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東
(魯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100)
農業灌溉是農業生產的重要保證。馬北灌區位于陵城區北部,灌區面積190.1 km2,其中耕地面積1.2 萬hm2,屬于中型灌區,涉及宋家鎮、糜鎮、義渡口鎮3 個鄉鎮。馬北灌區在陵城區農業灌溉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目前存在溝渠淤積滲漏嚴重、干支溝渠連通不暢、河道引水能力嚴重不足、灌概排澇能力下降等問題;灌區配套工程大部分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受建設條件制約,建設標準較低,老化損壞嚴重。因此,為進一步提升馬北灌區灌溉水利用效率,開展節水配套改造工作勢在必行。
馬北灌區于2000 年開灌,由李家岸地下輸水總干渠、朱家河及馬頰河故道供水。灌區北部以朱家河和四分干為水源,通過付家庵溝、后劉溝、周坊溝、曲集溝、楊莊溝、白集溝、單家溝、后馬溝向灌區送水,進入北部各級溝渠灌溉農田;灌區南部以馬頰河故道為水源,通過儒林寺干溝、大陳干溝、后陳干溝、付家庵河將水分別送入灌區南部的各干、斗、農溝完成農田的灌溉。
馬北灌區河道水資源量為2 755.6 萬m3,可灌溉利用量為2 714 萬m3;地下水水資源總量5 699 萬 m3,現狀地下水可利用量為 4 326 萬 m3;灌區現年總供水量為7 040 萬m3。
馬北灌區現有干支溝渠149.87 km,骨干河道包括馬頰河故道、朱家河、孟家洼河、小官寨河、躍進溝、泮家溝、戰備溝、老篤馬河、后劉溝、李家岸地下輸水總干等。
馬北灌區運行多年,缺乏系統治理,灌排能力下降,難以發揮正常效益。
1)引水設施條件差、引水困難。灌區內渠道均為灌排兩用,渠道土質多為砂質土,溝渠淤積嚴重;部分干支溝渠連通不暢,灌排能力降低;灌溉季節河道水位下降,自流引水條件差,保證率低。
2)渠系建筑物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渠系建筑物大部分建于20 世紀六七十年代,建設標準低、老化損壞嚴重,部分涵閘已不能滿足灌溉排澇需求;部分溝渠口門缺少涵閘,急需新建;部分交通橋破損嚴重,存在安全隱患。
3)灌溉季節用水矛盾突出。根據德州市引黃水量過程分析可知,灌溉沿線季節用水矛盾突出,灌區內缺乏相應的蓄水工程,河道淤積嚴重,水系不連通,已達不到設計能力,加劇了灌溉季節的用水矛盾。
4)運營維護經費不足、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馬北灌區由于水費的多年虧本征收,致使折舊費無法正常提取,導致灌區“兩費”(工程運行管理經費和維修養護經費)落實率低,工程和設備老化嚴重,泥沙淤積問題越來越突出,嚴重影響了灌區效益的發揮。灌區未配套計量設施,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無法滿足自動化管理要求。
1)對付家溝、泮家溝、后劉溝、楊莊溝、戰備溝等淤積嚴重的灌排骨干支溝進行疏浚,恢復過水斷面,提升灌溉排澇能力。
2)加強灌區內干、支渠道防滲襯砌,減少輸配水損失。
3)新建或改建宋家泵站、大蘇家泵站、聶家泵站等泵站,解決現有渠道引水困難的問題,提升灌溉保證率。
4)新建后陳閘、朱官屯閘、褚集閘等涵閘,適當抬高蓄水位,提高輸水能力;對大姜閘等涵閘進行除險加固,以滿足灌溉排澇需求。
5)新建或改建李官屯橋、小黃橋、褚集橋涵橋等交通橋,保證過流能力,消除安全隱患。
大力推廣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的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數,降低綜合灌溉定額。
噴灌是利用專門設備將有壓水流送到灌溉地段,通過噴頭以均勻噴灑方式進行灌溉的方法。噴灌具有節約用水、節省勞動力、少占耕地、對地形和土質適應性強等優點。
微灌指利用專門設備,將有壓水流變成細小水流或水滴,濕潤植物根區土壤的灌水方法,包括滴灌、微噴灌、涌泉灌(或小管出流灌)等。微灌可以提高肥料和農藥使用效率,有效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管道輸水工程具有節約水資源、減少工程占地、減少水污染風險、運行維護方便等特點,灌區續建節水配套改造工程時,鼓勵實行管道輸水,提高用水效率,保障輸水安全。
結合灌區實際,探索建立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用水計量、用肥計量、墑情監測、污染監測、信息化查詢系統,以智能控制為基礎的管控、調度與輔助決策系統,實現自動化管理、遠程化操控。
依據灌區水量定額制定相關標準,結合農業灌溉用水經驗以及灌溉實驗,對于不同農業種植區域,制定相應的用水定額。以德州市陵城區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為基礎,按照灌溉用水定額,逐步細化分解指標,落實到具體水源,開展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
按照相關規定,分級核定各級渠道供水價格,干級由市物價局和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分干、支渠及以下由縣物價局和同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對于灌區內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棉花、蔬菜等經濟作物以及人畜飲水等不同的用水類型,統籌考慮用水量、生產效益、農業發展政策等,合理確定各類用水價格。結合灌溉用水定額,實行定額內用水優惠水價,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同時,根據物價變動情況、黃河水的緊缺狀況、灌區各部門的需水動態和供水質量以及農民承受能力,制定浮動水價,及時調整水價,并報物價局備案。
按照“政事企分開、專管與群管相結合”的原則,成立灌區專管機構和群管機構,將管水、供水和用水單位分開,依照抓大放小的原則,德州市陵城區馬北灌區管理處僅對骨干工程進行建管。針對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現狀,改革供水制度,加強水情測報,改經驗定性供水為科學定量供水,改靜態供水為動態供水,適時調整供水計劃,改變管理部門坐等要水和農民灌溉爭水、搶水、浪費水等無秩序狀態。
完善以財政資金為主、社會資本參與的農業節水投融資機制,建立穩定的投入渠道,拓寬資金來源,持續加大財政資金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建立發展節水灌溉中長期政策性貸款和財政貼息政策。
馬北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工作對于改善灌區灌溉條件、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夯實灌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是積極且長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