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霞香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新課程改革后有了較大的提高,但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進一步提高。發(fā)現(xiàn)并解決這些問題對完成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任務、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能起到積極的作用。而在目前的中學課堂當中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教學觀念依然比較陳舊落后,已經(jīng)適應不了當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只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才能更有利于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才能符合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發(fā)展模式。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對策
引言
教學活動在時間上可以分成課前備課階段、課堂教學階段和課后鞏固階段。課堂教學階段主要是教師采用一定的教學方法,通過一系列教學措施完成教學預設的過程。課堂教學階段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決定思想政治課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也對高中政治科目的教學要求提出了新的想法,教師如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學效率也成了新時代需要探究的重要難題。
一、多表揚、少批評,多肯定、少否定
每一名學生都希望得到同學的尊重與老師的贊揚,高中生的好勝心理特別強,每一個同學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表揚,哪怕是小到回答一個教師提出來的問題,大到上黑板去跟同學解釋一個主觀題的解題思路,他們的目的就是鍛煉自己,另一方面也渴望得到教師的贊揚。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盡量不要批評學生,多以鼓勵為主,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更加自信,對這個課堂、教師的授課方法更加感興趣,學習效率自然而然就會得到相應的提高。例如:在每一次上課的時候,我都會問學生幾道問題,來一個“有獎競猜”環(huán)節(jié),比如:我會問在學習《經(jīng)濟生活》第一單元的企業(yè)發(fā)展的條件是什么?當學生回答準確無誤后,我會立即對該學生進行表揚,如:對學生說“你好厲害喔”“太棒了”“進步很大喔”也可以給學生一個小小的獎勵。除了答對的學生受到表揚和獎勵之外,對于一些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也不能夠因此而批評他們,相反,對于這些學生,我們更應該給予鼓勵和表揚,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實踐證明,通過這樣的方式,那些在答錯之后的學生會更加的努力來修正自己的答案,提升自己的水平,這樣更有利于他們學習效率的提高[1]。
二、用多媒體技術融入高中政治教學當中
多媒體技術給課堂增添了生機與活力,避免了教師干講的局面出現(xiàn),學生聽課的效率也得到提高。把學生帶進多媒體世界感受到不一樣的教學模式,這是在以往的教學模式當中學生所體驗不到的地方。多媒體具有許多優(yōu)點,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來選擇課件,更能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并且在課堂當中有許多問題是用語言和文字難以直接表達出來的,學生學習起來就會非常困難,而采用多媒體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如:在講當今的國際社會形勢時,我會找來一段視頻,里面的內(nèi)容是當今國際社會上所發(fā)生的一些事情,如:英國脫歐、中美貿(mào)易摩擦等內(nèi)容,讓學生能夠充分認識當今社會的發(fā)展狀況,看到當今的國際形勢是怎么樣的,而我們中國又該怎樣去面對這些情況?而接下來要講的內(nèi)容就是關于中國的應對措施,自然而然就引出了接下來的內(nèi)容,視頻到這就看完了,在這短短的幾分鐘內(nèi),讓學生了解當今的國際社會形勢,通過看視頻的教學方式有利于讓學生直觀感受課本里面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2]。
三、重教材知識,輕生活體驗
高中思想政治的每一節(jié)課都遵循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生活是政治課的起點和歸宿,一旦離開了生活,思想政治課就變成了干癟的說教,失去了生命力。但在課堂上,有的教師為了便于講授,對本來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進行了簡單抽象的概括,忽略了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將鮮活的知識變成了抽象的理論。這樣一來,教材知識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此外,有些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雖然將教材知識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結(jié)合,做到了回歸生活,但就是激發(fā)不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也無法解決教學情境中的問題。這是因為教師和學生有不同的生活體驗,對生活的理解也不同。教師只是從自己的生活體驗出發(fā)來設計教學情境,偏離了學生的生活,因而吸引不了學生的興趣。因此,知識不僅要來自生活實踐,更要來自符合學生實際的生活實踐,無論是課程選材還是情境創(chuàng)設,都應貼近學生、立足于學生的生活[3]。
四、重教學預設,輕課堂生成
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過程等進行的預先設定就是教學預設,這一環(huán)節(jié)相當于教師在編寫課堂教學的劇本。在教學活動進行過程中,由于學情變化而對教學預設做出的調(diào)整,或是在教學中出現(xiàn)的閃光點,被稱為生成。預設與生成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彼此不同又相互依賴[4]。一堂課沒有如果預設,就會顯得雜亂無序,缺乏主線;如果沒有生成,就會顯得枯燥呆板,毫無生機活力。一節(jié)高效的課堂是預設與生成的高度、和諧統(tǒng)一。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更注重預設,而對生成不夠重視。教學預設應該是隨機應變的,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狀態(tài)掌握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情況,必要時應迅速變換講法。駕馭學生思維的藝術,絕不在于事先把可能出現(xiàn)的每一種情況都規(guī)劃好,只講事先準備好的東西,而在于根據(jù)具體情況講需要講的東西。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設計了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預設。一方面,這是教師認真?zhèn)湔n的表現(xiàn);另一方面,這會導致教師為了完成教學預設而把教學環(huán)節(jié)控制得較死板,導致學生只能跟隨教師的思路,缺少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生成由于缺少了學生的參與和反饋,變得零零散散,甚至毫無價值[5]。
結(jié)語
總之,在高中政治的教學過程當中,要注重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進一步塑造學生的人格。這是當代教師的責任。當然,在注重素質(zhì)教育的同時也要狠抓教學質(zhì)量,只有抓好課堂教學,才能進一步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率,這才是新教育模式下的教學。
參考文獻:
[1]楊月.淺析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核心素養(yǎng)[J].才智,2018(32):167-168.
[2]梁宏.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8,4(17):222.
[3]董愛琦,張宏偉.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問題的思考[J].經(jīng)濟師,2018(09):233-234+237.
[4]王超男.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課堂教學的導入方法[J].才智,2018(21):148-149.
[5]于鶴.談孔子教育思想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啟迪[J].才智,2018(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