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敏

10月30日晚,在中國商飛江西生產試飛中心機庫,江西航空在家門口接收了第三架ARJ21飛機。這距離其接收首架ARJ21飛機“井岡山”號不過大半年時間。
阿嬌在江西生活得怎么樣?
帶著這一關切,記者日前來到這家年輕的航空公司,探詢ARJ21的“井岡腳步”。
一名特殊的“機務”
早晨7點剛過,記者跟隨江西航空機組車輛來到了南昌昌北機場505停機位,江西航空引進的第一架ARJ21“井岡山”號正在接受運營前的各項檢查。按計劃,這架飛機將于9時10分執(zhí)行當天第一個航班南昌-淮安。
與之間隔兩三個機位,江西航空引進的第二架ARJ21“景德鎮(zhèn)”號也同樣做著航前準備。這架飛機將執(zhí)行8時40分南昌-南京的飛行任務。
涂陽登上“井岡山”號,對照手中的機務檢查單,逐一檢查飛機各個系統(tǒng)。他熟練地操控一個個按鈕,啟動飛行電腦自檢,一切井然有序。
這是涂陽在江西航空工作的第三個年頭,他是首批接觸ARJ21飛機的機務。“經過前期培訓,上手挺快的。”涂陽告訴記者:“能夠成為一名國產ARJ21飛機的機務,我非常自豪。”
10月底的南昌,天氣已經轉涼,早晨的停機坪冷風嗖嗖地吹。伴隨著發(fā)動機的轟鳴聲,涂陽又開始了繞機檢查。這時,只看見機頭那邊的同事沖著涂陽喊了句什么,由于噪音太大,記者完全沒有聽清喊聲的內容,涂陽似乎很清楚發(fā)生了什么,淡定地湊近記者大聲說:“應該是我們總經理來了。”
“他應該是來了解一下飛機的狀態(tài),看到一切正常,他就放心了。”涂陽一邊繼續(xù)著自己的工作,一邊告訴記者。江西航空機務工程部副總經理孫紹林介紹,只要在公司,江西航空總經理張志忠每天早晨必到停機坪,檢查當天ARJ21飛機首個航班的飛行和機務準備情況,并目送飛機安全起飛后才離開。
“在我們張總眼里,ARJ21飛機不是江西航空的,也不是廈航集團的,它代表的是中國制造,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飛機。”
“一機一城一文化”
在“井岡山”號和“景德鎮(zhèn)”號雙機運營的這段時期,經過前期磨合,江西航空逐漸開始安排每架飛機每天執(zhí)行4個航段。比如,南昌出發(fā)的兩個往返(如南昌-浦東-南昌-廈門-南昌)或者南昌出發(fā)在外場短停后前往第三地接著原航線返回(如南昌-南京-景德鎮(zhèn)-南京-南昌)。
江西航空運控中心的牟壯表示:“一個新的機型在運營初期,出現(xiàn)些小問題很正常,這就要求航空公司未雨綢繆做好預案,隨時應對突發(fā)情況。從這半年的實際運營來看,我們對ARJ21還是很有信心的。”
牟壯告訴記者,目前ARJ21飛機簽派可靠率令人滿意,江西航空正在考慮逐步增加ARJ21飛機的日利用率。
“作為一款我們中國自己的飛機,從決定引進開始,我們就一直在研究如何用好它。”杜鵬所在的江西航空國產民機運營中心便是專門為ARJ21而成立的。
多年來,杜鵬一直從事航空公司市場營銷工作,加入江西航空后不久,便開始著手研究ARJ21飛機運營的市場開拓,在他看來,要用好一個機型,一定要找到合適它的航線。
南昌-廈門,對江西航空來說,就是一條非常重要的航線。說它重要,并不因為這條航線的客流有多大,而是因為作為廈航集團的子公司,這條航線是它們與集團聯(lián)系的重要紐帶,如同廈航始終維持著廈門-福州的航班運營一樣。
經過一段時間對客座率等數(shù)據(jù)的觀察,杜鵬發(fā)現(xiàn),南昌-廈門航線非常適合ARJ21飛機。于是,江西航空決定使用ARJ21飛機與其他機型混飛這一航線。“混飛主要是考慮到航線在部分日期還是會遇到比較大的客流,需要使用更大的機型來執(zhí)行航班。比如,11月初的幾天,我們就安排了更大機型來飛這一航班。”杜鵬說。
混飛帶來了更靈活的運營方式,同時,在部分時間段里,使用ARJ21飛機為江西航空帶來了更好的業(yè)績。
杜鵬辦公室的窗戶正對著機場跑道,風向合適時剛好能看到在昌北機場降落的飛機。采訪進行到一半時,“井岡山”號剛好飛過窗口。
“最近,我們用ARJ21新開了南昌-淮安航線,這架應該剛從淮安飛回來,希望也能取得較好的業(yè)績。”杜鵬充滿感情地望著徐徐降落的飛機。他告訴記者,江西航空正在與不少支線機場接洽,以進一步拓展ARJ21飛機的航線網(wǎng)絡,“有些支線機場雖然希望增加航班,但比較看重飛機的載客量,這也是我們在拓展航線方面遇到的較大困難之一。”
關注旅客的乘機體驗一直是江西航空服務的重中之重,他們稱之為“待客之道”。江西航空旅客服務部副總經理張瑋介紹,ARJ21飛機運營至今,從旅客的體驗反饋來看,與公司其他機型并無明顯差別,“還有一些飛友專門來‘刷航段,首選就是ARJ21的航線。”
此外,江西航空還大力推行“一機一城一文化”的ARJ21主題客艙服務模式。繼第一架“井岡山”號、第二架“景德鎮(zhèn)”號后,第三架是與宜春市聯(lián)手推出的“宜春”號。
杜鵬表示,“一機一城一文化”看重的其實并不是廣告收入,“與地方政府合作展示城市形象,我們是希望能夠將源自廈航的文化蘊涵延續(xù)而又有創(chuàng)新。”杜鵬介紹,此前,江西航空深耕主基地南昌,現(xiàn)在,借著引進ARJ21飛機的機會,他們想通過飛機來展現(xiàn)江西各座城市的風采與文化。
讓“阿嬌”變成“阿驕”
為了能更好地運營ARJ21這款飛機,江西航空國產民機運營中心還成立了ARJ21飛行工作坊和ARJ21機務工作坊,分別從飛行員和機務兩個方面在運營中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問題、解決問題。
“飛行工作坊有點像飛行員沙龍,平時大家主要就是在天上飛,不飛時大家定期來坐坐,這里提供一個相互交流切磋經驗的舞臺。”江西航空“頭牌機長”、安全總監(jiān)申海一邊介紹,一邊從飛行工作坊的柜子里取出一疊文件,“交流的過程往往很輕松,但這樣的氛圍更能夠產生成果,這些就是我們通過交流發(fā)現(xiàn)并改進的問題。”
“我們的飛行工作坊在一次次討論中,解決了一個又一個ARJ21飛機實際運營中遇到的問題。”申海說:“遇到問題當然可以向制造商尋求幫助,但江西航空的ARJ21機長都是優(yōu)中選優(yōu)的,有些可以用經驗解決或者暫時克服的問題,我們首先要自己去做好。在這里,誰都希望把我們的國產飛機用好。”
與飛行工作坊一墻之隔的機務工作坊里,同樣放著幾疊厚厚的文件,而這些則是江西航空機務兄弟們?yōu)锳RJ21運營提出的各種合理化建議。
正如江西航空副總經理吳興旺所說:“江西航空引進了ARJ21飛機,我們與中國商飛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互相幫助就是分內事了,如果我們在某個領域更有經驗,一定會主動幫助中國商飛的。”
最近,吳興旺接連三次來到中國商飛所屬單位,為飛機研制、服務等領域的職工授課。在廈門航空、江西航空的工作經歷中,吳興旺親歷了數(shù)不清的飛機交付。從準備接收第一架ARJ21的那一刻起,他就拿中國商飛與其他國際主流商用飛機主制造商對標,“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差距,迎頭趕上。”
“其實,我非常樂意到中國商飛來給大家講課。”吳興旺對記者表示,他長期與制造商、供應商打交道,很希望把這些經驗傳授給已經是“一家人”的中國商飛,“我們會努力用好ARJ21飛機,也希望這款飛機成為更多航空公司愿引進、愿維修、愿運行的好飛機。”
短短兩天的采訪,讓記者深深感受到江西航空對國產飛機的精心呵護和全力支持。讓“阿嬌”變成“阿驕”,是江西航空和中國商飛共同的愿望,我們亦相信,有越來越多江西航空這樣的客戶加入國產飛機的運營隊伍,我們的“阿嬌”一定能飛得更高、飛得更穩(wěn)、飛得更遠、飛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