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杰 李永輪 西安工程大學
在當代設計中有很多設計方法,如夸張、連接、重復漸變等。夸張即明顯的夸大,通過“大”來增強視覺沖擊力,使視覺效果更佳;連接就是將圖形進行有規律、有秩序的組合相連,前提是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圖形;重復則是強烈的形式美感的塑造,將一個圖形根據一定的方向、大小、位置變化進行有規律的重復排列來達到這個目的。
在書法中,這些設計手法有明顯的體現。例如狂草,狂放不羈、大開大合,這是對字體筆畫的夸張表現;在行書當中,字與字的行筆呼應、字與字相連就是連接;書法講究墨法,墨色分為焦、濃、重、潤、淡五個不同的色階,這五個色階整體是一個漸變,漸變是以固定的形態,按照大小,方向,虛實,色彩輕重的關系進行的有規律的變化,形成一定的節奏和韻律。在進行書法字體圖形化設計時,將書法文化與這些現代的設計方法結合是一種不錯的設計手法,對書法字體的筆畫和結構形態進行有意味的調整,同時又不失去書法字體的神韻,是書法字體圖形化設計的重中之重。
解構通俗一點來說,就是“解”和“構”兩個環節。“解”是指把原有的完整的事物,通過某種形式規則進行打散、分開,把原有的事物分解成一個個單元和元素。而“構”就是構成新的事物,在構造新的事物的時候,運用分解出來的單元和元素,可以是重復的使用某一種元素,也可以把各種打散了的元素都拿來使用,通過自己主觀的創意,按照一定的規則重新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原來事物的特征,又具有新特征的新的事物,所以謂之---解構。
對于字體的解構,是把字體作為分解的對象,可以對他進行筆畫的分解,按照不同的筆畫拆分。例如橫豎撇捺的筆畫,也可以根據筆畫特點進行分解。例如把宋體字的起筆,倒三角形狀分出來,把轉折的部分分出來。把捺的轉角落筆部分分出來,還可以通過筆劃、交叉點的數目及不同形狀分解出來等等。總之,一切有邏輯的方法都可以對字體進行分解,只有不斷嘗試,才能得到更好的方法。
書法字體設計中的替換指的是字體的筆畫與圖形或與文字的更改或置換。這種更改或置換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合成,而是根據字體筆畫與圖形的內涵和特點,往往抽出字體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筆畫,以視覺化的圖形圖像來替換這些筆畫元素,由此而得到簡潔明了并且富有情趣的字體圖形化表現形態。
碑刻書法字體大多蒼勁有力、氣勢恢宏,在進行碑刻字體圖形化設計運用到替換時,對字體要考慮到本身所指和象形意義,不能想當然的以組合為目的就去置換,要符合邏輯,兼顧局部與整體,不當的替換拆分不能夠呈現好的視覺圖形。
視覺效果在設計中是很關鍵的,書法字體設計也是,作品要通過自身的外在形式吸引眼球,才會有后續的賞析與研究。這里不是提倡注重形式不注重內容,視覺效果強烈才是重中之重,視覺沖擊力很強的作品一定是更能激發觀者興趣和審美的。
本文選取顏體字進行研究,以顏真卿晚年字體作為基礎字體進行創作。此碑字體的特點是圓潤厚重,進行再設計時,將圓潤厚重凌厲化,字體筆畫干脆利落。碑刻體的筆畫之間仍保留顏氏字體的特點、起筆收筆意向,以及楷體結字端莊的特點,將顏體筆畫進行細化,起筆收筆處更加尖銳,設計出來“刻”的效果。
橫畫的起筆重按、頓筆在顏體形態的基礎上進行尖銳化處理;豎畫根據垂露豎和懸針豎的不同形態進行設計,垂露豎端莊穩重,懸針豎收筆尖銳;撇捺橫豎之間的瘦勁與厚重進行夸張化處理,形成鮮明對比。碑刻體在視覺上為斑駁肌理效果,虛實結合,忌純平面化,體現歷史厚重感和年代感。
質感,是指造型藝術形象在真實表現質地方面引起的審美感受。質感是與觸覺視覺并行的一種物質屬性,它是一種綜合的感覺。書法字體的圖形化中,如果加入質感的表現,將會使圖形的表現更有說服力。質感可以作為單獨的一種元素運用到字體的圖形化中去,例如對圖形化的字體加入金屬的質感,讓字體煥發出未來科技感。再比如給圖形化的字體加入木頭的質感,字體會變的古香古色起來,所以,在書法字體圖形化的設計過程當中,質感是豐富的情感表達,對質感恰到好處的把握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書法字體的圖形化設計仍處于發展階段,當下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設計師正在向傳統文化汲取創作的靈感,也越來越多地看到具有民族文化內涵的字體圖形在不斷出現,相信在不遠的幾年間,書法字體的圖形化將會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設計師不該被自己狹隘的思想所限制,如果一直把書法狹義在自己的象牙塔中,那么書法將永遠不可能有新的生命和傳承,更無從談起再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