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國四
摘 要:古詩詞是我國在發展中沉淀下的文化瑰寶,凝聚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通過簡介明了的話語傳遞出濃厚的情感,這種藝術境界值得驚嘆,也被廣泛流傳。本文立足于高中語文教學角度,分析了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
引言:因教育方式的固定化等多方因素,使得農村古詩詞的教學變得枯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講授的相關內容較為寬泛,缺少系統性與針對性。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的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古詩詞是我國在發展中沉淀下的文化瑰寶,凝聚著豐富的文化底蘊,通過簡介明了的話語傳遞出濃厚的情感,這種藝術境界值得驚嘆,也被廣泛流傳。
一、創設情境,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教師需要根據所教學的古詩詞內容創設教學情境,并帶領學生進入情境中,同時,讓學生在情境中積極的思考并交流,就可以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并達到提升學生參與教學興趣的目的,從而就可以為開展高效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奠定基礎。
例如;教師在對《采薇》進行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朗讀課文,在學生朗讀課文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課文的生字進行教學。接著,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春天薇菜剛發芽、夏天薇菜生長旺盛、秋天薇菜葉莖變老的畫面。并向學生提問:“所展示的畫面分別對應哪一段?”,當學生回答:“前三段?!焙螅處熆梢岳^續提問:“前三段的段落內容是什么?所表達的是什么含義?”,并讓學生使用討論的方式進行思考。在一定的時間后,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本課文的背景,并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回答。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繼續進入教學。在教學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本課文的情感。在學生總結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表演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分組,并選取本詩的一個段落進行表演。在向學生講解表演活動的要求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進行準備。在學生進行準備時,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準備過程,并適當的給予學生幫助。在學生表演后,教師可以讓表演的學生對所表演的內容進行講解。教師使用這樣的教學方式開展古詩詞教學,不但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知識,并掌握教學知識,更可以提升學生參與古詩詞教學的興趣,從而可以為提升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打下基礎。
二、吟詠教學,幫助學生感悟情感
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來說,吟詠教學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教師使用吟詠教學開展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還可以幫助學生感悟古詩詞的情感 [2]。從而可以達到鍛煉學生理解能力,并提升學生學習古詩詞興趣的目的,最終可以為提升學生學習高中語文古詩詞的能力提供幫助。
例如:教師在對《錦瑟》進行教學前,可以尋找適當的朗誦本詩的背景音樂,并在背景音樂中,錄制朗誦本詩的錄音。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先播放所錄制的錄音,在播放后,可以讓學生跟著錄音進行仿讀。接著,教師可以放置所選擇的背景音樂,并讓學生自由的對本詩進行吟詠。在學生能夠熟練地朗讀本詩后,教師可以點名讓學生對本詩進行吟詠,在學生吟詠后,教師可以向學生點頭示意。之后,教師可以將本詩寫在黑板上,并讓學生在黑板上標示出停頓的位置。在學生畫好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根據黑板上所標示的古詩進行吟詠。在吟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講述所理解的本詩的情感。在學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后,教師不但不能批評學生,還需要適當的給予學生表揚,以此鼓勵學生對古詩進行理解。最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本詩中有哪些字詞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并讓學生獨自對古詩進行吟詠。在一定吟詠時間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答問題,并帶領學生對學生所提出的字詞進行鑒賞。教師以此來開展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感悟古詩詞的情感,更可以鍛煉學生理解古詩詞的能力,從而可以為提升學生學習語文古詩詞的能力打下基礎。
三、注重情感教學,培養學生審美情感
優秀的古詩詞,無論婉約溫情、恬淡怡然、悲憫傷懷,還是充滿豪情壯志,都是作者發自內心的情感流露。因此,教師通過古詩詞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時可從情感著手。
首先,要分析作品背景知識。要想深入理解作者傳達的思想感情或作品內涵,就要先了解作者所處時代背景、生平遭遇、創作背景及其人生態度等。以《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為例,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作者李清照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歷史及作者本人的生活情況。這樣,學生就能了解到作者不僅享受過幸福美滿和安逸寧靜的生活,也經歷了丈夫死亡、國破家亡的不幸遭遇,正是鮮明的經歷對比為作者創作提供了條件。
其次,要巧借音樂。相關研究指出,音樂最大的魅力在于能讓一個人理解從未見過的事物。古詩詞并非只有語言美,還有音律美的特點,教師可以巧借音樂引領學生進入古詩詞意境。以《雨霖鈴·寒蟬凄切》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由樂器塤演奏的《長亭怨慢》。凄涼哀婉的曲調搭配離別的畫面形成的濃郁傷感的氛圍,能夠使學生快速進入意境并理解作者所表達的離愁別緒。以《琵琶行》教學為例,詩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十分經典,教師講解時可以播放音樂《梁?!?,使學生感受其特有的情感氛圍。音樂與古詩詞的融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另外,基于情感角度的古詩詞教學還需要充分發揮學生和教師的情感作用。尤其是教師,在教學中應善于運用感染力較強的語言來影響學生,或講述自身對古詩詞的理解與感悟,以拉近師生距離,提高古詩詞教學質量。
結論:古詩詞是古代詩人為我們留下的文化精神財富,通過高中語文講授古詩詞的方式,使更人了解古詩詞的魅力,提升自身的審美與鑒賞能力。所以在農村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發揮自身能力,幫助學生營造更好的古詩詞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學習的同時,獲得對人生的引導。
參考文獻:
[1]郭偉.微課背景下高中古詩詞任務群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0(23):31-32.
[2]程鳴,陳捷.統編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古詩文選編分析與教學建議[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20(08):75-77.
[3]鄭靈靈.置身于詩境 一字盡風流——例談“替換中比較”方法在高中詩詞教學課堂上的運用[J].名師在線,2020(2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