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鄲市農業農村局 段強杰
在科學發展觀念以及城鄉生態化發展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國家也對農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提高農產品質量對推動民生事業發展意義重大,對此,需要管理人員結合實際生產情況,改善土壤肥料管理現狀,提高農產品質量。
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需要從土壤中汲取養分,是農作物生長的根基[1]??蔀槠涮峁┑?、磷、鉀等多種微量元素,以保證其健康生長。合成氨基酸與蛋白質,使成熟的農產品富含營養,保證品質。因此,土壤的狀態與農作物的生長狀態息息相關。除了微量元素,如若土壤環境中缺乏良好的土質以及充足的水分,達不到農作物生長要求,同樣影響土壤環境的穩定,進而影響農作物健康生長。此外,土壤的酸堿性也是影響農作物質量的重要因素??赡軐е峦寥鲤B分有效性降低,不利于土壤良性發育和微生物活動,抑制植物生長,甚至產生毒害物質。如,土壤環境酸度過高,易出現燒苗現象,嚴重時導致幼苗死亡。而土壤中堿性過高則會導致含鹽量高,產生離子毒害,農作物根系難以吸收水分和營養物質,面臨“生理干旱”問題。
目前廣泛使用的肥料包括有機肥料和化學肥料兩種。有機肥料是動植物代謝物或其經過一系列物化反應后,形成的富含營養的物質。農業生產中施用有機肥料,不僅可以滿足農作物生長需求,也符合綠色農業理念,不會造成農業環境污染,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瘜W肥料即無機肥料,合理施用化肥可以促進農作物光合作用,防治病蟲害,提高抗倒伏能力等,并顯著提高農作物產量,保證其擁有良好品質。但過量施用或選用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化肥,則會起到相反效果,導致農作物減產,品質下降,甚至存在毒性,人、畜誤食威脅生命安全。如過量施用氮肥,易導致作物貪青晚熟,生長期延長,易受機械損傷以及病害侵襲,還會導致產量減少,產量降低。且施加過量氮肥的“氮肥蔬菜”,可食用部分硝酸鹽含量成倍增加,進而產生的亞硝酸亞會導致人類食用后,患癌癥幾率大大增加,危害健康。無論是哪一種肥料,均需要保證科學合理施肥,才能最大程度發揮肥料使用效果。
對于土壤肥料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兩點不足之處:第一,隨意地使用化學產品,通常情況下,當地的政府部門都會控制化學成分的含量,然而,在偏遠山區,部分農戶經常使用過量的化學產品,強化病蟲害的防治效率,從而對農產品的質量產生嚴重的影響,危害人民的身體健康。若是在農產品種植階段,大量的使用化學產品,將會打破農產品的酸堿平衡,在檢測階段,出現化學藥劑超標的情況;第二,在土壤肥料的管理方面,部分地區缺乏全面的控制,導致肥料的使用含量不符合國家的標準規定,降低了農產品的產量,同時,在農產品的市面上出現了劣質的肥料產品,反而對農產品起到了反作用。
現階段我國農作物種植過程中,仍存在諸多不足,具有一定提升空間。一方面是化學產品使用較為隨意。部分農業生產者過分追求經濟效益,濫用農藥等化學產品,嚴重影響農產品質量;另一方面是土壤肥料管理有待加強。表現在肥料施用方法、比例不科學,反而降低農產品品質,影響農產品質量。
此舉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土地面積利用率,實現資源合理化配置,還能夠降低因土壤問題,而導致的病蟲害發生幾率。在此基礎上,建議采用輪作、高低位作物間套作等種植方式,可以同時種植綠豆與玉米,或者是小麥與玉米進行輪作,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同種農作物之間會出現競爭肥料的情況,因此,最好不要使用同種類型的農作物。從而實現養地與用地結合,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養分和防治病蟲害,改善土壤理化結構,調節土壤肥力。利于農作物根系汲取營養,連續獲得高產,對于農作物質量具有促進作用,也可為我國農業行業發展創造良好機遇。在土壤方面,農戶需要最大化提高土壤資源利用率,確??茖W合理的種植農產品。農戶還需要考慮土地周圍環境的影響,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篩選出適合的農產品,合理控制農作物之間的距離,提高種植效果,從而實現高產的目標[2]。
對于農藥的使用情況,不管是過量使用還是少量使用,當農藥過多時,會增加農產品的農藥殘留,嚴重時還會增加農產品的死亡率,而當農藥過少時,無法消除病蟲害的影響,兩者都會對農產品產生影響,因此,農戶需要使用正確的農藥用量。合理使用農藥可以快速解決或防治農作物出現的病蟲害等問題,因此,對于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還需要盡量使用生物防治與物理防治,從而減少化學產品的使用率,減少對農產品的影響。為符合綠色種植需求,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不被污染,同時提高農作物產量以質量,需要全面控制農藥的施用量,確保使用的農藥符合國家標準。在實際噴灑農藥過中,需要嚴格按照所選用農藥的藥性并結合農作物實際生長狀況,盡量做到農藥噴灑無殘留或少殘留。對于農藥的選擇,還需要有關部門加強監督管理,從源頭處控制農藥的質量。同時擴大宣傳力度,盡量少用或不使用農藥,以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針對我國大部分地區土壤肥力情況的相關調查研究中指出,我國多數地區土壤中有效磷含量較少,未達到指標。為進一步測定土壤理化性質,做到針對性施肥,需要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測土配方技術的合理應用需要根據農作物需肥規律、土壤的供肥性能、肥料效應等綜合考慮,并在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針對性施加化肥,以補充土壤中缺少的部分微量元素,在農業科技人員的指導下,明確肥料具體施用量、施肥時期以及使用方法,即科學施用配方肥,調節和解決作物需肥與土壤供肥之間的矛盾。由此可以實現針對性補充農作物缺少的營養元素,使得養分供應平衡且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同時,達到增產的目標,改善農產品品質,進而實現農產品增收,獲得更高經濟效益。根據實驗調查表明,當肥料對農作物的影響較大時,需要使用農家肥料,可以適量增加土壤中需要的氮元素,確保農作物的順利生長。同時,還可以建立示范基地,更加全面的推廣施肥技術,例如將生物菌種當作施用肥料,采用微生物施肥的方式,有效改善了土地的使用情況,提高農產品的產量。
在農業市場中,對于土壤肥料需要嚴格把控,當地政府部門需要加大監管力度,保護肥料購買者的基本利益,對于售賣假肥的違法行為,需要采取相應的懲治措施,不管是個人銷售,還是機構銷售,都需要加強執法力度,對其進行警醒,從而減少制假售假的違法行為。同時,還需要加大關于土壤肥料使用的宣傳工作,提高農戶的安全意識,使其具有基本的分辨能力,正確使用化學產品,通過科學合理的配比,不但可以維持土壤的酸堿平衡,還可以防止再次受到銷售假肥人員的欺騙,有利于提高農產品的質量。
近年來我國農業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但在土壤和肥料方面應加強管理控制,通過有效的推廣手段,使農業生產人員提升科學認知水平,進而提高生產管理水平,科學合理施用肥料和農藥,滿足社會對農產品高質、高產的需求,從而促進國家農業技術發展。