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青榮
(建始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湖北 建始 445300)
俗話說:不依規矩、不成方圓。作為專業執法隊伍,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是刻在腦中的規矩。當然,實行農業綜合執法,是將分散的執法力量合并為一個具有綜合執法能力的機構,建立一支素質高、隊伍穩的綜合執法隊伍是國家改革的真正目的,不僅避免了重復執法,還可以逐步改變目前農業執法的“散、軟”狀況。目前,各領域執法都是在原有的制度框架下執行,建始縣農機監理在此次的改革中實行執法職能劃轉到農業綜合執法機構,農機執法在整個執法領域所占比重較大,肩負的責任重大,新形勢、新單位、新環境下新規章制度的約束與鞭策,能夠有效的增強執法人員的社會責任意識、工作責任意識,所以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是執法隊伍管理迫在眉睫的任務。
一支強勁有力的執法隊伍,在裝備精的基礎上,就必須要求人員作風優、能力強、聽指揮等素質優勢領先。建始縣是2019年12月才進行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根據當時政策,新的農業綜合執法機構是在原來獸醫獸藥、動物衛生監督、生豬屠宰、種子、農藥、化肥、飼料、農機、農產品質量安全、漁業等執法職責隊伍的基礎上按準入條件劃入整合、人員部分劃轉組建而成,人員結構層次明里,從年齡上統計分析,40歲以下人員2人、40~50歲的人員34人、50歲以上的人員28人,其中長期從事農機執法人員僅3人;從年齡結構上來看,老齡化程度突顯,年輕力量占比小;從學歷上來看,雖大部分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但全日制大專以上學歷僅5人,專業水平上還是有些欠缺的:一是專業技能水平不高,對新法規知識的掌握仍需努力,離高水平的知法、懂法、靈活用法階段還有差距;二是執法意識薄弱、職能剛轉換,對待以前熟悉的服務對象,執法不嚴現象仍存在;三是執法人員老齡化突出,年輕的執法人員待充實。
(1)執法車輛老化:現農機執法車輛僅1臺,還是2011年省級項目配備,因長期參與一線執法、精準扶貧等任務,車況性能已經嚴重下降,甚至出現了一年需要維修多次的狀況,下鄉執法受到影響。
(2)辦公設施不齊:辦公場所不集中,工作人員分散在農業農村局綜合樓各樓層辦公,辦公場所屬20世紀80年代的老建筑,與原政府職工宿舍共用一個小院子,活動區域小,強制處理的違法物資更沒地方放置,機構基礎設施有待及時補給。
(3)執法裝備不健全:執法記錄儀、執法人員著裝、執法輔助工具等其本裝備都是欠缺,尤其是執法服裝甚至還是空白,沒有一個良好的執法隊伍形象。
以上僅以建始縣為例,在全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基層山區縣域執法機構和建始縣一樣,是在比較困難的情況下砥礪前行,執法裝備的添置更能推進法治化進程。
執法人員是執行法津的各種規定,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依法依規行政是最基本的要求,執法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和制約辦案質量。為了對執法人員綜合素質進行培養,各級執法機構要深思熟慮,現有執法人員多數是從原各職能部門按準入條件轉隸的,針對專業執法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要著力從抓行政執法務實入手,扎扎實實抓培訓、抓教育甚是關健。如何抓?怎樣抓?筆者認為:一是鼓勵執法人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自學與集中學相結合,要定期集中以其他地方的典型案例為學習樣本,準確汲取先進經驗,分析案例適用的有哪些法律,學習優秀的執法技巧,虛心學習其行政執法文書優秀之處,該借鑒一定可以借鑒,從而進一步項固相關法律釋義等,先進的經驗技巧完全可以在適用的時候可以應用到本地區遇到的案件當中,要做到學習的過程中積累知識,取長補短;二是聯合法制培訓機構或部門,多形式培訓執法人員,通過采用舉辦專業法制教育培訓,對新修訂的法律法規及時學習與貫徹,努力提升執法人員的法律掌握水平,如若定期對本機構處理過的案件卷宗認真組織回頭查、互查,溫故而知新,一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執法機構堅持每月按時組織一到兩次業務學習,每年進行1~2次法規知識測試,形成一個執法人員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四是組織執法人員外出“取經”,山區的執法條件和平原發達地區有一定差距,但在法規知識和辦案能力上應做到不亞于平原發達地區,山區執法人員水平決定了本地區的法治水平和社會穩定。
執法工作不僅是檢查、處罰和強制,更應是一種人性化的服務,在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的同時,尤其農機執法工作人員更應改變工作方式,通過經常入鄉村、進農家、走田間等服務方式主動法制教育一對一、面對面,努力縮短與農民的距離,及時開展農機普法教育,溫情指導農機手安全使用和維護保養農機,逐步提升其安全操作農機的技術水平;即時警示教育,久而久之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就會大大增強,根據山區實際,結合本地區農時和農機使用出行特點,加大農機安全生產監管與執法力度,目前雖然綜合執法改革基本完成,但執法檢查與安全監管甚至是技術服務在短時間內仍需相互結合,以優質貼心服務為出發點,嚴肅、嚴格適時組織開展農機安全檢查,過程中一定要杜絕“人情執法”和“走過場”等現象,也要杜絕盲目粗暴執法行為,樹立優良的農機行政執法形象;安全宣傳教育要走在前走在先,要讓老百姓明白行政執法檢查、行政處罰與強制不是執法人員的最終目的,為了老百姓的生產安全,農機執法人員應結合不同時期工作特點,要不畏山區地理等惡劣因素,做到宣傳無死角,從源頭上提高農機使用人員的安全意識,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教育宣傳,做到檢查一處,宣傳教育一處,將安全執法檢查與普法教育結合起來,逐步塑造執法人員優質的執法服務水平與優質的執法處理能力。
新形勢下的執法與管理,執法工作人員應依規行政,以身作則,執法人員必須自我約束,制度更應必須健全,執法行為必須要規范。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等法規以及部門相關規章的基礎上,結合轄區實際,制定執法人員工作職責、執法機構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執法工作流程等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努力創建執法潔凈生態環境。比如:執法人員行為管理規范、執法人員責任追究制度等,都應制定并嚴格執行。執法機構要及時疏理農業法律法規并匯編,加之如今農業農村部門管理的范圍在逐步擴大,對執法人員也應自我加強,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制度到位、責任到人、規范執法”的良好制度格局,逐步融合和統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行為規范。
執法裝備配備是行政執法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的條件保障,更是農機執法人員的左膀右臂。綜合執法改革后應制定不同層級農業執法裝備標準,當然最好是以省,甚至以全國統籌配備執法裝備,統一標識、統一運行,認真落實執法裝備配備財政保障機制,要將執法裝備配備作為深化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抓實抓好,根據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的新形勢、新任務及時補充、更新執法裝備,持續加強農業綜合行政執法能力建設和條件保障,為農業執法在新形勢下鄉村振興、鄉村崛起中提供重要的保障,也為農機執法人員在農村法治領域出色發揮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道德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個人和社會風氣。執法工作人員要有底線思維,紅線意識,新時代,新風尚,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執法人員更應高舉習近平總書記的偉大旗幟,自覺反腐倡廉,努力營造風清氣盛的執法氛圍,主動學習先進,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新形象。執法機構要主動作為,正確引導,抓好職業素養培訓與管理。
(1)發揮領導能效。好的隊伍要有好的帶頭人,當好行業“領頭羊”角色是關鍵,執法隊伍領導要高瞻遠矚,合理安排布局,無論是行為規范,還是業務監管要堅持原則、以身作則,要結合基層實際、當地實情,強化執法監管,并率先垂范,更要積極為執法人員謀福利,在政策范圍內主動爭取相關待遇,激發執法人員工作動力與情懷。
(2)加強執法力度。因農機執法涉及到上道路行駛的農業機械,執法機構應主動加強與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門的協作配合,經常性采取聯合執法、專項執法等方式,形成執法監管強大合力,強化執法力度,以提高監督檢查執法效能,以促進農機源頭管理過硬、徹底。要與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實行信息互通,及時分享檢查管理情況,形成執法監管有機對接。農機執法人員執法時,應遵循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方法,加強農機安全執法檢查與隱患排查,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尤其是山區,要針對山區道路彎道多且窄的特點,尤其是冬季冰雪惡劣天氣時候,特殊路段要重點聯合執法檢查,加大對拖拉機、拖拉機運輸機組的動態監管,依法重點查處整治各類農機違法違規行為。依法行政,科學管理,規范執法,以促進執法結果高效率,推動執法人員的執法辦事能力和應變能力進一步大提升。
(3)強化責任擔當。農業機械現化化的發展進程和穩定關乎著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發展水平,執法機構必須高度重視農機執法監管,要對執法工作實行統籌規劃,并明確責任區域和責任人員,將執法監管工作責任落到實處。執法負責人要有大局觀念、極強的安全意識,要敢于擔當,認真履行職責,執法人員要有責任意識,服從統一指揮,密切配合,團結協作,全力做好執法監管工作,強化有效措施,縣級農業綜合執法要打造縣、鄉、村三級協作的執法監管布局,推進整個農業農村法治化監管全覆蓋,全力促進農業農村生產環境和諧的美好局面。
綜上所述,農機執法是農業綜合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的一部分,是鄉村振興建設的生力軍,各級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執法隊伍。在整個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伍中,農機執法人員更應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強化責任意識,以農機手滿意為目標,努力改進工作作風,提升服務質量,提高辦事效率,依法為農民機手辦實事、辦好事,自覺接受社會公眾監督,為早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藍圖發揮應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