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在山西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意見》,發揮山西省在推進全國能源革命中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111”創新工程順利實施,加快推進煤礦智能化技術創新研發中心建設,促進山西省煤炭企業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山西省科技廳研究制定了《煤礦智能化技術創新研發中心建設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指出,煤礦智能化技術創新研發中心是應對科技革命引發的產業變革、推進煤炭工業智能化的重要創新平臺,是支撐探索前瞻性、顛覆性煤炭開發利用方式,突破煤炭產業安全和長遠發展關鍵技術瓶頸,拓寬煤炭可采資源邊界,延長煤炭產業發展周期,推動煤炭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的重要科技力量,對國家煤炭產業技術創新發揮戰略支撐引領作用,為其他類似的能源大省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同時,也促進煤炭行業成為社會尊重、人才向往的高新技術行業。
《實施意見》明確,研發中心針對煤礦智能化發展中的前沿引領技術、關鍵共性技術,開展科技攻關和產業化研究開發,大力研發應用煤礦機器人,為煤礦開展無人(少人)智能開采提供技術裝備支撐。研發中心將研發作為產業、將技術作為產品,致力于源頭技術創新、實驗室成果中試熟化、應用技術開發升值,推動整個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重點以研發智能裝備和機器人為基礎,以數據和算法為核心,圍繞煤礦精準地質探測、透明化礦井、高效掘進、智能化洗選、智能化綜合保障等開展重大技術研發,全面提升礦井感知、數據處理、裝備系統、智能控制等能力,形成成熟穩定的煤礦智能化技術體系。
研發中心的組建模式和運行機制:研發中心由省屬大型企業集團牽頭,相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參與建設。研發中心牽頭組建單位應當具有煤炭行業公認的技術研發優勢、領軍人才和團隊,具有廣泛聯合產學研各方、整合創新資源、形成創新合作網絡的優勢和能力。研發中心建設初期實行人、財、物相對獨立的管理機制,逐步向獨立法人實體轉變。
研發中心的建設目標:研發中心通過建設“一個中心”“兩個基地”“三個平臺”,努力建設成為全球一流的煤礦智能化研發創新平臺,打造世界煤礦智能化技術創新策源地,成為煤礦智能化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創新者、實踐者和引領者,搶占全球煤礦智能化科技創新制高點,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煤炭行業領軍企業,帶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壯大,支撐山西成為能源革命排頭兵,為全國乃至全球煤炭工業發展提供“山西方案”。
一個中心: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煤礦智能化前沿引領技術、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中心。
二個基地:全球煤礦智能化技術研發和服務、裝備設計和制造、智慧礦山標準、商業模式、服務模式的輸出基地;引領煤礦智能化建設、煤炭高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
三個平臺:國際一流的煤礦智能化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平臺;面向全球的煤礦智能化學術交流、產業合作、專業咨詢、高端人才培養交流和集聚平臺;鏈接跨行業、跨學科、跨領域的技術創新力量,面向全球開放的協同創新網絡平臺。
研發中心的主要工作:組織開展重大前沿引領技術、共性關鍵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等戰略研究和技術開發,提升技術創新原始能力;結合山西煤炭資源賦存條件及各大礦區的生產條件、管理與技術水平,開展智能化技術應用研究,推動重大科技成果中試熟化與工程化產業化,加快共性關鍵技術轉移擴散,促進科技成果示范應用,推動形成行業技術標準;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促進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創建為煤礦智能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撐與服務的新模式,以數據為核心資源,推動煤礦智能化技術開發和應用模式創新,延伸智能煤機制造產業鏈,從主要提供煤機產品向提供產品與服務轉變、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變、向提供系統集成總承包轉變,推動制造與服務的協同發展;開展國內外科技合作和交流;培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吸引國內外人才來中心聯合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加強人才培養,培育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