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魯亮,施海仁,胡 飛
(合肥中盛水務發展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71)
巢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地跨合肥、蕪湖、六安、馬鞍山、安慶等5 市16 個縣市區。巢湖污染的成因,主要由長期積聚的污染負荷,逐步消失的環湖濕地,碟形湖泊、高磷本底、內源釋放等原因造成。巢湖的污染特性表現為點源面源并重,總磷總氮為主的入湖污染結構;西北部污染重,西南部水質清的污染空間分布;呈現汛期湖區積聚,汛后消散的污染聚散過程。針對巢湖的污染成因和性質特征,按照“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的治水方略,強力實施環巢湖道路橋梁、防洪、航道、河道整治、生態修復、生態農業、入湖截污及旅游開發等“八大工程”[1]。
改善巢湖水質迫在眉睫,因此,巢湖美麗鄉村的建設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變得尤為重要,一體化設備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中的應用也應運而生。
巢湖市美麗鄉村污水處理站進水水質:CODcr≤300 mg/L,BOD5≤120 mg/L,SS≤150 mg/L,氨氮≤35 mg/L,TN≤40 mg/L,TP≤5.0 mg/L,pH=6~9。尾水排放水質參數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標準的A 標準。共有11 個中心村,需要建設12 座污水處理站。全部采用一體化地上式設備。其中4 座30 t/d,8 座50 t/d。12 座污水處理站全部采用“A3/O+MBBR 一體化技術”
A3/O 污水生化處理工藝是對傳統A/A/O(A2/O)工藝的全面提升,優化設置功能明晰的預脫硝區、厭氧區、缺氧區和好氧區,強化了脫氮除磷的效果。
MBBR(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流化床生物膜反應器)工藝兼具傳統流化床和生物接觸氧化兩者的優點,運行穩定可靠,抗沖擊負荷能力強,脫氮效果好,是一種經濟高效的污水處理工藝。目前,國外應用較多。具有生化系統啟動快、脫氮除磷效果好、剩余活性污泥少、投資運行費用低的特點。格柵渠、調節池(集水井、沉砂池)均為地埋式鋼混結構或玻璃鋼結構構筑物。生活污水經收集管網排入污水格柵渠,格柵渠內安裝粗、細格柵,除去大顆粒的雜物,在格柵渠內設有沉砂區域,需定期清理沉砂。經格柵渠處理后的污水自流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可調節污水水質水量,同時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功能。調節池內根據實際情況,可安裝曝氣系統。污水在調節池內充分調節穩定水質后,經提升泵提升至一體化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內,在設備內污水依次經過厭預脫硝區、厭氧區、缺氧區、好氧區、沉淀區,污水中污染因子被微生物充分降解分解或與水分離。好氧區的混合液通過氣提回流裝置回流至缺氧區,沉淀區的底部污泥通過氣提回流裝置回流至預脫硝區。好氧區出水流入至沉淀區進行固液分離,沉淀池的上清液經過重力流經過紫外消毒設備后達標排放。泥污定期自動外排至污泥池,污泥池污泥定期外運處理或用于農業生產。
本項目工藝施工主要分為主體設備施工和現場土建基礎施工兩部分。
主體設備采用一體化結構,設備采用高強度SPA-H(耐候鋼)或優質碳鋼焊接而成。箱體制作經過以下工序:備料→下料→預處理→沖壓→焊裝→打磨→修整→除銹→噴涂底漆→干燥→噴涂中層漆→干燥→噴涂面漆→干燥→水密試驗→檢驗等,外表光滑有質感。生產工作集中在設備廠房內,檢驗合格后直接運輸至項目現場使用,可以避免因雨雪等惡劣天氣造成的施工延誤。
現場土建基礎施工主要借助現場施工器具,對土方進行開挖、壓實、填埋、平整等程序后,制作提升井及設備基礎等構筑物。
由于項目地處農村,進場道路狹窄,施工條件差,部分設備無法直接運輸至設備基礎旁。其中銀屏鎮申山中心村道路極其狹窄,兩旁樹木雜生,不具備大吊車進入項目現場的條件。設備無法通過二次起吊的方式運輸,造成現場窩工半天。項目部立即針對此問題進行方案分析、討論,最終確定在設備底部堆放圓滾木,再用挖機起吊單邊進行拖行。最終順利就位完成設備安裝工作。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總結,后期的項目在執行過程中,對于進場道路非常惡劣的行政村,可以把一體化設備做成分段式,用小貨車和小吊車分段運輸進去。此種方式在后期的巢湖中垾農村污水處理站項目中得到了很好應用。
設備正式投入運行后,取出水水樣送權威機構檢測,12 座污水處理站COD、BOD、TN、TP、SS、NH3-N 等出水指標全部在《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 標準限值以下,污水處理設備外觀如圖1 所示。

圖1 污水處理設備外觀
項目施工過程相對比較順利,設備做成一體化裝置直接運輸至項目現場,很大程度節省了施工工期。A3/O+MBBR 一體化技術是將強化脫氮除磷的A3/O 工藝和MBBR 進行有機結合,徹底解決出水氮、磷不能達標等問題。出水可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 標準。且在實現污水處理回用的同時,實現了有機污泥的大幅度減量,剩余活性污泥少,成功助力解決剩余污泥處置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