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通信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媒體處于先鋒地位。不久之后,在社交媒體上,我們看到了新一輪的短視頻浪潮,這個時代,短視頻受到了公眾的高度評價,在大眾媒體中發展迅速。本文對各大媒體的視頻發展進行了簡要的點評,以期提高大眾傳媒對短片發展路徑的認識,希望大眾傳媒能夠制作出更高品質、更具說服力的短片。
關鍵詞:主流媒體;短視頻;信息技術
在實踐中,人們認識到,現代大眾傳媒的短片制作有別于其他平臺。現代媒體主要制作短片,視頻產品主要是“精品、高質量”,為了更好地發展短視頻產業。其他消腫短視頻的社交平臺視頻,常常魚龍混雜,為什么主流媒體仍然很受歡迎?實踐證明充滿人情味、積極向上的短視頻照樣可帶來大流量和刷屏式傳播。
一.加強生產創新
短視頻產業的發展為在線視頻產業引擎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短視頻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如短視頻內容質量參差不齊,輿論地位低下。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使主流媒體更好地發展短視頻,堅持新聞專業化生產,只有保持主流媒體的專業定位,才能更好地在行業中區分和站穩腳跟,提高其品牌的黏性。當然,視頻開發也是如此。例如,在PGC模式下,人民視頻通過不懈努力提供《聽見中國》等原創節目,并與國家公安等部門合作,推出高質量的短視頻。因此,在大型媒體中發展短視頻是基于需要保持自己的專業定位,培養良好的互聯網思維。然后為受眾提供高質量的短視頻產品,引導受眾樹立合適的價值觀。
二.基于深度報告
除了需要保持專業定位外,在信息領域也努力在各大媒體開發短視頻。大型社交平臺產生的視頻質量參差不齊,為了更好地引導產業信息產品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大型媒體必須利用更廣闊的社會環境,確保對輿論的影響更大,影響最大化。傳統大眾傳媒順應時代潮流的做法并不鮮見,比如通過網絡播放視頻節目,邀請公眾積極參與討論,從不同角度運用和弘揚社會正能量,培養良好的價值觀,成為新時期合格的公民。
三.多產品類型
在當今社會環境下,所有產業都在向多元矩陣發展,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單一的發展模式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大眾傳媒也是,他們應該根據信息內容生成邏輯,根據不同的平臺開發不同的信息產品。主流平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更廣泛的受眾發展效果。各大媒體在新聞生產中應更加重視這一問題,通過提高媒體知名度和豐富產品類型,創造出高質量的內容。在每個平臺上,主流平臺短視頻可以吸引更多的忠實觀眾。為了更好地發展傳統媒體,我們必須不斷豐富產品的品種,當然,我們也不能忘記,但是我們必須生產出質量和品種多樣的產品,建立多元化的產品體系,提高發展水平。
四.強調跨境合作
隨著新媒體的出現,獲取信息的渠道逐漸增多,人們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選擇信息平臺。選擇移動終端和社交平臺都是通信用戶,知道移動信息的用戶數量高,而且各年齡段的群體都積極參與,大眾主流媒體應該怎么做?這就需要大眾傳媒更加重視新短視頻的制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跨界合作,最大限度地利用短片的播出機會。大型媒體能夠擴大其隱形短視頻的使用,并在一定程度上確保其更廣泛的傳播,使其在新時代取得更大的進步。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短視頻時代已經到來。為了使大眾傳媒得到滿意和快速的發展,現在需要對這一問題給予更多的關注,并進行多層次的分析,以實現其真正的價值。對這些關鍵點的準確分析預測,未來各大媒體的短視頻將獲得更大的人氣和人氣。
短視頻吃掉用戶的大量碎片時間,有更強的時間粘性、更年輕的用戶群、更好的變現方式。在短視頻江湖,“南抖音、北快手”的競爭格局基本形成,美圖的美拍、新浪的秒拍、頭條的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等產品基本瓜分了剩余的市場份額。2017年短視頻獨立App用戶已突破4.1億人,較去年同期增長116.5%;2017年短視頻使用時長占移動互聯網總使用時長的5.5%,而這一比例在2016年剛剛達到1.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國網民規模達8.0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7.7%。短視頻應用迅速崛起,74.1%的網民使用短視頻應用。
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加強了對短視頻的監管。從2018年4月份監管出手,短視頻行業用戶整體增長態勢急劇放緩。監管部門推出的手段從約談、警告、罰款到應用商店下架,基本形成了梯次化,而從最高級別的處罰措施(應用商店下架)帶來的結果看,基本上大招一出,新增立刻降為零,等于宣告死緩;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監管出手之后的卸載狀況:男性用戶、25歲以上(尤其是41歲以上)用戶、三四線城市用戶、千元以上機型用戶,都是卸載高發群體,而卸載用戶流向,除了即時通訊、短視頻(主要為頭條系和快手)兩個領域,泛娛樂領域的電子書(QQ閱讀、快看漫畫)和長視頻(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占比很高。據了解,短視頻即短片視頻,是一種互聯網內容傳播方式,一般是在互聯網新媒體上傳播的時長在5分鐘以內的視頻;隨著移動終端普及和網絡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傳播內容逐漸獲得各大平臺、粉絲和資本的青睞。隨著網紅經濟的出現,視頻行業逐漸崛起一批優質UGC內容制作者,微博、秒拍、快手、今日頭條紛紛入局短視頻行業,募集一批優秀的內容制作團隊入駐。到了2017年,短視頻行業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內容制作者也偏向PGC化專業運作。
為了進一步引導全國短片視頻產業日益規范,政府還制定了保護原創內容、加強視頻監管的方案。2018年9月14日國家版權局約談了部分影視短片公司,并責成他們提高版權保護意識。11月7日,國家版權局通報稱,“劍網2018”打擊網絡盜版專項行動提供了一些信息。因此,有57萬部作品在15個短視頻平臺上制作。阿里巴巴推出視頻產權保護平臺,以保護內容作者的版權為單一窗口,并且迅速部署3000名審核組成員,提高內容審核效率,并通過自查、用戶申報等方式對平臺內容進行調整,并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版權保護。然而,由于非法傳播未經授權的傳統媒體節目和電視短片,在所有主要平臺上繼續發生侵犯人權的事件。形式提升內容制作者的版權意識,解決快速發展的產業所依賴的大量短片需求與原創短片成本之間的矛盾。
短視頻行業當前處于爆發增長期,表現為“競速”和“下半場”這兩個特點。前者指時間和速度的比拼,后者指巨頭入場和淘汰賽的出現。從行業本身數據、市場規模,投融資等方面的數據來看,2018年短視頻風口依然強勁。特別是市場規模處在成倍的攀升當中,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是57億,預計2020年超過350億。盡管短視頻當前處于風口期,但決定向上發展的勢能仍然來自內容創作方。因而,如何扶持和提升內容生產力是行業當前面對的重要的議題。目前短視頻行業案例也相應地在增長,2020年將繼續擴大。
作者簡介:
馮藝沁(1993年10月—),女,漢族,浙江東陽,碩士,助教,新媒體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