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勞動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是推動人類創造美好生活的基本力量,是促進人全面和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豐富人們精神生活、提高生命質量、編織人生意義之網的根本途徑。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離不開勞動,我們要想實現人生理想,創造美好生活,就必須依靠勞動。基于此,本篇文章對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問題及對策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 STEAM理念;勞動教育;創新課程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后面簡稱《意見》)要求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勞動教育,發揮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著眼新時代的需求,把勞動教育與STEAM理念結合起來,借助大數據、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東風,對推進“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與群眾實踐相結合”,同時體現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義。
STEAM理念是開放、延伸和發展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包容和接納下的創新。基于此的勞動教育創新課程不是另起爐灶,而主要是在現有教材、課程、資源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優化和補充,更具時代特征,更加符合學校實際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強學科融合,把勞動教育、創新思維能力和科學知識積累融入多學科教學,讓科學、數學、信息技術、手工制作、藝術等學科課程成為對學生進行勞動創新教育的主要渠道和資源。
STEAM是一種教育理念,有別于傳統的單學科、重書本知識的教育方式,是一種重實踐的超學科教育概念。“STEAM”分別指: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 (工程),Arts(藝術),Maths(數學)。STEAM教育主張跨學科的學習,它將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有機地融為一體,更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是五育之一,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使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態度,養成勞動習慣的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
創新課程即校本課程,以學校為本位、由學校因地制宜確定的課程,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勞動教育創新課程”是指在充分考慮本地和本校課程資源的基礎上,以學校和教師為主體,基于STEAM教育理念和教育資源開發的適合本校學生學習的勞動實踐課程。
STEAM是從發端于美國的STEM教育計劃演變而來的,其核心理念是在跨學科融合的過程中將知識情景化,讓學生參與創新,并且嘗試著去解決實際問題。發展STEM教育、培養21世紀技能、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等教育實踐與理念訴求,已然成為國際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當前,STEM教育正在越來越多地與教育信息與通信技術結合,其內涵不斷擴大,STEMx教育不斷涌現。這里的“x”代表計算機科學等21世紀所需的素養和技能。美國的勞動教育主要側重于生計教育,為了讓學生真正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圍繞生產勞動、個體生涯發展、社會需求與教育改革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大力培養STEM教育人才,并且在2015年頒布了《STEM教育法案》,強化并規范了STEM教育的范疇和要求。2018年7月31日,特朗普簽署了《加強21世紀的職業與技術教育法》,這對美聯邦教育產生深刻影響。該法案將為各州提供每年總計10億美元的撥款用于職業教育,意在培養勞動力市場所需的合格人才,填補將來用人單位對雇員的期待與雇員實際技能素養之間的鴻溝,促進就業。該項法案的簽署,必然會進一步帶來中小學階段STEM教育與生計教育的加強;反過來,生計教育與STEM教育的加強也會促進該項法案的長遠實施。
在我國,STEAM教育的出現的時間不長。2012年第4期 《上海教育·環球教育時訊》曾開辟STEM教育專欄,刊登有《STEM:美國教育戰略的重中之重》等若干篇文章,開創了我國教育類雜志較為集中地介紹STEM教育的先河。2016年,STEM和創客教育被寫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文件,STEM教育在中國開始呈現逐漸繁榮的態勢,關于STEAM的研究也日漸增多。但是,STEAM教育在實踐過程中卻遇到了重重困難。
首先,缺少具有跨學科教育教學經驗的老師。我國的學校教育一直是以學科教育為主的,老師只精通自己學科的專業知識,跨學科領域的教育教學經驗非常少,整合教育資源的能力有限。
其次,缺少STEAM教育的專業培訓。絕大部分老師對STEAM的理解十分淺顯,很難準確把握STEAM教育的核心內涵,需要組織專門專業培訓和學習。
最后,缺少科學的課程設計與基礎性學科知識的融合。認識上的膚淺,使得在教育實踐過程中,過度關注技術的炫酷、制作高科技的成果,STEAM教育往往做不到課程設計與基礎性學科知識的融合,偏離了STEAM教育本質。
所以,STEAM教育在我國還處于初級階段,各區域中小學開展STEAM教育的水平也存在巨大差異。STEAM課程的案例種類比較單一,很多課程都是關于3D打印、編程、開源硬件等“高大上”的內容并不“接地氣”,真正易操作、好推廣的,又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案例太少了。這些都使得國內很多學校很難在常態課程和教學實踐中引入STEAM教育,大多數學生并無法接受STEAM教育。
培養21世紀技能,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人才,與STEM教育相互借力。課程內容的設置應以體力勞動為主,注重手腦并用、安全適度,強化實踐體驗,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培養學生勞動素養的同時,著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教育報,2020-03-27
[2]勞動教育.在線漢語字典,2020-05-27
作者簡介:
寇艷(1976-),女,漢族,甘肅蘭州,甘肅省委黨校研究生,高級教師,單位: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福利西路小學(蘭化四小),研究方向:心理\家庭教育\學校管理。
論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勞動教育專項課題”
《基于STEAM理念的勞動教育創新課程設計與實踐研究》
課題立項號GS[2020 ]G H B ZX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