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軍輝
長沙縣的? 梨街道原名? 梨鎮,舊稱朗梨市,朗指聲音響亮、熱鬧;梨則為開白花的落葉喬木,果可食,又可藥用,有潤肺、清痰、降火等功用,唐玄宗將訓練歌舞藝人之地稱為梨園,故朗梨市是指有戲曲欣賞的熱鬧非凡的地方。因傳說古時,此地有若干碩大無比的? ?樹、梨樹伸入瀏陽河中,相映成趣,濃蔭匝地,艄公渡客多來樹下休息,久而久之成為商賈云集之地,? ?梨由此而得名。
梨處在瀏陽河九道灣中弧度最大、彎形最美的第七道灣東岸,境內分布有雙橋港、梨江港、花園港及榨山港四條水系。以梨江港和梨江垸、花園港和花園垸為代表的河流、濕地,形成長沙近郊難得一見的江南自然濕地景觀。據了解,《瀏陽河》這首經典民歌的創作也與? ?梨息息相關。1950年湖南省湘江文工團土改工作隊來到長沙市東郊瀏陽河畔的? 梨區域內,一邊幫農民土改分田,一邊創作反映農民新生活的文藝作品,《瀏陽河》也由此誕生。
梨人們更重視精神生活。現在? 梨吟誦和創作詩詞也蔚然成風。像“凡事莫當前,看戲何如聽戲好;為人需顧后,上臺終有下臺時”,這種朗朗上口的楹聯更是被百姓們傳誦。2012年5月,? 梨獲評省級“詩詞之鄉”。
梨風景優美,在清代以前,最著名者,有梨江八景,又稱臨湘山八景。
第一景:獅嶺仙蹤。獅嶺即現在的臨湘山,是陶公廟所在地的一個小山阜(見右圖)。
第二景:鵝湖夕照。鵝湖指河西的黎家托,距陶公廟四里。
第三景:梨江雙渡。梨江指瀏陽河流經? 梨的這一段,昔分上下兩渡。
第四景:茆港孤舟。景地就在現在的鴉林橋。
第五景:撐云石筍。石筍原位于? 梨鎮人民政府西側下嶺處。
第六景:夾岸桃花。其景在今日的新街尾的花園港。
第七景:東岡晚眺。原土地嶺圓通寺與白衣庵之間,有一準提庵。
第八景:古寺疏鐘。此景在今梨江學校。這里原名圓通古寺,傳為唐代尉遲恭所建。
(摘自《點墨長沙》岳麓書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