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鵬飛
摘 要:姜建忠作為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他的作品中冷靜中一直保留著嚴肅思想的的鋒芒和思維的力度,他的繪畫風格交融著前衛與經典的氣息。因此,本文著重對姜建忠前衛經典的繪畫風格進行分析,主要從理念、技法、視覺表現之經典與前衛? 相結合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姜建忠;前衛;繪畫風格
姜建忠的繪畫風格的形成最主要的也還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萌生和成型的。那是傳統經典與前衛時尚交織的年代:傳統遭遇顛覆,技術鋪天蓋地襲來,審美逐漸淡化,繪畫的底色被政治所替代,油畫的宿命似乎走到了盡頭。在這個期間姜建忠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逐步受到美術界的重視,且受到批判家的關注。
一、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繪畫理念
姜建忠清晰地認知到在藝術建構方面學派傳統的作用,其表示:“任何一種藝術它應該突破原來的框架,但又必須又具有原來的因素——對傳統的重新解釋,是傳統在現代環境中的變異。”[1]
他以學理研究手段選取委涅滋阿諾這位文藝復興階段的知名畫家充當專攻對象,他創作了數幅《側面女子像》,這類作品無論在言語表述還是形式上均力圖仿效大師,如《側面女》的色彩上,姜建忠并沒有用非常飽滿的顏色,而是做了剪法,色彩主張青灰和灰褐色,有很強的黑白對比感,把人物始終放在冷峻的光影背景中。色彩雖然并不豐富,但也不單調。這種色彩的微妙過渡、銜接、變化,是豐富色彩的不斷沉積,通過弱化色彩,更加突出人物。而這種繪畫方式,也成為了他的印記。
姜建忠的《江南制造局》在技法及體現方式方面又力圖突破傳統的限制,予以突破具有的樣板性與程式性的題材,充斥著唯美懷舊的理念與情感,不僅汲取了歐洲傳統油畫家技法且推陳出新,把抽象藝術當中的重構與結構同具象的刻畫與構造有效融合,[2]同時把我國繪畫運筆之筆不到意到的韻味融為一體、整體展示。他把油畫當中獨具的寫實主題題材與筆觸語言同開合疏密的構圖聯系有效結合,將創作者對藝術模式的思索及追求完全展示出來,并加以創新。
從思想維度來看《側面女》,作品中充滿文化氣息,姜建忠將人物漂浮不定的眼神牢牢地抓住,進入人物內心的世界。在作品當中還能夠見識到嚴謹而古典的構造,比如,首先將具有復雜背景的戲劇做虛化處理,消解目標清晰的外輪廓邊緣,這樣使得細致的構造獲取無法感受到的松散感以及空靈感,其次借助合理的構造上的取舍,使得人物具有更為強烈的內心戲劇性,如此到達內心深處的開闊地帶。這類作品將畫家的心境以及藝術素養充分展示出來,其目標性則并不顯著,原因是地域人文使得畫家具有特別的思想,然而依然通過非對抗反駁應對群體社會思想。
姜建忠的這種重構繪畫的理念,并非構建在仿效傳統繪畫之上的,而是現代文化理念所指的二次重構,為都市理念在畫布當中的充分體現。具象重構屬于對傳統性藝術的一種修正,為對敘事手段的剔除,為對社會文明的再度思索,為對現代人異化的深刻揭示,為對思想藝術的一種感悟,為藝術審美的再度回歸,為對繪畫技能的重新重視。[3]
具象重構實驗則為再度整合及配置傳統繪畫當中的畫面構造、顏色、空間、平面性以及點線面等,賦予了全新的蘊含與風格。
二、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技法追求
粗略觀看姜建忠創作的人物肖像油畫感覺并不是那么震撼或令人激動,然而由于存在特有的線條所以相當耐看。一方面因為姜建忠創作的油畫具有學院一向強調的扎實與嚴格作風,他曾經采用學理性分析應對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最初油畫。在他創作的作品當中能夠見識到嚴謹而古典的構造及造型。他的作品線條有序但并非死板,將背景的復雜戲劇性進行虛化,將目標具有的明確外輪廓邊緣予以消解,再借助合理的構造,到達心靈開闊的境地。[4]
姜建忠創作所使用的單純而簡潔的色彩來自其藝術素養到達某個程度的升華,單純但不枯燥、簡潔但不簡單。他不會受雜碎的細節影響,不被天光、環境色以及固有色等固有而繁瑣的色彩規則所限制,也不注重物體自身的明暗光影,他關注的是美的形式規律以及自身的色彩體會。
三、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視覺表現
姜建忠存在極強的藝術感知能力,此種感知與他探索與應用語言是高度關聯的,從而將這種潛質發揮在作品當中,提升感官的沖擊力和視覺的享受。他認為繪畫并不屬于哲學的圖形表述,而必須屬于一類視覺性的藝術。油畫藝術相當重視視覺功能存在的藝術方式,在這里眼睛存在的官能感觸是最為重要的,因而對于優秀的油畫家來說,視覺機能的有效應用一般為一種基于內在的才華。關于視覺展示方面,姜建忠自然屬于一名標準的具象畫家。人物以及靜物都是他的繪畫目標。不論是人物還是靜物在視覺形象上,通常不可模糊而必須達到清晰,與人們的生活環境緊密相連,具有一種神圣的等待詮釋及認知的空間,而不同現實產生過于密切的接觸。在精神導向以及心理情感上是比較虛幻的,不易讓人把握與確認。
在創作靜物以及演算系列作品之后,姜建忠重回其原先最為熱衷的人物肖像油畫。在前衛藝術與傳統藝術的分叉口,姜建忠保留了自己的思想,繪畫風格雖看似模棱兩可,但卻在繪畫中傳遞出了自己的理念。在最近創作的人物肖像油畫當中,他將虛浮的照相式寫實主義的阻礙徹底剔除。姜建忠構建的此類人物,一般存在較佳的文化素養且氣質獨特,散發出一種難以掌握與感受的情感。他們通過自身的眼睛關注自身面對的社會,目光是極為復雜的,能夠解讀出大量信息。
四、結語
姜建忠把消費的圖像轉換成有深度的又具有審美價值的繪畫,這種具象繪畫必須深諳傳統又懂得當下,它需要技術的保障并以個人的話語方式切入,提供一個美麗的寓言,它是建立在當代藝術的基礎上。,姜建忠不僅對古典予以抵制,還對后現代的魅力予以拒絕。如此讓古典技法得到現代的生命力。貌似他在處理非常矛盾的事情:不僅對經典予以質疑,還對經典予以維護;在對傳統進行質疑之時,卻表達了對傳統的尊重;不僅無視失敗還應對成功。由于具有嚴謹度極高的學院作派以及復雜度極高的技術處置,
參考文獻:
[1]姜建忠.姜建忠:讓繪畫回到繪畫中去[J].公關世界,2016(24):100-102.
[2]李靜方.也許是無中生有——關于姜建忠和他的近期繪畫[J].藝術當代,2007:96-98.
[3]姜建忠.姜建忠:藝術札記[J].藝術界,2004(2):71-75.
[4]金榮.淺談油畫風格研究[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