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10 月15 日,黃河流域煤炭礦區生態保護關鍵技術與產業政策高端論壇在京召開。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煤炭學會黨委書記、理事長劉峰,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黨委書記、副主任劉亞東,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國務院參事吳吟,中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武強、金智新、王雙明、王國法、劉合等出席論壇。
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下,中國煤炭學會、榆林發改委、陜煤陜北礦業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黃河流域煤炭產業生態治理技術研究院。
劉亞東在論壇上致辭,并對研究院未來圍繞黃河流域煤礦生態治理領域發揮智庫優勢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給予厚望。西安科技大學黨委書記蔣林代表黃河流域煤炭產業生態治理技術研究院宣讀組建方案。在參會代表的共同見證下,黃河流域煤炭產業生態治理技術研究院揭牌成立。
揭幕儀式后,中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王雙明、王國法,陜北礦業集團董事長、黃河流域煤炭產業生態治理技術研究院院長吳群英分別就“黃河流域煤礦區生態環境修復關鍵技術與戰略思考”“煤炭主體能源地位及黃河流域煤炭綠色開采”“創新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智能化綠色煤礦建設”“黃河流域煤礦區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理論思考與工程實踐”等主題作學術報告。
彭蘇萍指出黃河流域煤炭基地的生態環境修復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煤礦開發過程中生態環境的自修復作用特征,通過科技創新,將被動的煤礦區土地復墾治理方式轉換為水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修復的主動防治思路,促進我國煤礦資源型大型城市發展過程的轉型升級,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煤礦資源高質量發展。
王雙明指出受“缺油、少氣、相對富煤”能源資源稟賦特點制約,煤炭一直是我國能源安全的基礎保障。煤炭綠色開采要以煤水空間組合特征研究為基礎,要以揭示采動地質條件變化規律為途徑,要以減少損壞地質工程作為支撐,以防止隔水巖組的破壞為目標,以保護生態水位為核心,來實現西部煤炭安全高效開采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
王國法指出智能化綠色煤礦是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流趨勢。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創新突破,與煤炭工業各領域深度融合,為加快推進智能系統、智能裝備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全面提升我國煤礦智能化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撐。
吳群英指出煤炭是在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中發揮著重要的兜底保障作用,未來黃河流域煤炭礦區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是未來關乎國家能源安全,煤炭行業長久發展的重大課題。黃河流域煤炭產業生態治理技術研究院作為中國科協指導、多家單位共建的科研平臺,要積極發揮行業引領作用,推動煤炭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立體產業體系建設,構建產業生態協調發展格局,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煤炭方案,為建設美麗中國、幸福中國做出貢獻。
與會代表從黃河流域煤礦區生態環境治理、智能化綠色煤礦建設、水環境保護與水資源利用、煤礦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思考與實踐等多個方面進行學術交流,共同探索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熱點問題,為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協調好黃河流域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治理,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指導和技術支撐。
劉峰在會上圍繞論壇主題和研究院的發展方向提出3 方面建議:促進黃河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做到黃河流域能源、經濟、環境協同發展;促進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要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煤炭產業優化開發;要加強技術研發和應用,探索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新模式。他強調,促進經濟、能源與生態環境協同發展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建設的必經途徑,實現經濟、能源和生態環境協同發展已經成為當前的重要議題。應當加強科學研究、加強技術創新,推動黃河流域的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自煤炭行業的院士、專家學者和企業科研工作人員100 余人參加本屆論壇。論壇由煤炭工業規劃設計研究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黃河流域煤炭產業生態治理技術研究院理事會秘書長孫春升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