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寧 趙婷婷

“上一次接飛機,我心里還有一點小小的遺憾。這一次,我感覺有點兒不一樣……”2020年10月21日,在南航接收第二架ARJ21飛機交付儀式結束后,機長陳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
6月,作為南航接機團隊的成員,陳凡第一次來上海接收ARJ21飛機。短短4個月后,究竟是什么讓這位從業28年、安全飛行超過2萬小時的資深機長有了不同的感受,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一個高風險試飛科目
陳凡機長的感慨,來自本次飛機交付過程中一個特殊的高風險試飛科目。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接收新飛機是件極為“高大上”的事兒,復雜而神秘。但實際上,從具體環節來說,接飛機和提新車有不少相似之處。比如,我們在提新車時,一般都會檢查車子外觀、漆面和內飾等,然后試駕一番,看看加速、剎車等系統的性能是否符合預期。只有在各項檢查讓你滿意后,才會高興地買單走人。
接飛機的過程也大抵如此。航空公司的接機團隊到廠家后,首先會進行各種檢查,包括文件檢查、外觀檢查、客艙檢查、系統功能檢查等,這些叫做地面檢查。在完成地面檢查后,接機團隊還要進行至少一次試飛,在實際飛行中檢查飛機的各項性能是否符合要求。這樣的試飛,行業內稱“交付試飛”。接機人員只有在完成一系列檢查并獲得滿意的結果后,才可能愉快地將飛機飛走。
17年前,陳凡作為南航接機團隊的成員,曾經前往美國西雅圖接收過一架波音737飛機。在進行交付試飛時,他生平第一次嘗試了“在空中關停發動機,然后再重新啟動”這一試飛科目。此后,盡管接了不少新飛機,但他再也沒有飛過這一科目。此次同行的副駕駛孟凱,則從來沒有飛過這一科目,他到波音接新飛機時,只是在模擬機上練習過。
陳凡口中的“在空中關停發動機,然后再重新啟動”是一種通俗、形象的說法。中國商飛試飛工程師劉鵬告訴記者,從專業角度來說,南航選擇的這一試飛科目叫“發動機空中啟動-APU引氣”。具體而言,就是在試飛過程中,飛行員主動關閉ARJ21飛機的一臺發動機,然后通過APU引氣的方式在空中重新啟動發動機。在實際航線飛行中,出現發動機失效的概率極低,但為了確保飛行安全,任何“萬一”都應該在考慮之列。
眾所周知,ARJ21有兩臺發動機,這兩臺發動機在飛行過程中共同為飛機提供推力。如果不幸發生意外,其中的一臺發動機意外停車了,在未遭遇結構性損傷的前提下,能否及時重新啟動,對于確保飛行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雖然目前的雙發飛機,在一臺發動機失效的情況下(如遭遇鳥撞等導致結構性損傷),也具備一定的安全飛行能力,但與正常的雙發飛行相比,其安全裕度和飛行品質會明顯降低。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如果是輛四驅車,誰會愿意當成兩驅車來開呢?
“發動機空中啟動-APU引氣這一試飛科目主要用來證明,發動機在空中如果意外關車,通過正確的操作程序是可以正常啟動的,這對飛行員樹立對飛機的信心有很大的幫助。實際上,我們在研制飛機的過程中已經對此進行了充分驗證,并通過了適航當局的審查。在每一架新飛機出廠后,中國商飛的試飛團隊還要進行生產試飛,再次驗證飛機的性能,可以說是萬無一失了。”劉鵬介紹說。
此話不無道理,但作為客戶,不親自體驗一下,似乎總有些“紙上得來終覺淺”的感覺。就像我們買車,不試駕一次,心里總不免有些嘀咕。所以,在航空公司接收新飛機時,交付試飛是必不可少的。
在接收第一架ARJ21飛機時,中國商飛在試飛科目方面給出的選擇很少,陳凡沒有機會試飛這一科目,沒想到短短4個月后,突然能夠重溫17年前的那次經歷。
陳凡的感嘆,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了。
從5到19的變化
陳凡的“舊夢重溫”,得益于中國商飛近期對交付試飛手冊的更改。“我們第一次接飛機時,只有5個固定科目。這一次,有19個可以自由選擇的試飛科目,這是非常不一樣的地方。”
據記者了解,在南航接收第二架ARJ21飛機之前,中國商飛試飛中心對飛機的交付程序進行了升級。如果說陳凡第一次接飛機執行的是1.0版的交付程序,那么他第二次接飛機時,這個程序已經升級到了2.0版。
一般來說,主制造商在交飛機的時候,會根據適航規章要求設定一些固定的試飛科目,通過這些固定科目的試飛來表明飛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每家航空公司根據自身的特點,可能有一些特殊需求。為此,一流的主制造商往往會提供一些可選的試飛科目供航空公司選擇。
根據劉鵬的介紹,1.0版的交付程序只有5個固定的試飛科目,航空公司幾乎沒有什么選擇的余地。在2.0版的交付程序中,這一情況有了很大改變,包括發動機空中啟動-APU引氣、失速告警-AP接通、模擬復飛后單發、飛控系統直接模式、起落架應急放、襟縫翼超控開關功能等在內,一共有19個可選科目。這樣一來,航空公司自主選擇的余地大了很多。
陳凡第一眼看到2.0版的《客戶試驗點選擇清單》時心里究竟是怎樣的感受,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看到發動機空中啟動-APU引氣這一選項時,他的感受肯定和上一次有所不同。不難猜測,17年前的那次經歷,對他最終選擇這一試驗點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由于飛機狀態不錯,交付試飛很順利。飛機共飛行3小時45分鐘,包括9個可選試飛科目在內的47個試驗點全部順利完成。在執行發動機空中啟動-APU引氣這一科目時,在15000英尺高度,陳凡根據試飛手冊關閉了右側發動機,然后按程序完成了空中重啟……這一刻,一切都那么美妙。
“在交付試飛中,陪同的試飛員是(中國商飛)試飛中心朱總飛行師(朱偉文)。在整個試飛過程中,我看他非常鎮定,我的心情也非常穩定,發動機工作也非常穩定,所有試驗點按照試飛手冊順利完成。”
“這個變化說明中國商飛正努力向一流制造商靠攏,對飛機更有信心了。”陳凡在采訪現場的一番話,引來了一陣掌聲。是啊!從5到19,一張小小清單上的變化,背后可能承載了很多,但能獲得客戶這樣的評價,那些為此默默付出的人們,還有什么不滿足呢?
不同之外的“意外”
相比第一次接飛機,這次感到不一樣的不止陳凡一個人。
接第一架飛機用了12天,這次只用了9天;第二架飛機的客艙噪聲,比第一架明顯改善了很多;客艙設施設備的安裝和客艙保護,有了明顯改觀……類似的不同感受,接機團隊的每一名成員都能說出一些。
而讓南航機務組領隊李小龍感受最深的是一次意想不到的生日會。
“這次接飛機,恰逢我們的隊員江濤過生日。由于出門在外,每天工作都很緊張,大家也沒在意。沒有想到,當天收工后,中國商飛交付中心的同事為他準備了生日蛋糕!大家在會議室里一起唱生日歌、吹蠟燭,非常開心。當時,我們就開玩笑說,可以給第二架ARJ21飛機取個小名——‘江濤號,因為是同一天生日。”
實際上,感受到變化的,不僅是南航的接機團隊。同一時期,入駐中國商飛總裝制造中心祝橋基地的還有國航的接機團隊。由于試飛空域受限,國航的試飛晚了兩天。記者采訪時,除了交付試飛以外,國航接機團隊的其他檢查工作已經完成。在與ARJ21的第二次親密接觸中,他們也感受到了某些變化。
臧大為乘務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覺得跟第一次相比,有不少進步的地方。比如在客艙內飾方面,為了起到保護作用,全部都粘貼了塑料封條,等試飛和交付的時候再去除。這樣的細節,比第一架提高了不少。”
來自Ameco的李海皓工程師給出的評價有些出乎意料:“這次來上海之前,收到了第二架飛機的試飛材料,當時沒有發現故障報告,來了以后確認確實沒有故障報告,這是比較少見的。從現場檢查結果來看,第二架飛機比第一架飛機在質量上有了很大改進……當然,在工藝標準方面,還有繼續進步的地方,希望商飛之后把這一塊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