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琨
居家勞動,是小學勞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居家勞動教育并非簡單完成家務勞動,而是從家務勞動中獲得豐富的勞動實踐經驗,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培養真摯的勞動情感、掌握必備的勞動技能和訓練創造性的勞動思維,形成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樂于勞動、激發創造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換言之,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教育一樣,是需要通過精心設計的教育活動,且活動應具備情境性、問題性、操作性等,而這與強調在一種真實學習情境下,獲得知識、經驗及技能的項目式學習(PBL)模式有一定的相似性。疫情期間,筆者采用項目式學習(PBL)模式來開展小學生居家的勞動教育,探索有效的在線教學策略,提高小學生居家勞動教育的質量;在后疫情時代,學生居家勞動依然是勞動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上述教學模式同樣不會過時。這里提出筆者的一些經驗和思考。
一、設計項目主題,確定具體任務
PBL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現實問題,獲得更深刻的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我區在探索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形成了比較成熟的“7+7”教學模式,第一個“7”是指綜合實踐活動按主題實施的7步驟;第二個“7”是指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的7環節,即置身合理情境、分析典型案例、明確活動任務、分組協作活動、匯報組內所得、評議匯報情況、共同總結反思。為了讓區內教師更容易運用PBL模式,在已有綜合實踐活動探索的基礎上,我們結合以往研究者對PBL模式流程的研究,提出以下PBL模式的開發流程:1. 創設問題情境,責任擔當意識;2. 設計項目主題,確定具體任務;3. 擬定計劃任務單,學用思維圖;4. 收集資源,整合運用實踐;5. 小組合作,成果梳理;6. 交流分享,反饋評價。
PBL模式以驅動性問題為學習的起點,學生的一切學習內容是以驅動性問題為主軸架構的,運用PBL模式進行中小學勞動教育首先就要確定勞動教育的主題和主題以下系列的問題任務,基于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勞動教育發展的認知性目標、參與性目標、體驗性目標、技能性目標、創造性目標,以明確的問題設計為導向制定在線教學計劃,從而有針對性開展勞動教育。
結合之前居家生活與學習的現狀,我們可以和家長聯動,強調學生在家庭中進行自我服務勞動、家庭服務勞動和交往服務勞動等勞動的重要性,以主題模塊劃分的形式分層分塊融合嵌入至小學教學內容中,按照教學計劃表羅列學生的預設目標達成情況,以具體任務的形式開展教學,充分利用PBL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教學的路徑方法。
二、擬定計劃任務單,學用思維圖
PBL教學法是跨學科的教學方式,可以促進學生不斷地思考,因此擬定任務單的方法不失為一個良好選擇,可以勞動教育內容為主拓展學生的其他領域的學習。考慮到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思維特性,我們利用思維圖的方式,讓學生以計劃任務單為勞動教學向導,整理學習觀點,梳理學習思路,發展高階思維,促進系統性思考。這種個人思維外化的方法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思考技巧,增進記憶力、組織力與創造力,方便教師進行追蹤和指導。
在線上教學過程中,這種基于任務單形成了具體思維表征手段容易操作和共享,值得推廣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思維圖學習記錄方式本質上是一種支架式促進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同時符合勞動教育基于生活融會多方面知識的特點,但是教師一定要對學生思維進展進行及時的關注和指導,準確定位不同學生的最近發展期,及時在線溝通、交流、分享,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取得更大進步。
三、收集資源,整合運用實踐
PBL模式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體現學生為主的特征,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了腳手架,通過學習的資料,幫助學生在活動的參與過程中提升能力,這與勞動教育倡導的在親身實踐中獲得提升的本質是趨同的,教師作為協助者和支持者,學生是實踐參與的主體。對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必須注意資源的收集和整合,實現利用的最大效率化。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家庭層面的,開展調研,了解學生群體居家環境中所擁有的現實家庭教育資源,以符合學生情況的教學設計開展勞動教育;二是學校層面的,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不同班級不同年級組的交流探討,整合統一單位的勞動教育資源,收集整合后根據學生情況進行線上推送,有效利用;三是區域層面的,要及時深入不同學校收集信息,梳理區域的資源現狀,統一整理,精選推優,把優質資源共享給全體學校,幫助弱校完成托底教學,鼓勵強校繼續發展,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
以芳村實驗小學為例,每個年級由負責的老師根據區的計劃制定本年級的具體教學計劃,每周進行一次線上教研,分享好的經驗,提出教學遇到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中低年級用群課堂及時和學生進行互動,以提高教學的質量,高年級由老師推送教學視頻,在線指導教學。荔灣區在此基礎上,通過勞動教育學科組織,區域內7片區的各中小學定期都通過線上協同文檔(騰訊文檔)進行交流,分享本校的勞動教育開展的情況,每周精選勞動教育優質案例和資料進行表彰和推送。
四、交流分享,反饋評價
PBL要素中要求在每一個問題完成和每個課程單元結束時要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教學評價作為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能夠不斷發掘教學活動的現實和潛在價值,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促進學生發展。小學勞動教育同樣也需要評價,為促進教學的更好開展,一方面需要以PBL模式為借鑒,對每一個教學任務及時跟蹤評價;另一方面要完善好交流分享評價的方式和平臺,注重學生的線上交流分享,使用相應的軟件如問卷星、騰訊問卷收集學生的自評與他評反饋結果,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反饋和點評;也要以資源整合的方式積極利用線上平臺(如智慧學伴),對學生整體學情進行最終分析,作為下階段開展勞動教學的依據,最大化避免線上教育的不足。
在后疫情階段,傳統的線下教育教學模式已無法應對線上線下融合教育,探索新的線上教育方式方法,是保障學生在生活情境下進行勞動教育的必要之舉,項目式學習以項目成果為學習目標,以合作探究或自主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結合網絡時代的各種在線工具,將有利于發展學生思維品質、培養強大的學習能力和積極的情感態度,保障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張京彬,余勝泉,何克抗.網絡教學的非量化評價[J]. 中國遠程教育,2000(10).
[2]李紅萍. 基于PDCA理論的小學德育管理信息化系統的開發與研究[D]. 云南師范大學,2013.
[3]謝艷. 項目化學習中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研究[D]. 南京師范大學,2018.
(作者單位:廣州市荔灣區教育發展研究院)
責任編輯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