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孔業
(遼寧省冶金地質勘查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鞍山114038)
地質災害的破壞性質明顯,近年來發生的幾起特大地質災害,無一例外,都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損壞。相關研究顯示,我國地質災害的類型多種多樣,尤其是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地貌隨著地理位置的不同有所差異,因此地質災害的分布較為廣泛。同時,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較大,是我國社會生產建設中不可忽視的隱患。地質災害的發生,與地理環境的惡化脫不了關系。近年來我國經濟建設突飛猛進,各項社會生產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對環境的開發速度逐年加快。尤其是在對各類自然資源的開采過程中,不重視開采方法的合理性,對地質條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壞。在全國范圍內,泥石流、地震等地質災害頻發,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恐慌和關注,不利于我國的長遠發展。地質災害防治迫在眉睫,是維持社會穩定發展的必要條件。
2.1 崩塌。從物理角度來看,崩塌的成因是在重力作用下,陸地上的土塊、巖層等向下崩落。目前主要將崩塌分為兩類,即巖崩和土崩,顯然這一分類依據是崩塌的地質組成。引起崩塌問題的原因很復雜,但崩塌是否發生,主要還是由當地地貌地形和巖土質地決定的。根據大部分案例來看,崩塌通常出現在較陡的懸崖或者斜坡上。一旦斜坡的坡角超過五十度,崩塌發生的概率就會顯著提高。可以說,斜坡越陡,發生崩塌的概率也就越大。此外,近年來人類活動頻繁,對自然資源的開發過度,加劇了崩塌事故。尤其是一些大規模的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存在不規范操作,破壞了山體本身的平衡,使得山體形貌改變,易發生崩塌災害。另一方面,根據崩塌的影響范圍和規模,地質界也將崩塌類型分為大中小型,以此表明崩塌事故的嚴重程度。
2.2 滑坡。滑坡事故的發生體現出較強的季節性,相關研究表明,在暴雨天氣滑坡發生的可能性較大。巖層的組成并不是均勻的,不同部位軟硬度存在較大區別。同時由于多方面因素影響,風化程度有所差異。較為堅硬的巖石更突出,一旦巖體遭受外力切割,堅硬的部分就會崩塌,大范圍的落石是滑坡災害的顯著特征。巖石經過長久的風吹日曬,地質結構的發育改變是不可阻擋的過程,這也使得滑坡災害難以防治。巖石發育程度越深入,組成情況也就越復雜,在遭受切割時,會粉碎成大量的細小石塊,這些石塊匯集到一起落下,就造成了所謂的滑坡。
2.3 泥石流。泥石流指的是在暴雨天氣,在匯聚的洪水稀釋、密集的雨水沖刷下,土質較為松軟的巖層、山體與水混合,逐漸形成的一股洪流。泥石流的濃稠度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如山體巖石的松軟程度,洪水的泛濫情況等。但總的來說,泥石流不管是在流量、分布范圍等方面,規模都是比較大的。泥石流表面覆蓋著一層由體積較大的碎石組成的泥漿,整體較為粘稠,被泥石流卷入的生物往往因窒息而死。在地下水活躍的巖層,水流與固體石塊混合,山體穩定性遭到破壞,同時在重力的作用下,呈現出較強的流動性。雖然在山體較陡的地區,當地通常會采取一定的防控措施,但由于泥石流發生難以預料,且規模往往較大,因此很難有有效的應對方法。泥石流會對居民住宅、道路橋梁等公共設施造成破壞,交通網的斷裂使得災難救援也難以進行,其災難性十分強烈。
2.4 地面的沉降與塌陷。顧名思義,地面沉降指的是地表面塌陷現象,其前期標志是地面變形,地表水平不一致,最終導致地表實際水平高度低于標高的情況。當地下土層中有較為松散的部分,在各種誘因下突然崩塌時,地面就很容易沉降。與所有地質災害相同,地面的沉降塌陷不僅與地質形態自然發育有關,與人類活動也有密不可分的聯系。部分巖土結構本身松散,在路面長時間承重的影響下,形成大量的小型塌陷坑。同時,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地下水開發工程規模逐年擴大,巖層完整性遭到了人為破壞,加速了地面塌陷進程。
3.1 漿砌片石擋土墻施工安全方案。①要做好砌石施工的前期準備,以施工方案和設計要求為指導,重視放樣工作的科學性。確保墻內外兩側的坡度符合相關標準,為了保障施工中坡度理想,施工人員可采用以下方法,即在砌石部位準備好坡度架,同時考慮到坡的穩定和施工安全,盡量分段進行砌石工作。在分段時,需要注意的是分段位置的選取。結合施工經驗來看,一般選取沉降縫處作為分段點。這樣一來,分段砌縫也能夠保持一致,對于砌石項目整體施工質量而言有積極意義。②砌石時,嚴格按照先漿后石的順序,以保障砌石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坐漿厚度不宜過大或過小。過厚會造成材料的浪費,不利于施工單位經濟效益的創收,過小又會使得砂漿粘稠度不夠。石料和砂漿必須嚴絲合縫、緊密相連,以提高砌石的穩固性。此外,一般是按照角石、邊石、面石和腹石的順序開展施工,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施工的有條不紊。③其中腹石的砌筑最為重要,其施工效果是衡量整個砌石項目水平的重要指標。為保障腹石砌筑質量,施工人員主要把控砌體石塊的搭配,從石塊的分布入手,盡量提高石料間砌縫的交錯程度,從而增強砂漿和石塊的粘合度,達到腹石砌筑穩定可靠的目的。④如果兩個相鄰的擋土墻設計高差比較大,施工人員要做好高墻段(轉下頁)砌筑工作,在砌筑中斷,需要將砌筑完畢的石層空隙用砂漿全部填滿,在二次砌筑時,方可將石層表面清理干凈,經過濕潤處理之后,在工作縫出留出斜茬。⑤當漿砌接近設計高度時,施工人員需要采用平整度較好的石塊進行頂部砌筑,利用水泥砂漿進行找平,漿液頂面的橫向流水坡度最好為2%。
3.2 片石混凝土基礎施工安全方案。在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當中,施工人員要認真按照以下施工流程進行施工。首先,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機實施開挖,提前做好測量放線工作,確定基坑開挖中線與邊線、起點與終點,并設置立標樁,標出高程與開挖深度,利用1m3反鏟挖掘機進行開挖,并將多余的土石方全部外運出去。其次,加強地基施工,一旦挖機遇到淤泥層或者軟土層,施工人員要立即開展換填施工,碾壓密實之后,方可開展下步施工。在澆筑片石之前,施工人員還要采取澆水濕潤處理措施,保證不同層位的裂縫錯開。最后,混凝土基礎澆筑,結合工程擋土墻的長度,遵守整段澆筑原則,將片石混凝土一次性澆筑完畢,將地基表面清理干凈,采取立模澆筑方式進行澆筑。
4.1 做好安全教育培訓。地質災害施工中,人為因素是影響實際施工效果的關鍵因素,工人如果沒有具備相應的安全意識,實際施工中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地質災害施工具有專業性強、綜合性強等特點,任何一點失誤都有可能帶來一連串的不良后果。所以相關主體單位應該嘗試組織相關培訓,來提高相關人員的工作能力,培訓在提高技能的同時重要的是思想方面的轉變,通過各種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動來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
4.2 重視施工設備以及施工細節的安全管理。施工設備類型多種多樣,在施工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從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施工情況。很多地質災害,都是由施工設備性能不達標引起的。因此,施工單位應該安排專門的人員,對施工設備進行管理和維護。定期檢查設備的運行狀況,確保設備的相應功能能夠正常發揮、各零部件完好,一旦發現有故障情況,要及時采取維修手段進行解決。此外,提高工作人員對設備的操作技能,引導施工人員規范、合理的操作設備。最重要的是,避免一切過度使用設備的現象。一些企業只看到眼前的經濟效益,不及時更換已經老舊的設備,使得設備在應用過程中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威脅到施工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完善設備管理維護體系,在相關制度的實施下,機械設備能夠得到有效利用,也進一步提高了工程合理性,對防止地質災害而言有積極作用。
地質災害治理工作屬于環境地質中的核心內容,而為了對國家與人民財產生命安全進行保護,需要注重地質災害治理,完善防治方案,增強地質災害防治水平,確保人們財產生命安全,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