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姍姍

2020年11月10日,與中國商飛公司簽署了100架國產民機購機協議的華夏航空,接收了其第一架ARJ21新支線飛機。
當天上午,這架被命名為“華夏通程號”的ARJ21飛機降落在重慶江北機場,正式入列華夏航空的機隊。至此,國產商用飛機ARJ21的運營客戶數量增至7家。
值得注意的是,華夏航空是接收ARJ21飛機的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華夏航空的這一次飛機接收也意味著,ARJ21飛機經過4年多的市場化運營,獲得了更多客戶的認可。
華夏航空為何選擇ARJ21飛機?為何一口氣訂購100架國產飛機?他們為后續的運營做了哪些準備?首架ARJ21飛機為何命名為“華夏通程號”?在迎接首架ARJ21飛機入列的當天,華夏航空董事長胡曉軍就相關問題接受了《大飛機》雜志的采訪。
提振供應鏈的信心
華夏航空是國內唯一一家規模化的獨立支線航空。在疫情之下的2020年上半年,全國民航業都遭遇到極大的困難,華夏航空是唯一實現盈利的國內航司。今年第三季度,華夏航空的營業收入恢復狀況也處于第一梯隊,營業收入已恢復到去年同期的86.2%。
目前,華夏航空在ARJ21之外,還運營38架CRJ900及14架A320飛機,平均機齡僅為3.52年。按照其公布的ARJ21飛機接收計劃,華夏航空今年將接收2架ARJ21飛機,預計到2025年,中國商飛將成為華夏航空的最大單一飛機供應商。
“我們選擇ARJ21飛機首先是出于市場原因。華夏是支線航空公司,ARJ21飛機就是針對中國支線航空市場的特色來設計的,可以彌補華夏的一些短板。比如,華夏航空30%的航線在一些氣象條件下要減載,不僅會給公司造成損失,也會給旅客帶來不便,而ARJ21飛機在運行能力上有很大的優勢,在相同條件下可以不減載或少減載。”胡曉軍告訴記者,華夏航空對ARJ21飛機很熟悉,“其實在這款飛機的設計過程中,中國商飛就與我們有很多運行以及經營上的溝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1月初,華夏航空與中國商飛公司正式簽署了100架飛機的購機合同,其中50架為ARJ21系列飛機,另50架為ARJ21系列飛機或C919系列飛機,由雙方后續協商確定。
對于為什么會大手筆定下數量如此之多的國產飛機,胡曉軍告訴記者,還是基于對市場的信心。中國民航運輸業近30年來發展很快,先是從干線市場擴展到干支市場,現在又擴展到支支之間的市場。也就是說,三四線城市之間的市場也開始繁榮了,這個是巨大的市場,華夏航空看到了這個機會。“我們認為100架的訂單和市場需求是匹配的,甚至可以說是遠遠不夠的。”胡曉軍表示。
“從商業或安全角度考慮,一次訂購20架也可以,但是我們還是想提振行業的信心,更重要的是提振供應鏈的信心。”胡曉軍指出:“這和華夏未來的發展有關,我們運營這款飛機,在運營生態上,在供應鏈上,都會做一些工作,但這些工作需要一定的量去鋪墊。從這個意義上講,10架20架地訂購沒意義,因為對供應鏈的激勵和刺激是需要量的。所以,訂購100架首先確實是市場有支撐,不是腦子一熱,第二個方面是要對供應鏈進行推動。”
建設通程網絡
記者了解到,華夏航空其實很早就在關注國產民機,特別是ARJ21飛機。從設計、制造到商業運營的過程中,華夏航空也參與了部分設計和制造環節。
而在引進該機型前后,華夏航空主要做了兩方面的準備:一是配備了專業的技術人員隊伍(飛行員、機務、航務等),能夠為ARJ21的安全運行做好技術保障;二是進一步完善了支線航空網絡,為公司接收的國產民機安排了廣闊的“用武之地”。
華夏航空的首架ARJ21飛機為全經濟艙90座布局,這架飛機延續了ARJ21近期的冠名傳統,被命名為“華夏通程號”。
胡曉軍透露,之所以把華夏航空的首架ARJ21飛機命名為“華夏通程號”,就是希望通過ARJ21飛機和通程網絡的構建,把中國的城市都連接起來,讓生活在三四線城市的更多民眾,能夠通過華夏的通程航班乘坐我們自己的飛機飛向全世界。
中國支線航空市場目前存在客流小、需求分散、旅客購買力不足等問題,難以支撐所有支線建立“點對點”航線,所以,用以ARJ21為代表的支線飛機建立起可行、高效、經濟的通程網絡,保障支線城市航空通達性,并將小城市分散的客流匯聚到樞紐機場,是構建高效航空網絡的有效途徑。
打造ARJ21的運營生態
目前,華夏航空在貴陽、重慶、大連、呼和浩特等地布局了6個運營基地和天津、成都、興義等多個過夜基地,航線網絡已基本覆蓋我國西南、西北、東北、華北等地區,這些區域既是我國支線機場資源豐富的地區,也是對支線航空潛在需求較大的地區。
胡曉軍認為,華夏航空所創的通程航班業務,是現階段干線到支線、支線到支線,甚至是未來干支通立體交通網絡實現的重要路徑和手段。有了通程網絡,乘客就可享受一票到底、行李直達、專車接送、隔夜免費住宿等旅途服務,可大大減少中轉時的折騰。
“構建通程網絡需要ARJ21這個機型,需要我們的通程模式,這是我們美好的初心,第一架國產飛機的‘華夏通程號是一個好的開端,也承載了華夏航空美好的愿望。”胡曉軍說。
“通程航班是目前解決支線困局的最有效的辦法。從需求側來說,旅客需要去的目的地很多,但是流量不夠,所以我們要用網絡的辦法集成流量;從供給側來講,中國的航空時刻是非常緊張的,原來是北上廣的緊張,現在連重慶、成都都有點緊張,甚至部分支線機場也緊張。這就決定了支線市場不能像干線市場那樣高密度、廣覆蓋,通程航班既能解決旅客的通達性問題,又能讓旅客減少中轉過程中的煩惱,應該是目前解決支線市場或者三四線市場最有效的辦法。”胡曉軍指出。
“現在華夏航空已覆蓋100個支線機場,我們曾經計劃覆蓋60%的支線機場,現在的目標是覆蓋200個支線機場。華夏航空要做全國性的支線航空公司,目前還在大量往前鋪航線的階段。”胡曉軍透露,而ARJ21飛機在這個過程中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不過,胡曉軍也指出,ARJ21飛機在服務體驗方面還是有不少可以改善的地方,比如在艙內噪聲方面,還可以繼續改善。當然目前已經有一些改善了,比如行李架已經大一些了。
此外,一個好產品一定要有一個好的運營環境才能夠用好。胡曉軍告訴記者:“在運營環境方面,華夏航空是有獨特能力的,比如我們首架ARJ21飛機的交付儀式所使用的機庫就是一個雙機位機庫,華夏航空同時還在建四個機位的機庫。這樣的機庫以后華夏在全國還要再布局一些,它們代表了華夏航空的維修能力。”另外,在備件的供應、培訓、安全管理等方面,華夏航空都在努力打造ARJ21飛機的運營生態。
“打造運營生態的難度其實不比造飛機小,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將與中國商飛合作,把ARJ21飛機從能用的飛機變成好用的飛機。”胡曉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