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銳
摘 要:在油畫教學的研究中,需要對現階段教學的狀況進行分析,確定教學改進的入手點與重點。從當前的油畫教學狀況來看,將優化教學審美化與多模式教學體系的構建作為重點,促進二者的融合,對于教學的發展能夠產生積極影響。基于此,本文對于油畫教學審美化進行分析,并且應用創新性的教學思路,探討多模式優化教學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油畫教學;多模式優化教學體系;研究與分析
引言:在我國的現代美術教育中,油畫是重要的教學分支。相對其他的繪畫方式,優化能夠體現出更為真實的畫面,具有造型能力優勢。因此,油畫的學習對于學生基礎的穩固以及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教師需要在理解優化教學優勢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未來發展道路,對于油畫教學展開全面地研究與分析。
一、油畫教學的發展歷史以及教學現狀分析
(一)油畫以及油畫教學的發展歷史
油畫并非是我國傳統的美術繪畫形式,是由西方藝術界傳入的一種繪畫方法。油畫的繪畫過程中,需要應用特殊的顏料,以及相應的油畫繪畫技法。即便是在西方藝術界,油畫這種繪畫方式也有著獨特性,油畫的藝術表現綜合能力高,同時能夠綜合其他繪畫方式賦予不同畫種以油畫的特點。如,水彩畫、水粉畫以及素描等,都可以作為油畫的草圖。油畫技法進入我國之后,立刻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許多藝術家前往歐洲、日本進行藝術學習。在學成之后,受到其接受教育的影響,初期的優化教學,也是仿造歐洲模式構建的。隨著油畫藝術在我國的發展與傳播,藝術模式與現實之間越來越密切,我國的優化更為偏向于寫實主義,并且以人物主題服務于宣傳目的,這一時期的應用性特點也影響了今后的油畫教育。
我國引入油畫教學的時間較晚,受到這一因素以及傳統美術教育形式的影響,油畫教學的體系性存在著不足。相對于其他的藝術表現形式,油畫創作中需要繪畫者把握細節因素,不同學生學習油畫的狀況有所區別,要應用切磋以及針對性指導的形式,促進學生的技術控制能力,從而達成藝術表現整體能力的提升。因此,許多情況下,油畫教學仍舊受到師徒制的影響,需要教師與學生具有一定的了解,就繪畫進行深度的交流。
(二)油畫教學的現狀分析
在現階段中,油畫教學的教學模式逐漸由單一化走向多元化。教學的模式不僅會受到教學歷史傳統的影響,也受到了現代技術的影響。尤其是,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技術,對于油畫教學的發展起到了推進的作用。學生的狀況與以往也有所不同,在網絡信息時代成長的學生,在其成長的過程中接觸到了更多信息內容,這些信息對于學生的認知拓展以及審美的構建,都產生了影響,也促生了學生較為個性化的藝術情趣[1]。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進行油畫教學的難度明顯有所提升。在關注新技術的同時,教師的教學引導還要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藝術創作相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不同,創作者個人的認知以及情感對于作品的影響極為明顯,保存并且引導學生的個性,對于其個人風格的形成能夠起到重要的幫助作用。
二、油畫教學審美化
油畫教學的審美具有一定特殊性,相較于其他的藝術形式,油畫教學的審美偏向于真實性的內容重現,以及對于真實場景美感的突出表現。由于場景選擇的不同,油畫的具體審美傾向也會有所區別。在這種情況下,教學的審美化發展存在難度較高,同時顯現效果較慢。油畫教學通常是圍繞著技法、表現手法等進行,對于審美的關注有所不足。這就使得油畫教學課堂整體陷入到一種沉悶的氛圍中,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大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所具有的自主意識更強,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認知體系,如果學習中不能充分參與體驗與思考,可能會導致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2]。
因此,教師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與參與,通過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感受與表達,促發學生的自我意識與學習內容融合,提升課堂效率。通過促進優化教學的審美化發展,就能夠使得這一教育的目的的達成。例如,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生活的實際場景,結合與此相關的當代優化作品,引導學生進行欣賞。高等教育階段的美術鑒賞,不僅是一種簡單的欣賞,學生需要從專業的角度對于繪畫中各種藝術元素進行觀察與分析,如油畫中的場景選擇、油畫的配色以及油畫繪畫中所應用的線條形式等,都是學生可以觀察模仿學習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應用專業的藝術審美眼光審視自我的生活環境,并且從生活中發現美的因素,并且選擇相應的生活主題進行創作,如校園風光、校園風格等。油畫審美與真實的結合,就可以在學生與現實生活的互動中實現。通過這種互動,教師可以在繪畫創作中應用學生的真實感受進行教學引導,也符合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審美能力的培養以及教學的審美化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避免急于求成的心態。一些高校中,為了追求教學效果,教師應用某種制式教育的形式就學生某一方面的審美觀察引導進行了集中的訓練,在這一范圍中學生能夠創作出符合油畫審美要求的作品,一旦擴大主題,則審美化的特點又難以體現。這就說明,學生的學習仍舊是一種技術的掌握,未能夠從自我的感受與經歷中構建出審美認知體系。油畫的審美化教學,與學生的審美認知能力提升、體系的構建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3]。
三、多模式油畫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進行藝術感受體驗、表現的多模式構建
在當前的油畫教學中,蘇聯式油畫教學的模式應用廣泛,這種教學的模式對于學生的基礎訓練能夠產生重要作用。然而,在這種模式中由于受到繪畫主題的限制,在創作中應用的技法是較為單一的,精神內涵有著明顯的現實主義甚至是過度的現實主義風格。事實上,油畫藝術在發展的過程中,也經歷了不同的階段,隨著照相技術的出現,油畫繪畫中對于真實地展現逐漸被攝影所替代,藝術家們開始關注油畫的寫意功能。寫意功能相對于寫實,更能夠突出創作者的藝術觀察獨特角度以及藝術表現能力,具有較為明顯的個性,需要進行深度的感受以及藝術思考。需要在多模式的優化教學體系構建中,設置更多地觀察與感受點,在重視藝術社會功能的同時,結合學生的個人生活體驗,進行創作,在學習階段就關注于自我藝術個性與藝術表現的融合。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感受體驗以及表現,與審美仍舊是密切相聯系的,因此油畫教學的審美化極為重要[4]。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二)在寫生教學中重視目的選擇與主題嘗試
油畫寫生是訓練學生油畫技法的重要教學形式,寫生的過程是學生對于自我觀察進行反饋的一個過程,可以說在這一過程中同時包含著信息的輸入以及輸出,學生的寫生作品,是經過觀察與加工的。由此可見,學生的綜合觀察能力以及觀察的選擇,對于最終的練習作品會形成重要的影響。
受到蘇聯式油畫教育的影響,當前的寫生教學中多數院校更為重視學生的技法培養。事實上,蘇聯式油畫關注的特點仍舊在于真實地再現,同時要求繪畫作品能夠表現宏大的主體。在多模式的繪畫教學中,教師要對此進行突破。首先,要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設置出相應的學習目的,如對于某一種技法地集中訓練,或者是對于某種主題內容的訓練。通過交替教學的模式,學生能夠同時提升技法以及繪畫表現力。
(三)提升學生基礎情感能力,應用其他藝術門類促進美術學習
圖式要素在被視作油畫藝術語言條件下,均具備一定程度的表達能力,均可以被視作表達和傳遞人類基本情感的符號,在藝術表達活動過程中具備充分的有效性和可解讀性。油畫學習活動過程中面對的主要技術內容是針對基本語言能力展開的學習,因此只要某一種具體的圖式具備相對完整的語言特征,就可以將其視作審美表現的具體符號加以使用,而有關該語言符號的所有技術應用參考規則,在具體化的藝術實踐活動中,將會獲取到扎實且充足的學習價值和使用價值[5]。
結束語:
在現階段的美術教育中,油畫教學的重要性不容忽視。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情特點,分析現階段油畫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出優化的策略。通過教學的審美化與多模式教學體系的構建,能夠改善現階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使得教學與學生的需求之間產生更為密切的連接。同時,通過改善教學也能夠促進我國油畫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教師需要繼續進行探索,結合自我經驗與歷史經驗,完善教學體系構建。
參考文獻:
[1]王璟.分析油畫教學審美化與多模式油畫教學體系[J].藝術評鑒,2020(15):131-133.
[2]寧夏.美術教學審美化與多模式油畫教學體系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24):124-125.
[3]徐秋楓.美術教學審美化與多模式油畫教學體系[J].戲劇之家,2019(13):198.
[4]金敏.油畫教學審美化的課堂實踐探索[J].藝術科技,2017,30(03):76+147.
[5]郭超.油畫教學審美化與多模式油畫教學體系的構建[J].美術教育研究,2016(1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