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珍 王婉穎 顏倩 謝方方 甘平 于成剛
摘要:城市立體綠化可以豐富城市綠化空間層次和城市綠化藝術效果,有助于增加城市綠化空間的利用效率,用最少的空間達到最大的綠化效果,改善和營造城區良好生態環境。通過對南昌市綠化局訪談和實地走訪及其他城市立體綠化經驗借鑒的方法,發現南昌市城市立體綠化存在觀念認知不足,管理規劃不完善,專業技術缺乏,政府支持力度不夠等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大力宣傳立體綠化知識,鼓勵全民屋頂綠化,提高立體綠化專業技術水平,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等來推進城市立體綠化的發展與進步。
關鍵詞:城市立體綠化,南昌市,管理規劃
引言:目前城市綠化主要是平面綠化形式,存在空間利用不合理及難以達到良好的綠化效果的問題。而立體綠化實施主體只有部分政府單位和企業,且存在實施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的城市立體綠化進行研究,總結南昌市在發展立體綠化過程中出現的特點和問題,分析其需求和趨勢,可有效解決問題并推動城市立體綠化的發展。
一、南昌市立體綠化現狀
南昌市立體綠化的形式在目前階段主要有建筑物立體綠化、屋頂綠化、墻面綠化以及立交橋綠化。例如:在南昌市公園路隧道與福州路交會處就有一面立體綠化墻。墻總面積達650平方米,屬于建筑物立體綠化。而站前西路南昌市古玩城則一直都開展著屋頂綠化項目。在昌北機場道路兩旁的墻面上也有著墻面綠化。但就立體綠化的形式而言,南昌市目前種類偏少,主要集中在幾種傳統的形式,并沒有很好的結合南昌市自身發展情況,選擇性發展立體綠化。
南昌市立體綠化植物選用植物種類不多,根據不同的立體綠化形式,種類也不完全相同。屋頂綠化主要采用的是負荷輕、耐寒耐旱的植物,例如:佛甲草。并且在有的地區,會在屋頂建造花園以增加綠化。而建筑物立體綠化,則采用綠植花盆掛件掛滿墻面的方式,花盆里栽種各種植物。就整體而言,南昌市可供選擇的立體綠化植物較少。植物種類遠遠不足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在城區寸土寸金的地面上,綠化可謂見縫插針、寸土必爭。早在2007年,為配合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南昌市各城區都在積極發展屋頂綠化。其中,東湖區安排屋頂綠化面積達到2.7萬平方米;青云譜區派出專家在屋頂綠化項目上進行拍照分析,調查后計劃安排屋頂綠化1.1萬平方米;青山湖區在羅萬工業園等2處進行屋頂綠化,綠化面積共3260平方米。西湖區則將增加屋頂綠地約5100平方米。并且從2012年以來,南昌市政府就對紅谷灘新區西站大街、艾溪湖大道、昌東大道等道路進行綠蔭改造。
但是,2007年政府推進屋頂綠化項目大多荒廢。在2007年創立”國家園林城市”調度會上,南昌明確提出建設屋頂綠地,并為各個區分派任務,綠地的栽種地點基本上都在政府機關、學校和醫院等地,屋頂綠化面積約8.3萬平方米。而根據了解得知,當時種植的屋頂綠化有不少已經所剩無幾。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位于二七北路的原南昌三中高中部(現在是育新學校初中部)教學樓樓頂的“空中花園”。事實上,不僅是原南昌三中高中部教學樓樓頂的"空中花園”變成荒漠,南昌市東湖區政府的屋頂也在2007年建設了屋頂綠化項目,如今只剩下了一些泥土。2007年推廣的屋頂綠化項目,由于時間緊迫,植物需趕在7月和8月栽種,存活率普遍不高,加上樓房業主單位看護不科學,所以這批植物大多干枯死亡,綠地已基本廢棄。
二、南昌市立體綠化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宣傳不到位,對立體綠化認知不足
南昌市曾在2007年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時引入立體綠化,主張以屋頂綠化為主的立體綠化建設,并提出在政府、醫院、學校等地進行屋頂綠化建設。但由于在建設前期未對官員以及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和理念傳達,使得南昌市管理人員無法領會立體綠化對于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和人多地少矛盾的意義。因此,在建設過程中,立體綠化僅作為創建“國家園林城市”中可有可無的附屬品。此外,市民對于立體綠化較為陌生,在立體綠化引進及建設過程中,他們并不知道政府有此政策。由于上級領導與下級之間、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雙向脫軌,立體綠化建設在南昌市依然寸步難行。
(二).政府政策支持及投資力度不夠
自立體綠化引進南昌市以來,市政府并未制定相關法律,僅在一些文件中簡單提到過支持立體綠化。據悉,南昌市曾在《南昌市園林綠化工程竣工驗收綠地指標核定獎勵辦法》、《江西省城鎮立體綠化技術導則》以及十三五規劃中指出要把南昌市作為立體綠化建設的重點城市,積極引進立體綠化,大力推進城市空間立體綠化建設[1],但這些都只是附加在文件上不作為建設重點,因此效力不大。除了沒有建立健全法律法規之外,對于立體綠化的投資力度也小。2019年1月8日,深圳市施行《深圳市立體綠化實施辦法》對立體綠化與地面綠化的折算標準、經費補貼獎勵予以明確,屋頂綠化最低可享180元/㎡建設補貼[2]。而南昌市屋頂綠化最多可折合35%的綠地面積,因立體綠化建設成本高于平面綠化,且南昌市未建立完善的補貼機制,致使其發展速度則較為緩慢。
(三).引進形式單一,管理規劃不完善
南昌市立體綠化以無規劃的屋頂綠化和墻面綠化為主,且多是居民自發行動,缺乏多樣性以及統一管理[3]。此外,南昌市在2008年建設“生態園林”活動中主張打造“三橫三縱”以及“一路一樹一風格”的立體綠化。而其在之后的建設活動依然將道路立體綠化作為著重點,如2012年以來的艾溪湖大道、昌東大道等。相比于國內外企業建筑、居民住宅的墻面和室內墻面的多樣化建設[4],以及屋頂、陽臺、基礎層自上而下一整套的立體綠化形式[5],南昌市的形式實為單調。另南昌市的平面綠化情況存在區域和需求不平衡,建設地區與實際需求不匹配,造成平面綠化管理規劃不到位,立體綠化規劃建設欠缺。
(四).建設技術與后期護理能力不強
立體綠化不同于平面綠化,它對自上而下的建設技術和墻面植物的養殖和護理要求極高,南昌市現有技術難以滿足。立體綠化植物種植與鋪設有高空作業步驟及危險危險,需完善的保護機制和措施。選取的植被也有較高的要求,需要適應四季氣候,四季常綠[6],防止植被到秋冬季節凋零、腐爛,對環境和空氣造成影響,增加財政壓力。而立體綠化后期灌溉技術要求高,平面綠化的灌溉技術難以滿足高層建筑植被的要求,灌溉時必須考慮是否會將水射至室內,是否能夠灌溉高層植被[7]。因此南昌市立體綠化的建設不僅存在高空作業保護、植被選取、后期植被養護問題,還存在灌溉問題。
三、南昌市立體綠化問題解決措施
(一).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全民屋頂綠化
立體綠化的形式多種多樣,涉及到家家戶戶,在每一戶居民房的陽臺上、露臺上都可以進行立體綠化。以成都為例,建于2005年曾被譽為成都最大“空中花園”的天府匯城屋頂,面積達25600m2,在成都商場王府井百貨樓上,植物品種配置豐富,有蜿蜒小徑及水景等。是成都對密集型屋頂綠化最早期的一種探索與實踐的案例。[7]南昌市也應向成都綠化方式學習,政府和媒體要大力宣傳屋頂的立體綠化建設,幫助大家認識到立體綠化給城市帶來的緩解熱島效應,緩和人地矛盾等一系列好處,政府也可通過資金補助方式,動員大家參與立體綠化建設中,為打造宜居城市貢獻自己的力量。相關的政府部門也要設置立體綠化實施的咨詢單位,為大家提供專業的綠化技術支持和建議。
(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立體綠化政策的有效實施是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最終保證。一些城市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法律機制。近年來,上海立體綠化更是穩步發展。《上海市綠化市容“十四五”規劃研究和編制工作方案》等相繼發布。[8]2014年, 福建省住建廳下發的《福建省實施城市立體綠化暫行辦法》。[9] 南昌市也應該學習上海等地的先進經驗,逐步建立完善的立體綠化的法律。一定要注意保證法律法規的統一性和明確性,要設立相關實施細則,使法規條款能夠有效的落實。還要加強法規、規范、標準的銜接性,使立體綠化在每個環節都做到有依據可循。南昌市也應該在不違背國家方針政策的基礎上,結合城市立體綠化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因地制宜的特色政策條例。
(三).提高設計與建設的專業水平
立體綠化的種植界面不同于地面上的土壤界面,它的影響因素更復雜,植物的栽種養護更困難,因此立體綠化的設計和建設都需要有專業的技術支持。我國一家比較領先的立體綠化公司推出了裝配式屋頂綠化模塊的專利,運用多功能輕型植物種植基盤,輕松實現建筑屋頂綠化。[10]但技術難度要求更高,這就需要有一大批立體綠化方面的人才。建議南昌高校開設關于立體綠化的課程,可以聘請立體綠化中設計不同行業的專家教授穿插授課,涉及科目包含:景觀設計、植物學、結構學、土木工程學等。同時引進立體綠化領域的人才,讓他們在南昌市立體綠化的設計與建設中提供專業性的技術指導。幫助南昌市選擇出適應其城市氣候環境、成活率高、后期長勢好的綠化植物。
(四).高度重視后期管理維護
立體綠化的普及和推廣工作涉及政府、單位、個人以及建筑、環保、電力、自來水供應等多個行業,是一項系統和長期的工作。立體綠化植物種上已經在無形中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時需要做好后期管理維護這一項工作,才可以成功完成立體綠化這一艱巨的工程,一旦在此松懈將會功虧一簣。[11]南昌市政府相關部門應該高度重視立體綠化的后期管理維護,例如對于設施類的立體綠化,要采用滴灌或噴灌的方式來進行澆水,可以根據植物的生長狀況和基質狀況定期進行噴淋,增加空氣濕度,保持植物旺盛的生長狀態。因此,南昌市的商業空間中的立體綠化應結合其設計形式,選用適宜的灌溉措施,讓植物生長維持較好的生長狀態,并定期進行施肥、修剪和更換,提高南昌市的商業空間立體綠化呈現的景觀效果。[12]
參考文獻:
[1] 江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江西省城鎮立體綠化技術導則[Z].2013-07-03
[2]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深圳市立體綠化實施辦法[Z].2019-02-25
[3] 胡哲.南昌市垂直綠化現狀調查及對策[D].江西:江西農業大學,2015.
[4] 靳茹,于冰清,張東輝.立體綠化在高層住宅建筑中的應用形式研究[J].河南城建學院學報,2019,28(1):24-29.
[5] 劉丹.“立體綠化”設計在城市中的運用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7.
[6] 張雅婷,宋慧馨,夏盛玉,張靖宇.東北地區立體綠化的綠植選擇與分析[J].建筑設計管理,2018,35(12):88-92.
[7] 史慶生,焦麗娜,丁文青.穩流集束式滴箭組在立體綠化中的應用[J].海河水利,2019(1):50-51+55.
[8] 丁俊.關于我國立體綠化現狀的思考[J].現代園藝,2018(15):147.
[9] 劉廷瑋.園林立體綠化工程施工技術[J].農業工程,2019,9(2):29.
[10] 段啟明.新加坡立體綠化實踐經驗對我國立體綠化設計的啟示[J].江西建材,2018(13):9.
[11] 曾春霞.立體綠化建設的新思考與新探索[J].規劃師,2014,30(S5):148-152.
[12] 馬力,李智博.國內外立體綠化公共政策的比較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8(2):65.
[13] 趙玖香.立體綠化發展現狀及前景[J].職業技術,2015(1):87-88.
[14] 翁佳華,梁靜.福建省城市立體綠化標準化現狀及發展建議[J].質量技術監督研究,2018(5):8-11.
[15] 李夢為.立體綠化工程在園林綠化的施工技術分析[J].江西建材,2019(2):62-63.
[16] 李文軒.立體綠化在城市建筑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9(2):123-124.
作者簡介:徐燕珍,王婉穎,顏倩,謝方方,甘平,于成剛,南昌航空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