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君
摘 要:高校教師資格認定工作對各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具有重要影響。申請認定高等學校教師資格的要求以及教學測試、管理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高校教師資格 師資 認定 管理
高校教師資格認定是各高校在職或已簽訂聘任合同的專任教師申請認定高校教師資格證,這一認定工作是對教師身份的再確認,是對入職高校的老師在高等教育學等教育學知識等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一次考查,也是引進人才、提高師資隊伍水平的重要措施。可以說,高校教師資格認定工作對各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具有重要影響。但從目前申請認定高等學校教師資格的要求以及具體的認定、管理等方面還存在不完善之處。
一、認定條件
目前申請認定高等學校教師資格應當符合以下條件:1.思想品德條件: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履行《教師法》規定的義務,遵守教師職業道德,為人師表。2.學歷條件:具備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3.身體條件: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能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按照教師資格申請人員體檢檢查標準,在縣級以上醫院體檢合格。4.普通話水平:普通話水平測試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二級乙等以上標準。具有高校教授、副教授專業技術資格(不包括其他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資格,下同)或有博士學位的申請人可免普通話測試。5.教育學、心理學課程學習要求:非全日制師范教育類專業畢業人員申請認定高校教師資格,須參加遼寧省高師培訓中心組織的高等教育學和高等教育心理學課程的學習考試,并取得合格證書。6.教育教學能力:具備承擔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須的基本素質和能力。除全日制師范教育類專業本科畢業的人員(其中輔導員崗位必須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以及具有教授、副教授專業技術資格或有博士學位的申請人外,其他申請人均應按照教育教學能力測評辦法和標準接受測試,并達到合格標準。
二、認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申請認定文件中指出,全日制師范教育類專業本科畢業的人員(其中輔導員崗位必須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以及具有教授、副教授專業技術資格或有博士學位的申請人免教育教學能力測試。這就意味著剛剛博士畢業的學生進入高校從事教師教師工作,只需滿足按照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認定條件,無需進行教育教學能力測試。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保證認定高校教師資格的博士生具備當教師的能力,比如教學時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從事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的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知識。對未系統學習過教育學、心理學課程的非師范教育類專業的博士生,補修教育學、心理學及相關理論課程是很有必要的,甚至在上崗前應該至少進行一個學期的教學實習工作,實習成績合格后才可以政治入職并免試申請高校教師資格證。
其二,對于申請高校教師資格的人員,在學歷上的要求也偏低。具備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員可以申請高校教師資格。從事高等教育,僅僅是本科學歷即可獲取高校教師資格證這一門檻還是偏低,不利于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的保持和提升。標準的偏低可能影響學校教學質量,不利于教育的發展。從目前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階段來看,教師資格認定的過程應該對認定者的學歷提出更高的要求標準。一個在高校工作的專任教師的學歷高低可以看出他受教水平和從事教育工作的專業知識的水平。如果對于學歷的要求過低會影響教師隊伍的根本質量。
另外,申請高校教師資格的只能是中國公民,外籍人員不可以進行高校教師資格認定。目前隨著教育的全球化,高校引入國外人才和專家已經數見不鮮。但是高校教師資格認定上的相關規定使得國外的專家學者在中國從事教育工作時處于尷尬的境地。
三、完善高校教師資格認定工作的思考
教育事業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發展的長遠過程。只有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斷作出改善,改革,順勢而為,才能更加有效地立足于社會發展的洪流之中。針對以上問題,首先要突出認定過程中考試和其他手段的主次關系,注意知識面以及層次的拓寬和調整。使整個考核的過程,更加系統化和全面化。其次,對于教學測試應該更重視,增加申請人與考核人之間的互動交流。從業務知識、能力素質、教學環節把握、教學方法等不同側面了解清楚申請人的真實水平,提高資格認證的靈活性以及權威性。
同時,在合理的前提條件下,可以對高校教師資格認定的學歷標準做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對于提高的標準要做到有針對性,比如根據不同的教育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均衡情況作出調整;結合整體教育發展的趨勢作出調整。普遍性地提高教師隊伍水平,針對性地突出高水平教學。根據我國目前的教育環境應該確立一個以教師資格認證為基礎,針對高校教師資格實行晉升的層級制度。在這個制度中,最低級別應為目前我國高校教師資格認證標準。根據教師發展的水平和需求來提高相應認證標準,各級標準設立一定有效期,到達期限需要重新認證或者獲得更高級認證許可。更高層次認證可從教師自身能力素質、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學生反映、社會認可度等諸多方面來進行考核。
總之,只有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不斷改善制度,激發教師的從業熱情,保持或提高教師的積極性,才能不斷提升教師隊伍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