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會榮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因伊拉克局勢推遲原定下周對中亞國家的訪問,但他計劃在“中亞五國+美國”外長會(C5+1)上談及新疆問題已被外媒廣泛報道。干涉他國內政是美國外交的慣用手段。從“新絲綢之路”到“大中亞戰略”,再到現在的“C5+1”機制,美國在中亞始終以推進民主、經濟合作等為借口,干預中亞國家自主發展,阻撓中亞國家與俄羅斯、中國等國發展友好合作關系。
中亞國家對美國中亞政策的本質心知肚明。哈薩克斯坦美國問題專家穆拉特·拉烏姆林指出,美國的首要利益不在中亞,中亞對美國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美國遏制中國、伊朗和俄羅斯的手段。美國中亞問題專家、“大中亞戰略”提出者弗里德里克·斯塔爾也承認這一點,并稱美國正在醞釀的囊括阿富汗的“C6+1”機制,將服務于美國的全球戰略。
中亞國家對美國在中亞的行動保持高度警惕。塔吉克斯坦司法部長稱,1992年至今美國國際開發署共向塔吉克斯坦境內的非政府組織提供超過10億美元贈款。這些非政府組織除了在塔收集情報,還不斷發布報告,批評塔政府的政策,煽動社會不滿情緒。
顯然,中亞國家不愿作“棋子”受他國擺布。獨立近30年,它們的獨立意識和維護自主發展的能力都在不斷增強。它們把自身的穩定、安全和發展看作核心利益,之所以持續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原因就在于合作有助于它們實現這些目標。
在中亞國家看來,中國是值得尊重的文明古國,雙方歷史傳統聯系深遠,在民族心理、文化傳統等方面形成很多共性。它們認為中國在大國博弈中是相對溫和、處事謹慎、追求和平的角色,贊同中國為在世界上建立公正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秩序所做的努力,贊同中國提出的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互利共贏等理念,認為持久穩定發展的中國有利于世界和平,也有利于本國穩定發展。
中國堅持與中亞國家相互尊重,按照平等互利原則發展關系,這受到中亞國家歡迎,成為多年來雙方關系發展平穩、沒出現大的波折的主要原因之一。從中亞國家的角度看,中國是可靠的伙伴,與中國進行政治接觸沒有后顧之憂,發展經濟合作有利可圖。
中國提供給中亞國家的只有“胡蘿卜”,沒有“大棒”,中國一向考慮中亞國家的感受,通過提供無條件援助、優惠貸款、擴大進口等經濟措施吸引中亞國家與中國合作,促進了中亞地區的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國際關系的平衡,提升了中亞國家的國際地位,也促進了中亞地區的經濟一體化。
比如,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在能源領域的合作促進了兩國能源出口多元化,使它們獲得穩定和龐大的市場以及更加豐厚的利潤,外交決策更加獨立。另外,中國對中亞國家非資源領域的投資有助于它們改善基礎設施和民生狀況,促進經濟結構多元化,增強經濟獨立性和經濟安全。中國倡導的多邊合作機制和合作項目對中亞國家之間發展經濟和政治合作起到推動作用,有利于相關國家間關系良性發展。
美國想給中國與中亞國家合作制造障礙和困難,可惜“中國威脅論”在中亞國家不占主流,也沒有前景。中亞國家在與中國加強合作方面有著堅定信念。隨著中國與中亞國家交流增多,中亞國家民眾將更多了解有關中國的事實真相,更多感受到與中國合作帶來的好處,關于中國的謠言自然越來越難在中亞找到市場。▲
(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環球時報20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