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也在美食攝影領域已經深耕十多年,他說從事這一行其實更多的是現實的選擇,一則安身立命,一則實現理想。他面對這一路上的陽光和風暴,從一開始的不得不、到釋然、再到學會享受。馬也在拍攝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提高,心態也在不斷的轉變。
無論是初衷還是夢想,在不同的時間和階段都會不同。馬也也是如此。從最初希望能夠擁有一個行業頂尖團隊,到想更多表達民族的、中國的美和文化,馬也的夢想和他的 “食攝馬也”正在悄然改變。雖然目前主要傾向于商業美食拍攝,但馬也認為,商業與藝術的界限并不明確,一事一物,具現風光者,皆為藝術。
佛學說,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馬也關注著自然和生活中的點滴,仔細觀察它們的樣子和變化,將這些概念搬運到作品中展現出不一樣的美。


“谷雨”的拍攝由“雨生百谷”為起點展開聯想,從農耕文化到現代生活,最后回歸到“雨傘”這一元素。
以“樹”為主題,通過食材搭造自然的山川、森林以及柳枝低垂的景象,通過燈光讓影子的變化更加美妙生動,增加了樹和夏日陽光帶來的氣氛,讓我們在食材的意境中體驗“綠樹陰濃夏日長”的立夏。





以“田”這個元素展開食材的搭建,讓這個主題有了不一樣的氛圍感,真實田野的景色和簡單食材構筑的畫面讓生命力透過畫面沁出來。
夏至,女士們互贈折扇脂粉等的習俗,用以消夏避伏。《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借以生風粉脂,以之涂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夏至拍攝就取“扇”來展開。




所謂“熱在三伏冷在三九”,這時天氣也將越來越潮濕灼熱,鋪天蓋地讓人無處藏身,而這時的庭院池塘便會是處處荷花的景象,因此“小暑”以“荷”為主題:用不同食材加以表現,從荷葉、荷花及蓮蓬各個角度,來烘托夏日荷塘的清爽之氣。





西瓜堪稱“盛夏之王”,甘味多汁、清爽解渴,是盛夏佳果。西瓜在古今用于民俗治病食療保健的資源甚豐,這個季節瓜果就成了我們日常必備“甜點”,因此“大暑”就展開一幅幅由“瓜”組成的壯闊山水畫卷。




笛子的意向源于牧牛少年,悠閑地觀賞由綠色逐漸轉黃的季節色變換。通過不同形態的食材意象化成笛子的狀態,奏出夏日忙碌逐步向秋季收獲的輕松樂章?!傲⑶铩本屯ㄟ^不同的笛子寄情山水、魚翔淺底展開一幅幅“笛”鳴秋立的篇章。





葫蘆不僅僅歷史古老而且被使用的歷史也很久遠,一簞食、一瓢飲,也有福祿雙至的美好祝愿。處暑就展開一幅幅“葫蘆”。處暑之后便是漁業、農業開始進行收獲的時節——一瓢承山海,倉稟知禮節。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白露過后炎熱正式退場,干燥的空氣自北而下。秋高氣爽恰此時,白露之時地鵝黃。以“蘆葦”之意,垂影待秋風,萬物寒意長。


秋分與春分一樣,晝夜等長周而復始。北半球開始準備長夜漫漫,鈴鐺是豐收的鈴聲,是歸來的駝鈴,是歸人的門鈴,是風調雨順的鈴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