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然
摘 要:從廣義上來講,語言,是人類社會交流信息時使用的各種符號系統。本文中所說的語言是特指在話劇表演中的“語言”——“說話”,也就是“臺詞”。語言表達技巧即臺詞的表達技巧。在話劇表演中,臺詞是交待故事情節、展現矛盾沖突、揭示思想情感、刻畫人物形象以及感染觀眾的重要手段。本文將從臺詞的特點及處理臺詞的基本方法幾個方面,進行探討研究。
關鍵詞:話劇表演,語言技巧,臺詞,重要作用
話劇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主要通過“臺詞”和“動作”作為最重要的表現手段。臺詞,是話劇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同時具有重要的作用。演員通過對聲音的控制、氣息的運用、語氣語調的把握、速度節奏的變化等,對角色臺詞進行藝術化的處理加工,呈現在舞臺上,形成具有性格化和感染力的語言。因此,角色臺詞處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演員的人物塑造是否準確、鮮明、生動。
一、臺詞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一)臺詞的概念。在眾多的戲劇樣式中,話劇是一門以“說話”為主要表現手段的戲劇形式。這里的“說話”,即話劇表演中的“臺詞”。在戲劇表演中,根據不同語言環境的變化,一般將語言表達分為三種不同的表達形態,即獨白、對白以及旁白。從臺詞教學的角度來看,語言表達技巧的學習是在舞臺語言基礎訓練階段以后,針對舞臺語言的基本創作規律和方法、話劇臺詞的表達技巧、以及如何靈活運用語言的四大基本技能等內容,使學生能夠在不同的規定情境中進行真實的言語表達,力求達到“言必有旨”、“言必有情”、“言必有型”、“言有個性”幾點基本要求。
(二)臺詞的主要特征。話劇中的語言(臺詞)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語言又有那些不同呢?由于臺詞的表達與角色的塑造是息息相關,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因此從角色臺詞的處理角度來看,話劇語言(臺詞)有著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語言的性格化、語言的行動性與目的性、語言的感染力。
1、語言的性格化。話劇中的臺詞,首先是由劇作家所創作出來,是刻畫人物的基本手段,根據不同的劇情設置和角色需要,將人物的年齡、身份、職業、生活習慣、興趣愛好以及思想觀點等具有特性化的東西,表現在人物臺詞中,則形成了具有性格化的人物語言。
2、語言的行動性與目的性。矛盾沖突是戲劇的基礎,人們常說,沒有沖突則構不成戲劇。話劇表演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節等一定是在矛盾沖突基礎上進行開展延伸的。而沖突的形式則是通過舞臺上具有“目的性”的“行動”展開,在此過程中,無論是人物的沖突還是事件的沖突,角色的每一句臺詞都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是具有“積極行動性的語言”。
3、語言的感染力。“戲無情,不動人;詞無情,不見人。”[2]相對于生活中的語言而言,話劇表演中的語言是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經過藝術化加工和處理的舞臺語言。臺詞若無法表達出情感、不能動情感人,則無法引起觀眾共鳴。話劇臺詞是為創造藝術形象而服務的,或感情充沛、或熱情洋溢、或使人振奮、或發人深省的,是需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的。
二、話劇臺詞的處理與表達
臺詞是具有生命力的,如果脫離了劇本中的人物思維和情感的臺詞,只是聲音的空殼。因此,話劇表演中對臺詞的處理,不僅僅是指聲音上的字正腔圓、吐字清晰等外部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賦予臺詞以“靈魂”的內部技巧。本文中所探討的臺詞處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從對臺詞的理解和表達,包括語言行動的分析、內心獨白的體現及角色臺詞的性格化。
(一)語言行動分析。劇中人物為達到一定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反映在語言上,即語言行動。中國話劇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導演、劇作家洪深曾說:“會演戲的演員,演人;不會演戲的演員,演戲。”[3]如何將劇本中的人物塑造成鮮活的、立體的角色呢?這就需要表演者必須從劇本著手,通過對臺詞的分析和理解,從人物的語言中,尋找并把握人物的性格。確定語言行動的前提是明確人物角色的行動目的,通過對劇本中的人物關系、規定情境等的分析,尋找人物的語言行動。
(二)內心獨白的體現。在話劇表演中,內心獨白可以說是角色的“根基”和“靈魂”,是角色內心世界和思維活動的外部體現,而完整的內心獨白是由內心語言和內心視象組成的。因此,在話劇表演中,演員需要理順人物的內心邏輯、準確把握人物角色的內心獨白,從而使說出來的臺詞更有機。內心獨白的處理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通過氣息的狀態、語言的速度、音量的大小、音調的高低、力度的強弱等語言技巧的運用,把人物的內心世界清楚的揭示出來,使角色的內心獨白充分的體現。
(三)角色臺詞的性格化。在話劇表演中,一個角色一個調。也就是說,根據不同的人物性格,我們要將人物臺詞進行不同的性格化處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臺詞基調。正如生活中,每個人受到生長環境、文化背景、社會地位、職業習慣等不同條件的制約和影響,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性格特點和語言習慣。在戲劇中也是如此。因此,在進行人物角色臺詞表達時,需要根據不同的人物性格,采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把握臺詞的基調。在話劇表演中,角色臺詞的性格化主要從氣息、語調、語勢、語速、節奏等幾個方面進行體現。比如,以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為例,“祥子”這一角色是個人力車夫,常年風吹日曬,靠干體力活兒謀生。在人物角色的塑造上,祥子的聲音狀態應該是比較粗聲粗氣,不修邊幅的,在聲音色彩上偏暗、氣息狀態上偏燥,若處理成慢條斯理、文質彬彬的聲音特點,則與人物形象不相符,那就明顯不對了。
話劇是一門形象生動的表演藝術。語言(臺詞)表達,是交待故事情節、展現矛盾沖突、揭示思想情感、刻畫人物形象以及感染觀眾的重要手段。話劇表演中的每一句臺詞,都需要逐字逐句的精雕細刻,才能聲情并茂的展現給觀眾。在戲劇表演中,演員需要了解并掌握語言(臺詞)表達的重要作用和基本方法。準確而高效的臺詞表達,適當而靈活的技巧運用,可以起到展示人物性格、表達思想情感、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作用,從而幫助演員更好的進行塑造角色、表情達意。
參考文獻:
[1]劉寧 話劇語言訓練教程[M]文化藝術出版社2014.
[2]趙沨(總主編) 演員藝術語言基本技巧 文化藝術出版社[M] 2000.
[3] 胡愛民 《表演中臺詞闡釋的藝術》 中國電影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