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凡
摘要:學前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對于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關鍵意義,因此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視。在農村地區,由于教育資源分配存在不均衡的問題,導致在公共服務質量方面缺乏保障,限制了學前教育的發展。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應該加強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視,為幼兒的成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本文將通過分析農村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質量現狀,探索“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質量提升的路徑。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村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質量;路徑
城鄉之間的差距是由多方面因素所導致的,“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實施,是不斷縮小區域差距的有效方針政策,對于我國的城鎮化建設具有科學指導作用。教育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與前提,尤其是對于學前教育而言,能夠使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道德品質,為其進入義務教育階段打下基礎。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有利于農村學前教育工作的高效化實施,增強人才培養的質量。然而,農村地區在經濟發展、資源和技術等方面都與城市地區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在學前教育工作當中也會遇到困境。加快“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使公共服務能夠與學前教育發展保持協同性,是當前工作重點內容。因此,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針對性發展策略。
一、農村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質量現狀
在教育資源方面,農村地區存在較大的劣勢,受到交通情況、技術因素和經濟發展等影響,教育資源無法滿足人口增長的需求。而且資源配置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缺乏對當地人口數量及結構的深入分析。農村學前教育當中,很多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較低,在專業知識與技能方面存在滯后性弊端,無法勝任新時期學前教育崗位工作要求。民辦幼兒園在農村地區較為常見,因此在市場風險方面也會面臨較大的威脅【1】。此外,缺乏對民辦幼兒園的有效監督管理,同時未能制定相應的優惠與扶持政策,導致其發展活力不足。
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質量提升的路徑
(一)加大建園力度
幼兒園建設是提升農村地區學前教育服務質量的關鍵,除了應該保障布局的合理性之外,還應該采用現代化管理理念,確保其規范化運行。應該對所在地區適齡兒童的數量進行調查分析,在此基礎上做好規劃與布局,保障幼兒園建設位置和數量的合理性,采用就近入園的原則為其提供受教育的機會。增強農村整體公共服務意識,在管理工作當中滲透精細化管理理念,滿足幼兒的生活與學習需求,遵循幼兒的成長特點,逐步提升公共服務管理水平【2】。創新教育服務模式,對服務形式和保教內容等加以創新,提升人們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公共服務宣傳活動的開展,能夠在社會內營造良好的氛圍,增強學前教育機構的影響力。
(二)加強制度建設
應該充分發揮政府部門在公共服務當中的職責,構建完善的財政分擔機制,為公共服務質量的提升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同時,應該加強監督與管理,防止管理混亂問題的發生,為幼兒成長創造良好環境,構建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以政府部門為主導,實現對教育資源的優化整合與配置,盡可能保障教育資源分配的均衡性。學前教育資金的設置應該做到專款專用,為民辦幼兒園的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3】。政府部門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監督職能,通過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確保幼兒園的規范化運行。此外,為了能夠保障公共服務工作的順利實施,還應該出臺相應的資金與稅收優惠政策,通過獎懲機制的構建整治不規范行為。
(三)提升家庭素養
學前教育不能僅僅依靠教育機構,而是應該與家庭形成強大的合力,從而促進公共服務質量的提升。家長的個人行為與思想觀念、教育方法等,都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4】。應該增強農村家長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積極普及相關教育理念與方法,消除家長在子女教育方面的認知局限性。在公共服務當中應該加強與家長的密切聯系與互動,使其明確自身權利及義務,逐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結語
在教育資源、教師團隊和風險性方面存在的問題,導致農村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質量的提升較為緩慢,無法實現與當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工作的有效協同,也限制了幼兒的個人成長。為此,應該通過加大建園力度、加強制度保障和提升家庭素養等途徑,實現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為幼兒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推進我國鄉村振興進程。
參考文獻
[1]楊翠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質量提升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03):43-44.
[2]朱曉斌,蔣一之,鄭報.從社會保障倫理視角看農村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構——以浙江省16縣市區為例[J].教育學報,2020,16(01):55-62.
[3]張世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質量提升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10):60-61.
[4]白鴿.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現狀調查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