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久濤 徐永良 張天韌 寧偉東
[摘 要]在當今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也隨之飛速提高,我國的高等教育也隨之進入新時代,新時代高校的招生人數在逐年上升,畢業生數量也隨之上升,所以,畢業生就業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之一。大學生畢業后會得到一個工作,但是得到工作并不是很理想,剛開始就業時,會存在較長的職業適應期,這段就業適應期在醫學生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在近幾年,有研究表明,我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0%以上,由此可看出,我國的人才儲備量是有一定基礎的,前景也非常好。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說過,實施有矛盾,時時有矛盾。就此而言,事物存在著雙面性,經過這樣的分析后,人才的流失也成為當下的一個問題,尤其是職業適應期的人才流失,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人才儲備。
[關鍵詞]人力資本;人力資本理論;應用型本科院校;醫學生;職業適應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1.190
1 人力資本和人力資本理論
人力資本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匯,在我國1950年左右,有學者進一步完善了人力資本理論,人力資本理論在當下正處于不斷豐富完善的時期。人力資本的影響因素有很多種,經過實踐驗證,最初是在經濟學理論中的人力和礦產、能源、土地資源等資源一樣,被一個種族認為是先天條件決定的天然變量。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力資本也隨之更新,對此有了一個全新的理念,其中還有一個因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德國和日本在經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崛起,成為世界上經濟大國,這不得不讓全球的經濟學家引起思考,經過學者的研究后,發現兩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過去的傳統,都對經濟發展有一定的決定性作用。根據經濟學家對傳統教育、傳統背景的探索,得出人力資本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轉型具有指導性作用。在一系列的研究中經濟學家逐漸認識到人力資本形成的自身問題,由于現代人力資本理論興盛于西方國家,發源于西方發達國家,對其研究后發現,人力資本是源自比較穩定的社會制度和現代化的市場經濟體系。自1978年以來,中國的社會經濟體制和經濟結構發生了轉型升級,勞動力也隨之得到解放和提升,其發揮作用的產業結構類型、生產結構類型和分工結構等經濟載體一次又一次地轉型和升級,這些都會構成我國人力資本形成與積累的重要因素,而這種人力資本形成的細微動態演化過程在西方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中是很難被發覺的。
新時代的人力資本理論對人力資本的形成主要源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微觀個體的自覺選擇和后天的自身選擇,微觀個體選擇和后天自身選擇兩個方向主要是強調供給關系;另一方面是以產業載體作為影響因素來研究,主要從生產生活進行研究,這種方式不僅強調供給關系,還強調了需求因素,從實踐中得到學習。
2 人力資本與職業適應性的關系
馬歇爾指出,教育和訓練對于個人和國家都是非常有價值的經濟學原則。早期的經濟學家都有關于人類資本的研究,但那是非常分散的。18世紀以來,人類的資本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起來。在國家財富方面,亞當·斯密深刻分析了教育和人力資本的重要影響。
1950年以來,隨著社會進步的迅速發展,人力資本也躍進。人力資本研究的主要代表是Mincer等人。Mincer在他的書中說,通過教育增加人力資本最終可以增加他自己的收入。同時,舒爾茨在許多作品中提到了上述幾點。而且,這確實為人類的資本理論的開發打下了基礎。最后得出結論,通過生產者的研究可以得到人力資本的積累。為了解決經濟增長人力資本積累的實際原因,再次闡述了人力資本的重要性。職業適應性是從事某一特定工作時個人必須具備的心理學。其不僅受生來的因素影響,也由獲得的因素決定。人的資本積累和專業的適應性總是保持密切的關系,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更新。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大學的人才培養機制。大學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不變,但隨著不同時期社會需求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變化。因此,筆者認為人的資本和專業的適應性之間不僅有正相關的關系,而且關系也應該反映在變化上。由于大學和醫學專業的學生以當地特色的應用為方向,醫學生一般是5年制。醫學生畢業后,會去醫院、制藥企業、醫學研究機構、科學研究機構等工作,但是他們的工作面選擇很窄,醫學生很難自食其力,所以很難開始經營。在學校實習中,人力資本的積累變多,再就業后職業適應性不明,對于醫學生,特別是以本地的入學者為對象的醫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
3 人力資本視角下提高醫學畢業生職業適應性的建議
3.1 人力資本視角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培養專業的技能
豐富的人力資本積累的醫學畢業生,必須是在所有方面同時發展的。而其中最關鍵、最基礎的是觀念要正確、要客觀。除了在學校期間的自我評價外,更重要的是進入工作單位、社會工作后,單位或者他人對自己的反饋。
因此,學校教育質量的關鍵在于獲得社會的認可,在社會中起到作用。社會實踐是測試人才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但是,由于受到學校和各種因素的影響,醫學生對社會發展和經濟狀況不關心。即使職業選擇不受到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也會因為不能通過職業的適應期,不能進入工作崗位。人力是收益的資本,也就是說人的知識技能、專業技術都是能夠收益的。大學生尤其是地方特色應用型醫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就業進行客觀分析,從人力資本角度進行研討,最終獲得收益。
3.2 培育就業方向,培養良好的價值導向
客觀看待醫學生的身份,正確定位自己接受的教育和取得的學歷。作為一個成年人,作為應屆畢業生應該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理性對待“醫學生”這一概念。只有這樣,才能讓醫學生知道學習是為了學習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個人理論和實踐能力,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為社會做出貢獻,實現個人價值。大學生的就業意識應該從進入大學校門的瞬間開始設定。培養良好的就業素質,鍛煉能力,等到畢業的那一刻,迅速適應社會需要,減少過渡期的時長,這樣會使自身在職場中能夠很快地適應。
3.3 重視人力資本積累,指明就業方向
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生積極樹立更加清晰明確的職業意向,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確保人才質量的提高,適應社會,有更好的需求和期望。前高端人才和高素質專業性人才比較缺乏,而高校擴招的政策正好可以應對這一問題,但是在當下,我們不能夠只注重效率,而應該使招生質量得到相關保證,在數量不斷增長的基礎上,著重關注人才培養的質量。進一步保證接受過高等素質教育的人才得到發展,使國家對每個個體的投資都能收到相應的回報。因為,只有追求人才培養的高質量,我國對高端素質人才的人力資本投資才是有效的,才能確保個體的素質在接受教育后能得到全面的完善和發展,從而保證其步入社會后的職業適應能力以及發展能力。綜上所述,質量才是人才培養的根本和核心目的。同時,質量也是人才步入社會,更好融入社會的立身之本。
參考文獻:
[1]李莉.人力資本理論視角下的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研究[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2013.
[2]李芳紅.人力資本理論視角下廣西高校碩士畢業生職業適應性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5.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省屬高等學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科研項目“人力資本理論視角下地方特色應用型本科高校醫學生職業適應性研究”(項目編號:2018-KYYWFMY-0103)。
[作者簡介]張久濤(1978—),男,黑龍江齊齊哈爾人,牡丹江醫學院衛生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實習就業科長,研究方向:衛生事業管理;通訊作者:寧偉東(1982—),男,講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徐永良(1978—),男,講師,研究方向:管理學;張天韌(1971—),男,高級政工師,研究方向: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