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鵬?李松林?郭海天?王玉?陳希
摘 要:因為僅依靠傳統銷售渠道、農業生產條件較差、農產品生產與銷售成本較高等諸多問題,造成農產品銷售面臨困難。直播帶貨作為一種新型高效的銷售模式,可以大力促進農產品的銷售,深入挖掘農村市場的內在潛力,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直播帶貨雖然近年呈現爆發式增長的趨勢,但是在打開農村市場的時候也面臨諸多問題,本文從農村直播帶貨市場分析入手,淺析農村直播帶貨市場面臨的困難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為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直播帶貨;農產品;農村增收
我國自古以來便是農業大國,農村所占人口比重大,這一基本國情決定著鄉村振興任重而道遠。農村市場與外部市場信息不對接這一問題有突出,海南冬瓜滯銷多大30多萬噸、馬鈴薯0.3元每公斤賣給淀粉廠……一方面各地的農產品特色產業一下子變成了經濟負擔,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于生活日常消費品的需求與品質要求不斷提高,供需方面脫節存在嚴重問題,農村市場產品供給側急需改革。
一、直播帶貨市場發展現狀
(一)技術的高速發展推動直播帶貨的興起
與傳統的通信技術比較而言,5G技術在當代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進入融媒體時代,傳播速率大大提升、清晰度得到了得到了質量的提升、進入萬物互聯時代等等,再者,智能手機行業也不斷發展,直播的相關設備種類也是不斷更新,直播帶貨這一形式,正是抓住了技術革命的浪潮,乘勢而上,逐漸發展起來。
(二)我國直播帶貨的發展歷程
2013年是電商平臺的起始之年,這一年,“蘑菇街”和“美麗說”作為點電商導購網站,在中國異常的火爆,從阿里巴巴一年內拿到了六個億的傭金。2013年4月,阿里巴巴入股微博,當時的微博已經有5億用戶,這為初代的直播帶貨形式提供了大量的粉絲基礎。2016年,“直播+內容+電商”直播帶貨模式的逐漸搭建,吸引了大量的忠實用戶,直播帶貨產業鏈逐漸興起。
最近這幾年,新型直播帶貨方式呈增長速度令嘆為觀止,以大家最熟悉的節日“618”、“11.11”為例,在短時間內便進行了大量的貨物交易,據統計,2019年,“11.11”成交金額達到2684億元,同比2018年增長約25.7%;零點開場8個小時55分鐘后,淘寶直播引導的成交額突破100億,超過50%的商家都通過直播獲得新增長。
二、沖擊與機遇并存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農產品的銷售更是舉步維艱,必須改變原有的傳統銷售模式,傳統的線下被迫轉為線上,這種被動式的改革,促進作用反而在短時間內更容易見效,加快新型電商的數字化轉型,營銷環境和消費環境發生巨大改變。
2019年,隨著“直播電商元年”的開啟,短視頻、直播開啟持續增長,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電商直播用戶規模達2.65億,占網購用戶的37.2%。
三、農村直播帶貨市場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新媒體專業的大學生面臨就業難相關問題,將新媒體專業的大學生就業與農村直播帶貨市場相結合,既幫助農村脫貧致富,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又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一)直播不夠專業化,技術不夠成熟。新媒體專業相關的大學生已學習掌握攝影、剪輯、播音等相關專業技能。運用自身的相關專業技能,提升直播的專業性和傳播效果;免費對農民進行簡單的新媒體專業技能基礎培訓。
(二)流量問題。直播帶貨固然為農產品提供了形式新穎的流量入口,可隨著抗疫助農的熱度逐漸平緩。以新媒體專業大學生為主體,以當地的人文歷史、地理風光為依托,以“兩微一抖”的形式,對當地進行宣傳。一方面,擴大當地的知名度;另一方面,積累粉絲,提高粉絲的信用與活躍程度,為直播帶貨提供持續的流量。借力國家“扶貧832平臺”、農行金惠生活等平臺擴大影響力與知名度。
(三)銷售問題。采取“直播帶貨+多渠道”形式,銷售的渠道為抖音、西瓜視頻等直播平臺,微信公眾號網上商城、淘寶和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借力國家“扶貧832平臺”、農行金惠生活平臺銷售當地土特產。進行前期宣傳,培養流量基礎,形成一定規模的忠實粉絲,然后著重進行直播帶貨。銷售時,借助當地帶貨脫貧政策實行,例如;低價全國包郵、產品免費宣傳、農產品銷售補助等。
(四)品控問題。打造品牌效應,選擇當地具備品牌的特產進行著重宣傳。依托當地政府對農村脫貧的大力支持,對當地合格、優秀的農產品進行官方的認定與宣傳。從實際出發,避免過度宣傳化,將生產、加工、銷售全部透明化。在生產、加工的過程以短視頻、Vlog、圖片的形式進行全方位的宣傳,讓受眾做到切實可信。
(五)變現問題。大學生在幫助農產品直播銷售時,也需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所以需要和農民制定相關的利益分配制度,并簽訂具有法律效益的相關合同。采取“激勵式+階梯式”分配制度,當直播者的銷售額超過農民以往的利潤時,便可采取抽成,純利潤越大,抽取的百分點便越高。在后期時,隨著影響力的不斷擴大,積累了一定的粉絲量后,直播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便會越來越高,這時,對農民銷售額的抽成,便可逐漸減低,甚至可以達到免費幫扶農民直播帶貨。
四、結束語
直播帶貨為農村市場提供了一條康莊大道,這種新型模式并非對傳統銷售模式的顛覆,后者是在前者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農村直播直播帶貨模式,一定要抓住機遇。在今天的新媒體時代下,依舊是內容為王,新型的直播帶貨只是一種模式,依舊要做好自己的產品,產品的質量才是長久的口碑與信譽保障,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農產品的銷售非一時之功,需要我們不斷創新,緊跟時代潮流,立足受眾,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能走好一條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商建波.5G通信的關鍵技術分析[J].電子技術,2021,50(02).
[2]鄧若蕾.助力脫貧攻堅——淺談融媒時代下的傳統媒體直播帶貨[J].聲屏世界,2020(21).
[3]許銘珂.直播帶貨:農產品銷售的助推器[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20(12).
[4]毛亮,陳曉華,王一平.“直播帶貨”助農營銷模式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05).
[5]任彬彬,顏克高.官員直播帶貨:縣域政府實現鄉村振興的新探索——基于基層治理創新視角[J].蘭州學刊,2021(01).
作者簡介:
劉華鵬(2000—),男,漢族,陜西安康人,西安工程大學在讀學生,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