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芹
(臨沂市農業農村局,山東 臨沂276000)
臨沂市作為一個農業大市,農業灌溉是用水大戶,平均年用水量在10 億m3左右,占全市用水量的70%,農業節水灌溉潛力巨大。截至目前,臨沂市農業灌溉面積達41.05 萬hm2,有效灌溉面積達35.33 萬hm2,其中,農業節水灌溉面積21.67 萬hm2,占農業灌溉面積的52.8%,水資源利用率明顯提高,農業生產成本進一步減少,農業生產效率有了較大提高。
近年來,臨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節水工作,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全市各級部門深入貫徹“節水優先”的指導思想,在農田水利項目競爭立項時,就因地制宜地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工程,把年度節水灌溉發展指標分解落實到項目。同時,定期調度檢查、上報節水灌溉信息系統,把節水灌溉工程建設作為農田水利工作的一項硬性指標來完成,推動了全市平均每年發展1.2 萬hm2節水灌溉面積規劃指標順利完成。
全市按照“耕地灌區化、灌區節水化、節水長效化、環境生態化”的思路,立足當地水土資源條件、農業生產布局等實際情況,大力推廣適合當地發展的農業節水灌溉模式,即在自流灌區推廣防滲渠系建設,在提水灌區推廣發展管灌、噴灌技術,在水源貧乏的山丘區及林果、蔬菜等高效經濟作物種植區積極推廣發展微噴、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技術。
按照省相關部門的統一部署,臨沂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在2016 年試點的基礎上,2017 年全面推開,全市水利部門以農業綜合水價改革為抓手,健全農業水價機制,初步建立了農業初始水權制度和節水獎勵政策,鼓勵扶持社會各方建設使用節水灌溉工程,推動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發展。羅莊區水利部門在褚墩鎮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示范區,在農業開發、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建設的基礎上,安裝了工程用水計量設施,配套建設了農業灌溉用水監測管理信息化平臺,同時制定了灌溉工程節水補貼、節水獎勵制度,有效推動了改革示范區農戶用水方式的轉變。2018 年項目區農戶灌溉用水支出由改革前的每畝36 元,減少到每畝27 元,既節約了灌溉成本又增強了灌溉的精準性,提高了農作物產量。
通過對全市農村水利設施管理狀況調研,客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學習借鑒德州、濱州等先進市經驗,提出了落實維修養護資金、建立健全考核問責機制等建議,制定了《臨沂市農田水利管理辦法》。市級財政每年撥付500 萬元,用于農業節水項目維護管理,保證了全市重點項目區農業節水灌溉工程效益的正常發揮。
2016 年起,省級財政拿出了專項資金對新型經營主體參與農業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給與資金扶持,市水利部門準確把握上級扶持立項要求,積極爭取扶持項目,引導符合條件的農業大戶參與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與管理。沂水縣金龍山農業專業合作社實施引入社會資本建設和管理農田高效節水灌溉試點項目,2017 年投資700 萬元,按照山水林田路齊治理,一步到位配套全的治理理念,建成了177.33 hm2的優質蜜桃高效節水工程,一年可節約用水50 萬m3,節省運營成本80 余萬元。
由于受糧食價格走低的影響,種植糧食作物效益低,而節水灌溉工程多數為提水灌溉,電力、機械等設施運行費用較高,影響群眾參與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與管理的積極性,甚至發生部分項目區群眾對工程建設不支持,部分糧食種植為主的節水灌溉工程停用、甚至棄用的現象。此外,農業生產投入大,見效緩慢,土地流轉或承包土地者發展信心降低,社會資本對糧油種植區農田水利工程管護參與積極性不高。
節水灌溉工程作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布局分散,本身難于管理,同時由于以服務糧油種植為主的農田灌排工程效益低,群眾參與工程管理的積極性又不高,形成部分工程水費收取難,工程缺乏維修運行經費,工程管理不善,工程效益難以發揮的局面。
近幾年,盡管各級財政加大了對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的投入,但是一方面由于開發區、工業園區的大規模建設,占用了很多灌排配套設施齊全的糧田,原灌溉體系被破壞,灌溉設施停用甚至報廢。據統計,全市9 個大中型灌區有32 條支渠被城建、工業用地占用,工程設施停止運行或報廢,涉及農田灌溉面積2.11 萬hm2。另一方面部分工程配套不全,工程老化失修嚴重。全市81 處大中型灌區多開發于20 世紀60 年代,部分工程配套先天不足,灌溉渠系節水改造滯后,老化失修,部分工程不能正?;驘o法運行。節水灌溉工程在全市農業灌溉和耕地面積中占有的比重較小,增加難度較大。
群眾用水節水,珍惜水、保護水的自覺意識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節水設備、節水技術的開發、改進與推廣等工作需要進一步提高加強。
各級要提高認識,加快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推進農業節水工作,加大農業節水力度,統籌抓好農業節水工程的規劃、建設與管理工作。建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政府“一把手”負責制,跨鄉鎮、跨行政村的基礎性公益性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理,分別由縣、鄉鎮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受益主體參與;田間工程由受益范圍內的鄉鎮、村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受益村、戶參與。各級政府要加強督查,問責問效,對工程管理、運行、維修養護基金等進行量化打分,將打分情況計入政府科學發展觀綜合考核。
在利用好上級扶持資金進行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改造的基礎上,加大地方財政投入支持力度,特別是市級財政投資農業節水灌溉工程項目的支持力度,相對減少縣級財政配套額度;地方財政補助中適當列支部分地上附著物占遷補助,以利于工程的開展。同時,協調相關部門出臺可操作的農田水利工程“先干后補”“以獎代補”等政策機制,引導社會各方參與農建工程建設。
為確保工程長期有效運行,必須建立維修養護資金,為工程正常維護和運行提供資金支持。建議市里出臺維修資金相關文件,明確維修養護資金的籌集、使用辦法和考核機制。根據調研情況,參考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護定額測算,全市每年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維修資金需要3 000 萬元,市、縣和受益戶按照1∶1∶1 比例計算,每年市級維修資金需1 000 萬元。
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即是新型農業生產主體,也是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管護的市場主體,更是農田水利設施管護企業或公司化運作的主體。建議上級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扶持力度,出臺優惠政策,同時,建議地方在利用好上級扶持資金進行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改造的基礎上,要加大地方財政對農業種植大戶建設節水灌溉工程的扶持力度,調動各方參與農業節水工程建設管理的積極性,培育農田水利設施管護市場主體,加快農田水利設施管護的企業或公司化運作模式的推進。對社會力量參與農田水利工程管護給予政策及資金扶持。因地制宜以財政補助形式引導,大力發展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個體大戶和企業參與管理,推廣公司化經營等工程管護模式,尤其是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土地流轉節水灌溉扶持力度。
在目前群眾對農業灌溉不重視的情況下,建議出臺農業灌溉補貼機制,像種糧補貼一樣,給灌溉工程管理單位、節水灌溉使用大戶在灌溉定額內,按照灌溉面積給予適當的用水補貼,超過灌溉定額實行用水加價制度,鼓勵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與使用,確保工程正常發揮效益。同時,建議統籌相關部門出臺優惠政策,從節水灌溉工程用電、用油等方面給予優惠或補貼,提高農業節水灌溉工程的使用效率。
嚴格執行占用灌排設施收取補償費或建設相應標準的替代工程,土地指標置換的耕地要達到灌排配套相應標準的規定,尤其是在山丘區增加的耕地面積,更要注重水源工程與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配套建設。
在農業節水灌溉工程建設中,繼續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等措施,積極推廣與應用高效的節水灌溉技術,提高節水灌溉工程在農業灌溉中的占比。同時,利用好各種媒介,加強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的宣傳,不斷提高全社會節約用水的理念,為全市確立“水生態優先、節水優先”的指導思想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