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奇 田 強 崔玉濤
(吉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吉林 長春130022)
森林資源調查是以我國天然林資源及自然保護區為主要調查對象,對國有林區的森林經營情況和森林蓄積量進行詳細摸查,依據森林調查結果為森林資源規劃與管理提供數據支撐,森林資源數據是指導森林經營活動管理的關鍵要素,對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起到重要作用,森林資源調查工作是獲得森林資源詳盡數據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森林資源數據庫創建的基礎性環節。因此,當前及今后很長時期,我們都應該高度重視森林資源調查工作,積極采用多種調查方法相結合,有力提高森林資源調查數據的準確率,確保森林資源調查工作的圓滿完成。本文從建設生態林業的影響因素分析入手,著重研究森林資源調查工作與生態林業建設之間的相互促進關系。
傳統的森林資源調查工作僅僅片面的強調了森林蓄積情況的數據統計,而對森林的林分結構的調查數據相對較少,不注重數據的更新與維護。很多基層林業站,就是實地調查,統計數據后形成檔案資料,然后就將這些實時的數據資料束之高閣,沒有對這些資源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并形成總結報告,這種傳統的工作方法已經嚴重影響了當前森林資源調查數據的應用,無法對生態林業建設的發展提供數據資料支撐。
我國幅員遼闊,森林覆蓋地域多是山區,以往的森林資源調查工作困難重重,大部分工作需要人工實地進行踏查,耗時比較長,導致數據信息更新較為滯后,信息更新不及時,森林資源調查數據結果無法全面反映出區域內森林資源的實際情況,這種過時的信息數據將會嚴重影響森林資源規劃設計工作方案的正確實施,導致森林資源出現結構性斷層的現象,對生態林業綜合建設工程帶來不利影響。
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為森林資源調查工作注入了新鮮的力量,遙感技術、衛星定位技術、地理測繪技術等先進技術已經率先應用到了我國重點國有林區森林資源調查工作中,為很多地域內的森林資源調查工作帶來了便利,然而受到資金條件、地域廣袤、信息閉塞等因素的限制,我國還有一些偏遠地區的森林資源調查工作沒有全面應用先進的調查技術,仍然延用著傳統的人工作業方式,無法完成對該地區的生態林業情況全面掌控,森林資源變化監測工作尚不到位。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森林資源調查工作也是如此,如果只依靠人工測量和記錄,森林資源調查工作將永遠滯后于森林資源的生長和變化。可是受到林業專項資金撥付情況的限制,很多基層林業站還沒有配備專業的森林資源調查設備,工作效率得不到基本保障;還有些林業部門雖然配備的專業設備,但設備維護人員的專業素養程度較低,難以完成調查設備的維修管理工作。因此,我們應積極的為基層林業資源調查管理部門配備專業的調查設備,能夠幫助他們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調查數據精準度。同時,林業設備的使用與維護也要由專業人員來負責,確保設備得到的正常使用和合理養護,以免造成設備損壞,降低設備的使用壽命,導致國有資產浪費的情況發生。
在生態林業建設過程中,規劃設計工作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而規劃設計的依據則是森林資源調查工作的數據結果。森林資源調查工作是將區域內的生態林業發展情況進行摸底記錄,對規劃方案的實施情況提出真實反饋,為生態林業建設規劃的即時調整提供可靠的基礎數據資料。生態林業建設部門根據數據材料,開展項目實施效果分析,并就分析數據總結匯報,爭取將出現的問題在下一階段規劃方案中予以解決。
生態林業建設不僅僅要考慮到社會效益,也要兼顧到經濟效益。因此,在生態林業建設中,公益林建設管理固然重要,也不可忽略了經濟林的經營管理。森林資源調查工作能夠對區域內的公益林和經濟林情況作出綜合分析,形成完整的林木資源分布圖。生態林業建設規劃部門通過對當地林木品種、數量、林分結構等因素的綜合考量,合理規劃生態公益林和商品經濟林的面積和林木品種,統籌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均衡發展,最大程度的提高森林資源的利用率,確保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進程的逐步加快。
雖然我國森林資源亂砍濫伐現象已經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已經被破壞的森林怎樣進行休養生息?森林公園產業發展的蓬勃興起,森林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都將為森林資源的建設打開了一扇大門,與此同時,也面臨著森林資源消耗的現狀,如何破解森林資源過度消耗問題還在摸索中前進。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森林資源調查工作,只有對森林資源消耗和發展情況進行全面掌握,合理開展綜合評價,積極有效的提出指導方案,才能更好的促進生態林業建設發展。
當前,在森林資源調查工作中,我們還是采取的先收集數據信息,而后依據數據進行評價分析,為森林經營管理活動和生態林業建設規劃設計提供相應的參考。可是森林資源是活動的、變化的,因此,我們不能夠用單一的、固定的工作方法來進行工作。而是應根據各區域森林植被覆蓋情況不斷創新自己的工作方法,將先進的工作手段應用到森林資源調查工作之中,進一步完善森林資源調查工作的數據分類,及時將數據傳輸到林業系統共享網絡,便于林業規劃部門及時調整規劃方向。
眾所周知,信息技術在我國森林資源調查工作中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但信息技術不是一成不變的,那么如何將最先進的技術更好的融入到森林資源調查工作中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應從兩方面進行考慮。首先,擴大應用范圍。很多基層林業站由于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的原因,很多先進的信息技術還未全面開展應用,林業主管部門應有傾向性的扶持偏遠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撥付專項信息技術資金,幫助他們應用到先進的技術進行調查工程。其次,提升從業人員專業能力。信息技術固然先進,但如果沒有專業工作人員進行使用,那這些先進儀器就僅僅只是擺設。我們應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將單位骨干力量送到林業科研部門進行專業培訓,同時,聘請林業信息技術專家深入基層進行技術宣講,讓更多的林農了解到先進技術,協助調查人員做好森林資源調查工作。
一是要與先進的技術進行結合,將更多的先進技術融入相關的調查工作中,以便相關的調查工作開展能夠更加有序與高效。森林資源調查部門應加大對森林資源調查設備的資金投入,保證調查單位能及時淘汰老舊落后設備,引入新型設備和技術,以便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二是在調查工作中會應用很多的工作人員,針對人員的培訓工作要給予高度重視。森林資源的調查是一項非常技術性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員有專業的數據收集和分析能力,良好的規劃管理能力和設計研發能力,還有很強的實踐能力,要求相關工作人員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為了提高員工對工作的積極性,相關林業管理部門可提高員工的福利待遇,尤其是對待工作條件比較惡劣艱苦的地區,要增加對員工的生活補助、加班福利等,以此提高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保證現有的專業工作人員不發生大量流失。
森林資源的健康發展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而森林資源規劃發展離不開森林資源調查工作的精確性和高效率。森林資源調查工作,是一項具有較強綜合性和專業性的,復雜而系統的工作,是國家森林管理部門對獲取數據的重要來源,也是對生產進行指導的關鍵性指標。開展森林資源調查對我國生態經濟環境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森林資源調查由于各種原因,森林資源調查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還存在大量的問題,降低了林業調查規劃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為了確保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為國有森林資源優化和國家生態環境優化做出貢獻,工作管理人員必須提高認識,創新技術,培養人才,針對具體的調查方式給予高度的重視,以便制定有針對性的森林利用和保護措施,保證森林資源經濟價值與自然價值的同步增長,全面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