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柳怡
摘 要:通過筑建“五長制”,強化學校、家庭、社會的“三位一體”,爭取努力提高學生防溺水的安全意識,筑牢防溺水這張安全網。
關鍵詞:防溺水;安全網;五長制
伴隨著夏季到來的,不僅僅是炎熱的天氣,還有溺水事故。根據教育部通知:堅持預防為主,進一步加強防溺水安全教育;堅持綜合施策,進一步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線;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強化防溺水監督檢查。
一、中小學生溺水事故發生源分析
(一)無人管
大部分學生在家無人看管的原因都由于原生家庭父母雙方離異,孩子成了兩人的附屬品,可有可無,這一點造成了部分中小學生在家無人管的現象,其次因為監護人的工作性質原因,造成了部分中小學生在家是無人看管的情況。
(二)無人查
浙江省屬占地面積較大,據相關數據統計全省陸域10.18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占全省面積的70.4%,平原面積占全省面積的23.2%,河流和湖泊占全省面積的6.4%,是典型的沿海地區,也被經常稱之為“水鄉”。浙江省的特殊情況湖泊、河道等水域錯綜復雜,且含有很多危險水域。這樣對落實每塊水域河流調查工作較難推進,就這樣造成了學校周邊部分水域無人查問,水深不清的情況。
(三)無人督促
各中小學每周都會開展一次班會課,臨近夏季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題班會都會是班會課的重點內容,學校還會在每周國旗下針對全體學生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但是部分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大意讓防溺水安全教育未能落實到每位中小學生,所以學校還開展了家校聯系的方式,通過《夏季防溺水安全教育告家長書》告知家長在家進行防溺水安全教育,但仍造成該原因應該是因為學校、老師、家長的防溺水安全教育還不夠到位,學生安全意識依舊薄弱造成的。
二、“五長制”安全管理的措施
針對溺水事故發生特點,中小學校應結合自身實際,多方聯動多措并舉,提倡建立以“片長制”“河長制”“團長制”“網格長制”“班長制”為主題的“五長制”,以確保夏季學生安全有人管、有人查、有人做、有人督。
(一)班子成員承包“片長制”。由各中小學校級班子成員組建,商討詳細方案與具體措施。學校將附近的河塘、水庫、溝渠等水域進行細致劃分,確定了重點巡河地段,分片承包給校級班子成員。各“片長”在重點巡河地段安裝防溺水警示牌,張貼《告廣大學生家長書》,每個隱患點都落實到“片長”身上,“片長”定點定時進行巡邏監管。從而做到已知水域有人管,避免造成意外溺水事故發生。
(二)黨員教師巡河“河長制”。為防止中小學生貪涼到河、塘、庫等邊上玩耍、戲水或游泳造成溺水,學校制定了防溺水巡河工作計劃,成立黨員教師“安全巡河隊”,建立“河長制”,在重點巡河地段安裝“防溺水河長”責任牌。“安全巡河隊”每五人為一隊,每兩隊為一組,每組由黨支部委員擔任“河長”。每天下午放學、周末、節假日等輪流參與巡河值班,若有發現學生到危險地段玩耍,即時加以制止并加強教育。由此做到水域定期有人查。
(三)課任教師教育“團長制”。預防未成年人溺水,安全教育尤為重要,為此學校成立了“防溺水教育團”,各班的班主任為“團長”,其他課任教師為“副團長”,團隊協作、全員德育。各“團”利用升旗儀式開展“一周一教育”,在每天下午放學前進行“一日一提醒”,利用班隊課開展“一班一活動”,印發《至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實施“一家一承諾”,促使學生自我約束、增強安全意識。由安全意識的增加,從而避開意外發生的源頭,從而更好的督促自己、督促身邊人做好防溺水。
(四)家委會主任“網格長制”。為了更好地落實防溺水安全工作,確保了校園平安穩定,學校還邀請了各班的家委會主任作為學校防溺水工作的“網格長”,協助學校開展校園外的防溺水安全工作。“網格長”深入家長群體,平時關心各家長上放學的接送情況,關注同學們的上下學動向,一有情況及時向班主任報告,進一步筑牢防溺水“安全網”。
(五)學生預防溺水“班長制”。各班還成立了“防溺水班委”,選出“防溺水班長”若干名,建立起學生相互監督約束的機制,構筑溺水防護欄。“班長”在放學后、雙休日、節假日里負起提醒與監督的責任,若發現同學私自下河或有涉水的危險行為,“班長”第一時間向家長及班主任報告,大家相互監督,確保安全。
三、結論
夏季防溺水工作是學校安全工作的重點,采用了“五長制”管理制度,更好的落實了防溺水安全工作,也為學校、為社會構建了更加和諧、更加健康的環境。“五長”所提供給大家的是,監督與檢查,防溺水安全網仍需要大家一起來“編織”,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自己崗位盡自己所能,共筑防溺水安全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印發通知緊急部署防范學生溺水工作[J].基礎教育參考,2018,0(11):80-80.
[2]紀佳倫.暑期來臨 警惕學生游泳溺亡[J].現代職業安全,2018,0(7):9-9.
[3]張莉萍.編織一張安全網,營造一個快樂島[J].教育科研壇,2011(10):55-56.
[4]焦鑠瓏,張姣姣.全面構建校園安全網[J].經營管理者,2013,0(17):270-270.
[5]陳健.學生安全沒小事,只有實事——《中國少年兒童安全自護能力調查報告》解讀與評析[J].教育(周刊),2018,0(2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