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航柱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為了加大力度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的糧食安全責任與分工,特別是明確地方政府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2014 年12 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若干意見》,并就建立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情況的監督考核機制提出了明確要求。2015 年11 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辦法。從2016 年起,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考核工作組,開始對省級人民政府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情況進行年度考核。相應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按照保障本地區糧食安全的要求,也對下級人民政府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情況逐級開展年度考核。
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是新時代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一項基本制度。開展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已成為監督保證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各項任務要求有效落實、加快構建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確保認真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有效抓手。從2016 年度至2018年度三年的考核實踐來看,通過開展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各級地方政府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逐漸夯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區域糧食安全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一是地方各級政府和部門對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認識更加清晰和堅定。解決好13 億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加大力度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省級人民政府切實承擔保障本地區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按照保障糧食安全的要求,落實農業、糧食等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任務。這些理念和要求,逐步得到地方各級政府和部門的認可,并自覺落實到具體的各項工作要求中。
二是保障國家和區域糧食安全的責任體系全面確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作為保障區域糧食安全的責任主體,省、市、縣三級行政首長作為保障區域糧食安全的主要責任人得到明確。糧食安全省、市、縣行政首長分級負責制和部門分工負責制全部建立,政府會議專題研究糧食安全工作,有效協調解決糧食安全重點難點問題的工作機制逐步形成。
三是糧食生產、儲備和流通能力建設取得有效進展。藏糧于地和藏糧于技的要求得到進一步實施,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得到鞏固和加強,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農田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糧食生產扶持政策基本得到落實。地方糧食儲備管理不斷加強,儲備規模和應急成品儲備進一步充實,糧食應急供應保障體系得到進一步提升。優質糧食工程全面實施,發展高質量糧食產業經濟逐步推進,一批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成投入使用,以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為支撐的糧食質量安全保障體系逐步構建,糧食流通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通過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一些影響糧食安全的“短板”和風險隱患得到整改,保障糧食安全的地方法規規章和政策制度陸續出臺,保障糧食安全的長效機制正在形成。
筆者參加了個別年度西安市的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實地抽查工作,結合相關工作經驗認為,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工作中,尚存在考核工作重視程度不平衡、部門考核職責存在不明晰、個別考核指標設置不合理不科學、考核組織實施不夠嚴格、年度考核工作部署滯后等問題。
筆者以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加強和完善。
筆者認為,根據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要求和糧食安全面臨的形勢,可以以責任清單的形式明確中央部門和地方政府在落實糧食生產、糧食儲備和糧食流通能力建設方面的責任,在一定的時期保持穩定,持續跟蹤和推進重點任務的落實。進一步完善在國家宏觀調控下省級人民政府對糧食生產、流通和安全全面負責的體制,全面建立地方政府逐級負責的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落到實處。在每年初,結合上年度考核發現的問題“短板”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決策部署,逐級及早安排部署本年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重點工作。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在每年初安排本行業本系統業務工作時,要將本部門牽頭承擔的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涉及的業務工作認真部署,涉及的量化考核指標要認真分解安排到下一級政府相關部門,以明晰各級考核責任和目標。牽頭部門要積極與配合部門聯系溝通,協調做好考核重點工作的目標要求,確定考核方式、期限,明確配合部門需要配合的具體工作和任務安排。
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及本級政府工作安排,盡可能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將當年的考核細化方案與考核重點工作任務予以下發,促使下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盡早知曉考核任務內容和具體標準,以利合理配置工作力量、調整預算安排和分類推進實施,確保年度重點任務落到實處,防止出現因時間倉促應付考核的情況。要統籌協調好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與耕地保護考核、食品安全工作考核、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考核等專項工作考核的關系,相關工作已經考核的,考核結果直接作為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的結果,不再重復安排考核;相關工作尚未考核的,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涉及的指標,考核結果直接應用到相關專項工作考核之中。
要從嚴從細抓好考核實施,考核辦公室要召集相關部門認真制定考核評審方案并經考核工作組會議審定,不能以部門負責人圈閱的形式代替會議審定;評審人員要認真閱研自查報告,缺乏事實依據和證明材料的,嚴格按照評審標準予以扣分,對存在的問題要具體透徹地點出;實地檢查考核,主要針對現場能夠看到的項目建設等內容以及上年度通報完成整改的“短板”問題、作為當年重點考核的內容。
要精簡有關考核指標完成情況證明材料的提供,除了自查自評總結報告外,對于日常工作中各相關部門能夠掌握的情況,如發放糧食補貼情況、政府發文或召開會議安排糧食收購情況、建立糧油倉儲物流設施備案管理制度、建立地方儲備糧油管理辦法、制定地方儲備費用補貼管理辦法、出臺糧食供應應急預案、執行糧食流通統計制度情況等,可以不再要求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有關資料。對于下級政府自查自評中明顯存在問題“短板”和考核任務不達標,而未予以扣分和“護短”的,上級考核辦要予以明確指出和糾正。對于下級政府自行設立的考核指標中不合理的情形,上級考核辦在考核中也要予以指出。
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涉及糧食、發展改革、財政、農業農村、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水利等不同的部門,考核工作組在組織實地考核檢查時,相關部門應分別派員參加,明確實地檢查考核標準,及時匯報通報實地檢查考核發現的問題。
筆者認為,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決策部署,可將考核指標設定全國必考指標和地區考核指標,全國必考指標統一考核評分標準,地方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標準;地區考核指標由地方根據保障本地區糧食安全工作實際予以設定。全國必考指標和地區考核指標應區分不同的指標考核層級,有些指標如倉儲物流設施建設,要落實到具體庫點,可能需要省、市、縣逐級分解,可設定為分級考核指標;有些指標如糧食立法修規、進口糧食管控等指標,可能僅到省級層面,可明確為省級考核指標。繼續現行區分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考核標準的做法,必要時可根據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的不同設定不同的考核指標,特別是設區的市級考核層面,市轄區的城市建成區,有些已經沒有耕地,因此就不存在耕地保護、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和糧食收儲、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糧食生產禁止區劃定的情況,這些考核內容和指標應予以剔除。
再如完善糧食質量安全監測機構、進口糧食疫情管控指標,隨著檢驗檢測機構的整合,相當一部分縣級層面沒有專業糧食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許多的內陸縣沒有進口糧食業務,對縣一級可以不再考核這些指標。對于城市市轄區而言,保障糧食供應是糧食安全的核心要務,因此設定建立規定的應急成品糧油規模、設立必要的糧食應急供應網點、落實糧食價格和供應量監測等考核指標,就很有必要。
堅持問題導向,是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確立的一項重要工作原則。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工作中,要把問題通報和整改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地方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和全力抓好考核發現問題整改。要完善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落實情況臺賬制度,認真梳理建立問題整改臺賬,聚焦影響糧食安全的“短板”和風險隱患,強化持續整改,限期整改到位。除涉及國家秘密的事項,考核發現的問題應公開通報,增強社會和公眾對整改落實情況的監督。對整改完成情況,可結合年中責任制落實情況調研督導,組織開展“回頭看”,防止整改走過場和問題反彈,鞏固問題整改成果。要加強督查督辦,各級地方政府對考核工作組反映的普遍性問題,要及時專題研究解決。要在問題整改落實的基礎上,總結分析本地區影響糧食安全問題的主要因素,明確構建本地區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的主要政策措施和法規制度,建立起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完善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保障本地區糧食安全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