢”。
于是“舊瓶裝新酒”的“無接觸”理財以強勢之姿出現在大家的面前。
想要實現“財務自由”,不僅要依靠主動的勞動收入,還需要有一定被動的“稅后收入”,比如出租房屋的房租錢、知識產權錢、理財錢。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相信理財的錢應該是門檻最低的一項了,想實現財務自由,先了解一下這個。
金融機構抓住“互聯網”“90后”“財務自由”等關鍵詞,以“無接觸”金融為起點,讓他們在線理財,將線下快審、線下填資料等流程線上受理,實現快速理財。
其實隨著老百姓們理財意識的加深,這些年關于理財的觀念及行為都有極大改變,在“90后”人群中,通過理財讓“錢生錢”似乎是大趨勢,尤其是特殊時期的“無接觸理財”, 究竟為何會迅猛地俘虜理財人群呢?
1.很多理財產品都是“一元起投”,種類多樣,借此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2.按天計息,“T+0”模式贖回,同時例如余額寶、零錢通一類的產品,最初的收益可是要比銀行利息高,再加上有支付寶和微信的信任背書,極具吸引力。
3.監管部門的審核嚴格,而且資質完善,信任度高。
4.更重要的是,停工停產沒收入,如果一味支出,只會坐吃山空,這種理財方式會平衡生活,讓生活穩健。
理財只是積累財富的過程,不是走向“一夜暴富”的捷徑,要科學管理。理財需要評估收益風險,進行風險評測,尤其是不能觸碰以下兩大禁忌。
一忌“急”。從眾心理,盲目跟風,聽某某說當下某個產品、基金理財項目好,就會將自己的積蓄投入進去,完全不顧自己的實際能力,忽視掉收益的風險,存在激進冒險的行為。如果出現追漲殺跌的情況,怎么辦?
二忌“貪”。當自身的風險等級無法與理財產品的情況匹配,一味追求高利息,高收益是無用的,最好的理財產品永遠是適合自己的,而不是最高的。如果真要追求高收益,那就得有承擔高風險的心理。
在理財的同時,不妨做一個保守型的用戶,穩中求財,小心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