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寧,劉笑蕊
(濟南市章丘區城鄉水務局,山東 濟南 250200)
近年來,為擺脫水資源利用對地下水依賴嚴重以及嚴峻的用水形勢現狀,章丘區強化水系連通體系建設,加強客水補充量,從多水源供給、提高可用水量比率、增強各水源之間調配能力上做文章,全面加強水資源的科學配置和有效利用,通過充分有效利用客水資源,減少使用地下水,實現水資源統籌調度利用的新格局,實施了一系列調水保泉、水系連通、引黃補源等工程建設,逐步形成了江河湖庫相連、互通互濟的大水網框架,全區地表水系連通體系及泉水循環利用體系基本構建,實現了地表水源、地下水、南水北調長江水、黃河水等多水源的聯合調度和統籌利用。
1)大站水庫調水保泉工程。針對1993年后百脈泉群的多次斷流,2001年4月,投資522萬元,鋪設供水管道,實現年可向城區調水400萬m3,日調水能力2萬m3。該工程在歷年的調水保泉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垛莊水庫調水保泉供水工程。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總投資720萬元,實現垛莊水庫向明水城區供水,年可向城區供水600萬m3,日供水量達2萬m3。該工程對章丘城區生態、景觀用水發揮著重要的供水保障作用。
3)華電章丘電廠供水工程。2006年2月至6月,投資1500萬元,實現利用朱各務水庫調蓄供水,年可調蓄泉水1500萬m3。該工程對置換工業用地下水,提高地表水利用率發揮了重要作用。
4)華電章丘電廠中水回用項目管線工程。2008年8月至12月,投資1880萬元建成華電章丘電廠中水回用管線工程,年可供水550萬m3,設計日供水能力2萬m3,實現了中水的有效利用。
5)杏林水庫調水補源工程。2010年9月至12月,總投資2368萬元,完成日最大供水能力3萬m3,可為百脈泉公園實現年調水500萬m3,實現了章丘東部杏林水庫水源的有效利用。
1)胡家岸引黃泵站。泵站2013年10月開工,2014年9月投入運行,日最大供水能力50萬m3以上,共投入資金1488.7萬元。該泵站的建成,極大提高了胡家岸引黃灌區灌溉供水保證率。
2)南水北調續建配套工程。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從東湖水庫東南放水洞到章丘化工工業園鋪設混凝土管道,新建泵站1處,將化工工業園園區用水由地下水替換為長江水。
3)杜張水庫水源利用工程(杜張水庫與大站水庫連通工程)。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總投資2650萬元,建設了杜張水庫與大站水庫連通工程。該工程通過與大站水庫調水保泉工程聯合調度,實現了將杜張水庫水源連通至城區進行補源保泉,實現了杜張水庫水源的有效利用。
4)白云湖與杜張水庫連通工程。2015年5月至11月,總投資3970萬元,以白云湖作為黃河水調蓄水源地,建設實施了白云湖與杜張水庫連通工程。該工程的建成實現了引黃河水入城保生態的目標。
5)東湖水庫與白云湖泵站連通工程。2017年11月,將南水北調東湖水庫水源通過管道連通至白云湖泵站,設計日輸水能力10萬m3。該工程的實施實現了引長江水入城,為章丘城區提供了新的客水水源。
6)引黃補源保泉工程。2017年10月,總投資4.15億元,建設實施引黃補源工程。該工程設計規模10萬m3/d,以杜張水庫引黃水為水源,鋪設輸水管線總長26km,用于城區景觀用水和濕地補源用水。
7)朱各務水庫與大站水庫連通工程。2018年5月,為進一步加強泉水調配能力,建設完成朱各務水庫與大站水庫連通工程。該工程的實施,實現了明水泉水的先觀后用,泉水循環體系基本構建。
截至2018年底,章丘區中北部杜張水庫、大站水庫、百脈泉、朱各務水庫、白云湖、東湖水庫六大水源連通,豐蓄枯補,中北部地表水循環體系、泉水循環利用體系基本建成,徹底改變了水源相互獨立難以互補的局面,實現了各水源連通聯動的供水調度格局。
在大站、垛莊、杏林3座中型水庫調水保泉工程的基礎上,白云湖至杜張水庫、杜張水庫至大站水庫、東湖水庫至白云湖等連通工程的實施,實現了引黃河水、長江水保生態的目標。在極端干旱情況下,客水資源成為保泉的重要水源,生態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各項水系連通供水工程的統籌調度,工業用水保障大幅提升,中部電廠等工業園區,中水、泉水、庫水、黃河水同時成為水源供給,通過水量調配,工業供水保證率可達100%,有效置換了地下水資源。北部以長江水為供水保障的刁鎮化工工業園區,通過客水保障,也有效置換了地下水,為園區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通過水系連通工程的建成,各水源互聯互通,白云湖、杜張水庫、大站水庫、城區濕地得到客水補充,有效維持了生態景觀,生態環境有效改善。
為統籌全區水資源開發利用,增強水資源戰略儲備,用足黃河和長江水,形成客水、庫水、泉水、地下水聯合調度的多水源供水格局,保障生產、生活、生態供水安全,下步還將繼續完善水源工程、水系連通工程建設。近期建成白云水庫工程,增加引黃儲備量,建成后向城區和中北部鎮區供水,替代圣井地下水源地和鎮村集中供水水廠;建設杜張水庫、大站水庫至城區公園連通復線工程,進一步提升沿線工業用水、城區景觀生態用水保障;實施繡江河——杏花河連通工程,實現兩河道水源互調互補,既保障河道生態又提升河道防洪減災能力。通過工程的建設,客水的存儲問題得以解決。
堅持內外并舉、先內后外、多管齊下,優先開發雨洪水,充分用好黃河水,科學調引長江水,鼓勵利用非常規水,控制開采地下水;加強水系連通,加大引黃引江能力建設,加強水源調蓄工程建設,加快構建大水網,實現豐枯互濟、余缺互補,全面提升水資源供給能力。
加強水生態保護與修復,維持明水泉水正常噴涌,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生態,創造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興利與除害、開發與保護、流域與區域、城市與農村、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并重,實施水利工程綜合整治,統籌解決水資源短缺、水災害威脅、水生態退化等水問題。
通過各項水系連通工程的建設,章丘區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城鄉供水一體化能力將顯著提升,逐步形成“九庫聯動、多水共用”的骨干水網布局,實現水資源供需平衡,滿足生活、生產、生態用水需求,充分發揮水利事業對章丘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