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誼
摘要:醫患關系緊張一直是醫鬧事件產生的主要原因,藥價上漲、醫生和患者意識差距、醫療資源緊張、醫生工資負荷大等等都是造成當前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緣由。本文在社會燃燒理論框架下分析我國醫鬧事件發生的原因,提出了研究醫鬧事件的相關對策。希望對處理醫鬧事件、緩解當下醫患關系能有所借鑒意義,對維護社會發展的正常秩序,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有所作用。
關鍵詞:醫鬧事件;醫患關系;社會燃燒理論
1.引言
2008年至2012年我國醫患沖突的高頻階段,全國各地甚至出現了很多全國聞名的醫鬧事件。醫患沖突呈現發生頻率越來越高、性質愈加惡劣、影響日益嚴重的趨勢。據數據統計,2016年全國醫療糾紛案件總共10.07萬件,比2015年降低6.7%,涉醫違法案件共計4037件,比上一年下降14.1%。近幾年因醫患沖突導致的暴力事件也較前幾年有所下降,但是醫鬧事件還是時有發生,2016年典型暴力傷醫案42起,致60余醫務人員傷亡;2017年前一個半月,全國就已經發生18起醫鬧事件;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8年12月中旬,共發生大小傷醫事件21例[1]。
在研究我國醫患沖突時發現雖然近些年的醫患關系有所緩和,但是暴力傷醫、醫鬧事件還是在發生,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全國發生醫鬧事件共40多起,2016年北醫三院產婦事件就曾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2017年陜西興平醫鬧事件、山東百人醫鬧事件都引起激烈反響。縱觀我國現階段的醫患沖突,總體上雖然較之前相比呈下降趨勢,但細看醫鬧事件還是層出不窮。
2.理論基礎
社會燃燒理論牛文元教授2001年在《社會物理學與中國社會穩定預警系統》一文中提出的,他首先解釋了燃燒現象的三個基本條件[2]。燃燒材料、助燃劑和點火溫度三者是燃燒的必備條件,缺一不可。社會物理學運用燃燒的原理來比擬社會中的失序動亂現象: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關系的不和諧是造成社會動亂的動因,這種關系的不和諧就可以看作是引起社會動亂的“燃燒物質”;輿論媒體的報道、謠言以及小道消息的傳播、有心之人的挑撥、非理性判斷、社會心理的放大等就是社會失序中的“助燃劑”;一定規模的群體性突發性事件,聚眾滋事、示威游行等引發騷亂的事件可以稱作社會沖突的導火索或“點火溫度”。
自牛文元教授引入社會燃燒理論,很多學者專家運用此理論分析了很多社會沖突、群體性事件。李志強、沈靜在分析“村改居”社區的公共安全治理中引入社會燃燒理論,從燃燒物質、助燃劑、點燃溫度的要素分析框架入手解釋了“村改居”社區的安全問題并提出相關治理方法[3]。孫一凡、蘭月新、張鵬、蘇國強從社會燃燒理論視角分析構建了網絡謠言的產生指標體系,為政府治理網絡謠言提出了貢獻性建議[4]。向鵬成、張寒冰基于社會燃燒理論構建了環境型風險項目社會穩定風險模型并提出了應對環境型風險項目的防范措施[5]。
3.社會燃燒理論框架下醫鬧事件的成因分析
3.1 ?燃燒物質形成:利益矛盾
我國在不斷加強對醫療衛生的重視,據《公報》顯示:2018年我國衛生總費用達到57998.3億元,其中政府衛生支出16390.7億元占比28.3%,社會衛生支出24944.7億元占比43.0%,個人衛生支出為16662.9億元占28.7%。人均衛生總費用達到4148.1元,2018年衛生總費用占GDP百分比高達6.4%[18]。由數據可見這兩年我國加大了對醫療衛生事業的財政投入,衛生事業也在向好發展,筆者仔細研究2018年的衛生醫療事業的各項數據,發現縱向上看衛生總費用在增長,投入的醫療設備和人員也有所增加,但是橫向上觀察聚焦到各地時發現兩大不平衡:一是城鄉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二是各級醫療機構醫療衛生資源不均衡。醫療資源主要是向城市醫療機構以及一級、二級大醫院傾斜。
醫生和患者之間的矛盾也是引發醫鬧事件的一大原因,首先,由于醫生和患者角色的不同,醫生和患者對醫療衛生事業的認知存在很大差距。其次,醫生和患者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矛盾,最后,醫患間的矛盾很大程度來自患者對醫生的不信任,很多醫鬧事件中患者在醫院搶救無效死亡時家屬肯定會第一時間怪罪主治醫生,患者對醫生的不信任存在于整個醫鬧事件中,一旦結果惡劣就會上升為暴力行為的起源。
3.2 ?助燃劑催化:輿論導向
如今新聞媒體的快速發展成為了社會的放大鏡,無論好事壞事一經媒體的曝光一夜之間就可人盡皆知,尤其是醫鬧這種群體性事件,一發生媒體就會立馬大肆宣傳,新聞網絡、報紙上就會大幅報道。社會輿論一旦擴散開來就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說法,有的可能會顛倒事實的真相,有心之人也會借助社會輿論趁機鬧事破壞社會秩序。醫鬧事件經過報道大部分人們都會站在患者這邊同情患者譴責醫院,甚至有煽風點火者揚言要助力的話語,患者受到人民莫名的鼓勵更會加深自己的不公待遇,堅定要向醫院討回公道的決心,有的當事人甚至會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聲援,散布不實消息,只為得到更多群眾的呼聲來給自己的暴力行為助威,從而“光明正大”地進行“醫鬧”達到目的。
3.3 ?導火溫度到達:管控失靈
必要的約束醫患行為的機制能抑制醫鬧行為,我國在這方面目前比較落后。近些年來醫患關系的緊張,醫鬧事件的不斷發生才讓我們意識到在預防醫患矛盾方面的不足。醫鬧事件發生往往是無法預料的,無論是醫生方還是患者方都無法預知事情的走向,患者在醫院死亡也讓醫生等相關人員手足無措,家屬得知消息情緒崩潰下意識地把矛頭指向醫院,醫院遇到家屬的刁難一方面要維護醫院的名譽另一方面要保護相關人員的人身安全,沒有足夠的預防時間。
醫院方作為被動的一方對暴力行為的應對能力不足,當醫鬧行為發生時醫院往往是一團亂,醫院要維護名譽又要保護醫護人員的安全,面對失去理智的家屬醫院都是采取據理力爭的態度,為了撇清責任維護在其他患者面前的形象,醫院和家屬爭執甚至打鬧,再次地激化了兩者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家屬的情緒,引起醫鬧者暴力的行為。
4.社會燃燒理論框架下醫鬧事件的策略分析
4.1 ?完善醫療資源服務
我國的醫療資源分布還存在不平等不均衡的狀況,絕大部分的醫療資源都分布在大城市和大醫院中,小城市以及農村鄉鎮地區醫療設備以及醫護人員明顯比不上大城市,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集中了先進的醫療技術和專業化程度高的醫護人員。所以從根本上看,我國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醫療資源服務,增大醫療資源投入,尤其是經濟落后的地區,讓基層醫療機構與能夠配備大醫院的資源。增加對醫護工作者的政策扶持,吸引更多的醫療工作者投身到基層醫療衛生事業中去,改善基層機構的醫療水平,加大科技投入。
4.2 ?加大法律懲處力度
國家應該完善有關醫鬧事件的相關懲處政策,使相關懲處規范化具體化,讓人民了解到醫鬧的具體懲處內容。對于參與醫鬧者必須進行嚴格懲處,對于破壞公共財產、危害社會秩序以及危害人身安全的行為進行法律懲處。讓人民意識到國家對于整治醫鬧事件的決心,加大對醫鬧參與者的懲處力度以警示公民。形成規范的法律相關制度并讓人們了解其中的內容,知曉各種行為的處罰方式,做到心中有數,只有懲處力度加大才能起到預防作用,從法律上能制止醫鬧暴力行為的發生能避免更多的悲劇的發生。
4.3 ?提升沖突應急管理能力
危機事件發生后對于沖突的應急管理是至關重要的,提升各機關單位對沖突的應急管理能力是必要的。不僅是政府相關部門需要提升沖突應對能力,醫院等一些醫療機構作為直接面對醫鬧者的部門要第一時間做好沖突的應急管理工作。醫院要加強對沖突應急管理工作的相關培訓事項,組織醫院所有工作人員學習相關知識,并開展沖突應急管理的演習操作,全面做好相關準備工作。特別是醫生及護士要學習相關的保護方法以應對沖突過程中的暴力行為。專業人員應加強對醫護人員的教育培訓,醫護人員對醫療狀況知道如何處理但對暴力行為不知如何應對,做好基本的應急管理措施能有效控制住事情的發展。
8.結語
每年都有醫鬧事件在全國各地上演,也釀成了很多悲劇。醫鬧事件引發了很多專家學者的思考,本文也僅僅是淺顯的做了相關分析,對處理醫鬧事件提出了一些應對行措施,希望能有所貢獻。但醫患間的沖突并不是簡單的文字分析就能緩解的,醫鬧事件也不會因為學者的研究而不再發生,真正有實際意義的是國家、政府、醫院、公民等社會各界共同為減少醫鬧事件作努力,各部門各司其職攜手應對醫患沖突。本文因為作者的能力限制還要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在之后的相關研究中能有所改進。
參考文獻
[1]賈曉莉,周洪柱,趙越,鄭莉麗,魏琪,鄭雪倩.2003年-2012年全國醫院場所暴力傷醫情況調查研究[J].中國醫院,2014,18(03):1-3.
[2]牛文元.社會物理學與中國社會穩定預警系統[J].中國科學院院刊,2001(01):15-20.
[3]李志強,沈靜.城鎮化視閾中“村改居”社區公共安全治理——社會燃燒論的分析維度[J].長白學刊,2017(04):1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