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高等院校工科專業的各學科教學均向著信息化方向轉變。其中,《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相關知識具有抽象、晦澀的特性,專業教師在教學探究中,發覺BIM信息模型技術與此類學科的教學契合度較高。本文首先簡單敘述了BIM技術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優勢,其次分析了我國院校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教學現狀,最后針對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中BIM信息技術的應用,列舉了幾項策略,從而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BIM信息模型;教學新模式;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
引言:BIM技術即為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其在高校建筑專業教學及建筑行業應用均相對常見。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中,其應用優勢亦較為明顯。教師可利用此類技術具象展示教材中相對晦澀繪知識的實踐操作,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同時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加強相關知識的有效內化,因此,本文對基于BIM信息模型為載體的教學新模式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BIM技術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首先,此類技術的應用可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傳統的建筑專業教學由教師口述,學生聆聽,此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一般,學生也較易心生倦意。應用BIM技術后,課堂教學融入一半乃至多半的實踐操作教學,學生不僅會對課程教學產生極大的興趣,教師也可通過對建筑模型素材的靈活使用,有效擴充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與學科相關的更多知識。
其次,此類技術的應用可將抽象理論知識可視化。學習建筑專業需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及空間想象能力。但部分學生或存在此類能力持有水平的短板,教師可應用BIM技術將教材理論知識進行具象展示,帶領學生優先進行可視化知識教學,使學生通過模型展示,詳盡了解教材中平面圖中建筑應用部件的三維立體形象[1]。
二、我國院校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教學現狀
無論是在建筑行業還是建筑專業教學,工程計量與計價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建筑專業人才只有在掌握此類學科的相關技能后,才能在后期的施工過程中全面認知工程相關部件、技術的正確應用策略。但在專業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呈以下幾種學習特性:首先,學生往往在節點類的讀圖與識圖教學中出現學習困境。此類知識的理解難度大,學生在學習期間較容易產生挫敗感,進而影響自身學習興趣的產生與提升。其次,在此類學科的教學中,項目類教學法應用廣泛,教學效果較優。但趨于時間限制的原因,多數項目教學均為“虎頭蛇尾”,及未能使學生享受實踐的快樂,亦未能為當前課程教學給予更多的助力。最后,使學生在學習此類學科常出現的知識盲點——忽略鋼筋的工程量。此類境況的發生與課堂教學及教材內容構成有著莫大的關系[2]。
三、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中BIM信息技術的應用策略
(一)BIM技術輔助視圖
BIM技術的輔助視圖教學,即為其模型展現的優選教學應用。教師可在教學初期對其進行應用,幫助學生優先了解教材中建筑工程構造的具體形象,再通過其功能應用實現節點拆分,進行扣減關系講解。通過此種內部構造的詳盡了解,學生可實現更深層次的造價及建筑結構搭配的理解與認知。BIM技術能更加全面地呈現建筑各環節要素的連接狀態,通過應用建模的調換,教師還可為學生拓展講解其它規格部件在當前建筑建設中應用的效果,并應用其具象的現象展現,告知學生為什么部分部件不適合當前建設,協同講解不符合規格的部件應用后產生的后果等。教學期間,教師可邀請對當前知識講解存有疑問的學生上臺進行實踐操作,通過親手調動部件規格將自身想象付諸于建模拼湊中,觀察其不合理要點的具象展現,進而從結果反向推導,高效攻克自身所處理解困境。
(二)BIM技術計量計價案例教學
BIM技術不僅支持建筑部件拆分,還能將現有的建模構成透明化,使學生觀察連接狀態的內部構造,此類功能可應用于復雜工程案例教學。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教學中涵蓋經濟、管理等教學內容,為培養學生工程建設創新管理意識,教師可應用其延展建筑鋼筋內設計量及計價優化管理教學。單純依據教材內容,學生僅能實現部分墻面及拐角處鋼筋計量的運算。教師可根據學生計算掌握現狀,設置“關卡挑戰”式規格計算挑戰。首先可展示學生相對熟悉的建筑規格,學生通過簡單計算能直得出其中應有鋼筋數量及鋼筋計價。接著,教師可展示基于其形態基礎的另一項建筑模型,以此類推。如學生出現計算錯誤,教師可啟動透明化展示狀態,直觀告知學生其總鋼筋持有數,并帶領學生分析計算易錯點的所在。通過此類技術應用的教學,學生學科計算的“盲點”——鋼筋工程量及造價的相關知識,便就此鞏固[3]。
(三)BIM技術制作線上測試題庫
BIM建模技術除卻教學方面的應用,還可實現學生學習效果的檢驗.教師可結合過往課堂中的技術應用展示,為學生設立線上測試題庫。此類教學目標往往需要借助教育平臺力量予以實現。教師可應用屏幕錄像軟件將必要的建模拆分、拼裝、透明顯示錄制,并制成短視頻或動圖,結合教材整理內容制成課件。因涉及BIM技術應用,教師可適當制作具有互動性質的拼裝組件,供學生測評期間操作。通過測驗,教師可及時發現學生課程專業學習的相關問題。如在當前測驗中普遍發現同一問題發生在多個學生身上,教師便可結合習題及應用建模構造展開相關知識的“復盤”講解。設置線上測試題庫,學科教師可有效積累BIM技術輔助教學模式的實效經驗,進而逐步優化此類教學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效果。
結論:總的來說,當前高校建筑專業《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水平仍有待提升,相關專業教師應優先了解BIM技術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優勢,進而通過BIM技術輔助視圖、BIM技術計量計價案例教學、BIM技術制作線上測試題庫等具象實踐應用,落實此類型學科教學模式創新應用目的的達成,我國建筑行業提供更多具備完備計量、計價知識,及一定信息素養的全面發展人才。
參考文獻:
[1]馬毅.BIM技術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20(09):89-91.
[2]李艷.《建筑裝飾工程計量計價》課程差異教學初探[J].綠色科技,2020(15):220-222.
[3]謝芳.基于BIM技術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20,7(30):73-75.
項目編號HTXYJY19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