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瑩,苑芳芳,李小花
(汶上縣水務局,山東 汶上 272500)
汶上縣地處魯西南,屬泰沂山前沖積扇的下緣,為黃泛區交錯地段。由于地域狹小,水資源總量不足,資源性缺水是汶上縣的基本縣情,加之水資源時空分部嚴重不均,區域性和季節性缺水十分突出。大汶河作為汶上縣主要的引水水源,水源的利用效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為緩解日漸突出的水資源供需矛盾,結合汶上縣現狀引水及攔蓄工程建設情況,進一步提升大汶河水源利用效率勢在必行。
大汶河為汶上縣主要河道引水水源,目前共建有琵琶山引水閘、松山東引水閘及松山西引水閘三座引水設施。在汶上縣境內主要引水河流及攔蓄水設施有泉河、小汶河、進軍渠、勝利渠,攔蓄水設施主要有河道閘(壩)以及中都水庫、東湖及南湖,總計一次性攔蓄水能力約1 378.7 萬m3。
大汶河是汶上縣主要的可利用洪水資源,戴村壩年可引水量為12.12 億m3。區域15.3 km 的范圍內,建有戴村壩、琵琶山壩2 座攔河壩和琵琶山、松山東、西3 座引水閘,引水能力為70 m3/s。利用這些工程相機引水,可用以農業灌溉和回補全縣地下水。
1)小汶河概況。小汶河是汶上縣西部和北部的一條主要防洪除澇及引汶補源河道,其干流從北支、東支入口至梁濟運河入口長69 km,流經軍屯、楊店、郭倉、郭樓、寅寺、汶上鎮、次丘、劉樓、南旺9 個鄉鎮,縱貫境內南北。
2)泉河概況。泉河分為泉河與泉河南支,其中泉河是位于汶上縣中部的一條主要排澇回灌河道,北起楊店鄉曹營村北至梁濟運河,全長42.47 km,流經楊店、白石、苑莊、郭倉、汶上鎮、次丘、劉樓、南旺八個鄉鎮,縱貫全縣南北。沿河建有曹營分水閘1 座,彩山、畢橋、大屯、蓮花湖攔蓄閘、牛村5 座節制閘及北坡、城區、后崗、牛村4座橡膠壩;泉河南支上游起寧陽、兗州、汶上三縣交界處,下游至南站鎮鵝河村西南入泉河,全長24.507 km,流經苑莊、義橋、開發區、南站、次丘5個鄉鎮(街道),沿河建有馬西閘、五孔橋閘及東田莊橡膠壩3 座攔河建筑物。
3)進軍渠概況。進軍渠是位于汶上縣東部的一條大型引汶灌溉渠道,北起琵琶山引水閘渠首,南至義橋鎮馬莊村東,全長38.1 km。此渠利用北高南低有利地勢,沿東部山嶺地,縱貫軍屯、楊店、白石、苑莊、義橋5 個鄉鎮。設計引水量為12 m3/s,灌溉面積 10.06 萬畝。
4)勝利渠概況。勝利渠全長17.5 km。渠首位于大汶河松山西閘,干渠縱貫軍屯、楊店、郭倉、郭樓4 個鄉鎮,從渠首起經溝頭西由曹營東穿泉涵洞入泉河,向西南行,越過小汶河進入郭樓鄉安流渠,尾水注入排滲河。干渠配套橋、涵、閘建筑物45 座。設計引水流量5.0 m3/s,灌溉面積0.33 萬 hm2。
5)攔蓄水設施概況。目前境內泉河、小汶河、進軍渠及勝利渠河道攔蓄水除了主要依靠以上所述節制閘、橡膠壩,另外在泉河上修建了中都水庫、在東護城河上修建了東湖、南湖用來攔蓄雨洪水,總庫容約913.7 萬m3,其中:中都水庫設計庫容為783.7 萬m3、東湖一次性攔蓄水量約60 萬 m3、南湖一次性攔蓄水量約 70 萬 m3。
6)地表水供水設施。為進一步加大地表水置換地下水推進,汶上縣近年來實施了精細化工區供水管線工程、徐村及梁橋村灌溉泵站等工程,可實現地下水壓減1 198 萬m3。
7)濱湖區排管泵站。縣南部濱湖區域原有排管泵站12 座,分布于縣境內的梁濟運河左岸、泉河下游河段及小新河兩岸,總計設計排澇面積4 020 hm2、灌溉面積3 400 hm2。后期由于湖區的改造、土地分產到戶以及井灌區的發展,加之多年沒有出現較大的洪澇災害和管理維修不到位,排灌站毀壞嚴重。
1)現狀雨洪資源利用情況。一是河道攔蓄水使用情況,通過節制閘抬高河道水位,經引水涵閘引水灌溉河道周邊區域農田,由于受灌溉條件限制,覆蓋范圍主要為軍屯鄉、楊店鎮、白石鎮、苑莊鎮、郭倉鎮等鄉鎮部分區域農業灌溉;二是中都水庫用水情況,中都水庫主要用于工業供水、農業灌溉及城市生態用水,兼作向超采區供水的調節水源;三是東湖、南湖位于縣城內東部的東護城河上,主要作為城區內生態用水。
2)工程建設對地下水位的影響。通過近幾年引水河道及攔蓄水工程的實施,項目區域及周邊地下水資源環境得到顯著改善。根據汶上縣超采區內5 眼觀測井2017—2019 年每年1 月的水位監測數據,全縣地下水超采區2019 年1 月地下水位較上年同期主要呈上升態勢,5 個監測井中有4 個水位上升,升幅均超過0.75 m。
按照上級分配指標,汶上縣調引大汶河水量為7 000 萬m3。根據目前汶上縣攔蓄水設施的蓄水能力及地表水使用情況來看,雨洪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尤其汛期調引的大量水量過境汶上縣后直接排入下游河道,大汶河引水及縣域雨洪資源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
20 世紀六七十年代,為解決農業灌溉問題,汶上縣先后實施了進軍渠灌區、勝利渠灌區項目。同時,泉河、小汶河沿線修建了引水涵閘及渠道,以保障沿線農業灌溉需要。但是隨時井灌區的發展,原有的田間灌溉設施逐漸荒廢、損毀,大部分田間灌溉設施不能夠正常使用。
泉河下游長26.7 km 河道、小汶河55.29 km河道及23 條骨干排水溝尚未治理,河道及沿線建筑物堵塞、損毀嚴重,境內水系未能夠實現互連互通。
一是抓好泉河、小汶河等主要河道未治理段的清障、清淤和堤防修復加固,做好防洪排澇和引水安全暢通,并搞好引水閘、節制閘的維修、更新、配套。二是抓好沿河各骨干引排水溝渠的疏挖治理,并在與河渠連通處修建和完善引排水閘。三是抓好次級溝渠和坑塘的疏通改造,形成田溝相通、溝塘相通、溝河相連的網狀排澇與引蓄水補源系統。
一是利用戴村壩攔水工程,在大汶河泗汶段興建引水閘1 座,通過小汶河進行引水補源,并根據小汶河的比降和落差,在小汶河適當位置修建節制閘蓄水,形成梯級蓄水工程;二是根據現狀地形特點以及河渠溝通情況,實施或改造南旺分水樞紐遺址、蓮花湖公園、東草湖濕地、漁林場濕地、南島湖濕地、泉河南支攔蓄水等工程,解決區域水資源采補失調問題;三是在泉河入梁濟運河口處新建節制閘1 座,與已經建成的牛村閘、蓮花湖節制閘等形成帶狀水面,并為沿線攔蓄水工程補充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